澳大利亞上週新增病例數位列全球第三
按週統計的全球新增病例數據顯示,上週澳大利亞的新病例數位列全球第三,在過去 7 天內報告了 365168 例新冠病例。
美國和中國分彆以 700131例和 502065 例位居第一和第二位。而澳大利亞在上上週的該榜單中位列第四。
隨著新增病例數居高不下,一些州與領地報告的住院人數也有所升高。
本週一,維州報告了555人因新冠入院,為4月4日以來的最高值;而首都領地則報告了91人住院,比昨日(上週日)報告的該領地自新冠大流行以來最高的新冠入院人數92人僅減少了1人。
小兒多系統炎症綜合徵髮病率上升 噹局敦促父母讓孩子接種疫苗
衛生官員警告全國各地的父母,一種罕見且危險的新冠感染併髮症會影響澳大利亞兒童的健康。
自2020年大流行開始以來,可導致嚴重症狀的小兒多系統炎症綜合徵(PIMS-TS)已影響了96名澳大利亞兒童。
在澳大利亞各地Omicron毒株肆虐導致新冠病例上升後,兒童中這一綜合徵的髮病率在2022年飙升。
澳大利亞兒科主動增彊疾病監測(PAEDS)報告稱,自 2020 年以來,這種情況的病例增加了 15 倍。
“小兒多系統炎症綜合徵是一種罕見的疾病,主要髮生在感染新冠後的兒童中,在感染後兩到六週髮生,”報告說。
“它會導致心髒、肺部、腎髒、大腦、皮膚和眼睛髮炎,而且可能很嚴重,需要住院治療。
“我們還不知道是什麼使一些兒童在新冠感染後易患上這一綜合徵。”
報告表示,每2500名感染新冠的兒童中就大約有1名會患上這種綜合徵。
目前全國各地每個州都報告了該綜合徵的病例,悉尼Westmead兒童醫院報告的病例最多,有28名兒童因這一綜合徵入院,而墨爾本皇家兒童醫院則有26名。
這種罕見的炎症綜合徵會引髮一系列令人擔憂的症狀,其中一些包括:
- 頭痛;
- 咳嗽;
- 結膜炎;
- 咽喉痛;
- 呼吸道症狀;
- 淋巴結病;
- 皮疹;
- 嘔吐;
- 腹瀉;
- 腹痛;
- 手足腫脹。
衛生噹局對這種疾病髮出警告,併敦促父母站出來為孩子接種疫苗。
南澳州首席衛生官 斯普爾(Nicola Spurrier)教授說:“這是兒童的一種嚴重疾病,但可以通過接種疫苗來預防。”
“我們兒童的疫苗接種進展確實落後了。”
在2020年大流行開始之際,Safer Care Victoria(SCV)已髮出警報,確認維州的兒童中已報告了小兒多系統炎症綜合徵病例。
SCV表示,患病兒童的中位年齡為9歲,“在男孩、非英歐裔兒童和肥胖兒童中更為常見”。
最小的病例為三個月大的嬰兒,而受影響的孩子中年齡最大的為15歲。
世衛組織呼籲縮小疫苗公平差距 稱大流行“尚未結束”
儘管自Omicron浪潮高峰以來報告的病例有所下降,但世界衛生組織(WHO)負責人週日警告說,新冠大流行“絕對尚未結束”,併警告各國政府,“降低警惕,後果自負”。
世衛組織總榦事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對聚集在日內瓦葠加世衛組織年度會議開幕式的官員說,“檢測和基因測序的減少意味著我們對病毒的進化視而不見”。 他還指出,低收入國家仍有近10億人未接種疫苗。
在上週四關於全球形勢的每週報告中,世衛組織表示,自3月下旬以來,新病例數在連續數週下降後似乎已趨於穩定,而每週總死亡人數也有所下降。
雖然取得了一些進展,世界上60%的人口都接種了疫苗,但“大流行不會結束,直到世界各地的疫情都得到控制,”譚德塞說。
他補充說:“所有地區近70個國家報告的病例都在增加,而這是在一個檢測率直線下降的世界裡。”
他說,在非洲這個疫苗接種覆蓋率最低的大陸,報告的死亡人數正在上升。
世衛組織呼籲縮小高收入國家和低收入國家之間的疫苗公平差距。它表示,低收入國家只有16%的人接種過單劑疫苗,而高收入國家的這一比例為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