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家等你Call】痛症科專科醫生的角色與頸痛治療分享

cervical-2441707_1920.jpg

頸部疼痛是我麼場經都會遇到的痛症。有很多人不願意以開刀來醫治。 Credit: Pixabay/ Milius007

在今天的【醫家等你Call】talkback 環節,溫楚良邀請到雪梨痛症科專科醫生吳冠東醫生 (Dr Tony Kwun Tung Ng) 擔任嘉賓,講解這一門專科學問和臨床治療方法。


收聽完整播客系列

醫家等你CALL

吳醫生在香港擔任痛症科及麻醉科醫生超過 20 年,曾服務屯門醫院、博愛醫院,並在香港大學及中文大學從事臨牀教學與研究。
pexels-kampus-8638036.jpg
每個人在一生中總會遇過疼痛這個問題,痛症科專科醫生吳冠東今天為大家介紹頸痛。 Credit: Pexels/ Kampus Production
說到疼痛,其實每個人總會遇到疼痛難忍的時候。

你或許會想到吃止痛藥、做物理治療,甚至接受手術。但在這之間,還有一個專門的醫學範疇 — 痛症科。

痛症科或許對很多人來說相對陌生,但它在醫療領域中卻扮演著重要角色。吳醫生表示,比起其他醫療專科,痛症科的歷史較短,於 1990 年代才逐漸成形,隸屬於澳洲紐西蘭麻醉科學院的疼痛醫學分支。

痛症科涵蓋範圍極廣,從骨科疼痛、神經痛、癌症痛到手術後疼痛,甚至婦科相關的痛症,無一不包。當其他專科無法有效處理疼痛問題,痛症科醫生便會介入,通過多方面的協助,例如要視乎情況,可以打針服藥,也可能需要輔以物理治療、心理輔導、強化肌肉等,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治療方案。

在今集【醫家等你Call】中,吳醫生特別介紹了「介入性疼痛治療」(Interventional Pain Procedure),例如透過精準影像引導,使用針具將特定藥物或熱能作用於病變部位:

· 肌肉筋膜注射:針對長期繃緊的肌肉筋膜,令其放鬆,減輕疼痛。

· 增生療法:刺激關節、肌肉跟腱和韌帶等軟組織的修復機制,從而改善退化問題,並減低痛楚。

· 神經消融術:以熱能暫時中斷傳遞痛楚的神經訊號,效果可維持一年或更久。

· 靜脈藥物療程:短期住院輸注特殊藥物,降低全身對痛覺的敏感度。

這些治療不需開刀、復原快,特別適合不願或不適合接受手術的患者。
pexels-cottonbro-10496232.jpg
有人生過蛇 (帶狀疱疹) 雖然表面已痊愈,但仍受到神經痛困擾。究竟是甚麼一回事? Credit: Pexels/ cottonbro studio
今天吳醫生還解答了多位聽眾來電,包括:有聽眾之前患上「生蛇」(帶狀疱疹),儘管狀況已經好轉,但她仍飽受生蛇的後遺症 — 神經痛的困擾。吳醫生用了白蟻蛀屋作為比喻。

另外有聽眾做了背脊手術,術後出現腳部麻痺及刺痛感,醫生診斷為神經損傷。她嘗試過多種止痛藥和痛症專科治療,包括神經阻斷注射,但效果不理想。究竟有哪些原因呢?

請收聽本集由溫楚良主持的【醫家等你Call】。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 SBS 廣東話 Facebook 專頁X 專頁Instagram 專頁,或訂閱 Telegram 頻道

SBS 中文堅守《SBS 行為守則》等政策,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歡迎在每天早上 9 至 11 時透過 SBS Radio 1 收聽廣東話節目及在每天早上 7 至 9 時收聽普通話節目,或透過 SBS Audio App 手機應用程式收聽直播、節目重溫及其他語音內容。按此進一步了解 SBS 中文。

分享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