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聽完整播客系列

醫家等你CALL
吳醫生在香港擔任痛症科及麻醉科醫生超過 20 年,曾服務屯門醫院、博愛醫院,並在香港大學及中文大學從事臨牀教學與研究。

每個人在一生中總會遇過疼痛這個問題,痛症科專科醫生吳冠東今天為大家介紹頸痛。 Credit: Pexels/ Kampus Production
你或許會想到吃止痛藥、做物理治療,甚至接受手術。但在這之間,還有一個專門的醫學範疇 — 痛症科。
痛症科或許對很多人來說相對陌生,但它在醫療領域中卻扮演著重要角色。吳醫生表示,比起其他醫療專科,痛症科的歷史較短,於 1990 年代才逐漸成形,隸屬於澳洲紐西蘭麻醉科學院的疼痛醫學分支。
痛症科涵蓋範圍極廣,從骨科疼痛、神經痛、癌症痛到手術後疼痛,甚至婦科相關的痛症,無一不包。當其他專科無法有效處理疼痛問題,痛症科醫生便會介入,通過多方面的協助,例如要視乎情況,可以打針服藥,也可能需要輔以物理治療、心理輔導、強化肌肉等,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治療方案。
在今集【醫家等你Call】中,吳醫生特別介紹了「介入性疼痛治療」(Interventional Pain Procedure),例如透過精準影像引導,使用針具將特定藥物或熱能作用於病變部位:
· 肌肉筋膜注射:針對長期繃緊的肌肉筋膜,令其放鬆,減輕疼痛。
· 增生療法:刺激關節、肌肉跟腱和韌帶等軟組織的修復機制,從而改善退化問題,並減低痛楚。
· 神經消融術:以熱能暫時中斷傳遞痛楚的神經訊號,效果可維持一年或更久。
· 靜脈藥物療程:短期住院輸注特殊藥物,降低全身對痛覺的敏感度。
這些治療不需開刀、復原快,特別適合不願或不適合接受手術的患者。

有人生過蛇 (帶狀疱疹) 雖然表面已痊愈,但仍受到神經痛困擾。究竟是甚麼一回事? Credit: Pexels/ cottonbro studio
另外有聽眾做了背脊手術,術後出現腳部麻痺及刺痛感,醫生診斷為神經損傷。她嘗試過多種止痛藥和痛症專科治療,包括神經阻斷注射,但效果不理想。究竟有哪些原因呢?
請收聽本集由溫楚良主持的【醫家等你Call】。
SBS 中文堅守《SBS 行為守則》等政策,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歡迎在每天早上 9 至 11 時透過 SBS Radio 1 收聽廣東話節目及在每天早上 7 至 9 時收聽普通話節目,或透過 SBS Audio App 手機應用程式收聽直播、節目重溫及其他語音內容。按此進一步了解 SBS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