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维多利亚州立图书馆庄严的大堂里,来自澳大利亚各地的亚裔澳大利亚先行者齐聚墨尔本,共同举杯庆祝他们的集体成就。今年18岁的周焱如(Annie Zhou)也在其中。
她凭借面向澳大利亚、亚洲及非洲弱势学生的金融知识培训项目,获得了本年度25岁以下新星奖(under-25 rising star award):“另外一个我正在做的项目是《大好前程》(Brighter Futures Youth Podcast)系列播客,我会在节目里采访来自全球各行业的领袖,请他们分享对事业发展与领导力的见解,帮助年轻人找到方向,在未来走向成功。”
在印尼出生的冯迪·邦(Ferdy Bong)则因其在企业领域的贡献获奖,他帮助一家澳大利亚大型零售企业成功拓展至中国市场:“我高中毕业后来到这里,上大学,然后毕业。所以,我完全没想到自己能走到今天这个位置。我希望自己的经历能激励其他人。当然,一路上确实有不少挑战,但我也得到了很多强有力的支持。”
这一汇聚全国最具影响力的亚裔澳大利亚领导者的盛会已连续举办七年。这不仅是一场庆祝成功的活动,也同样提供了一个强调现实问题的契机:在我们的职场与机构中,高层岗位的多元化依然十分不足。
墨尔本大学旗下“澳亚洲连线”(AsiaLink)集团首席执行官玛婷·莱茨(Martine Letts)指出:“在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100强公司(ASX 100)中,只有五位领导者拥有亚洲背景。亚裔澳大利亚人占全国人口的约五分之一。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他们都严重代表不足。亚洲是全球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并将在未来多年保持如此。澳大利亚企业若不考虑让拥有亚洲视角和理解力的亚裔澳大利亚人进入董事会等高级职位,几乎可说是一种失职。这不仅是公平问题,也是商业上的理性选择。”
今年艺术与文化奖项的获得者,是南澳州作家林·迪金斯(Lyn Dickens),她向SBS谈到亚裔澳大利亚人参与公共事务的重要性:“我们目前拥有的平等或多元感其实相当脆弱,我们确实需要这样的活动,以及更多类似活动来提醒社区,人们应该意识到:亚裔澳洲人同样是澳大利亚人,也是社会的一份子。”
国际板球运动员乌斯曼·卡瓦贾(Usman Khawaja) 是本次颁奖典礼上最具知名度的获奖者之一。在他的获奖感言中,他分享了自己在澳洲成长、寻找归属感的经历:“我并不羞于承认,在澳大利亚成长的过程中,我曾经因为自己是亚裔而感到有点尴尬。我只想成为一个澳大利亚人。而现在我可以非常自豪地说:我就是澳大利亚人,一个拥有亚洲血统的澳大利亚人。我出生在巴基斯坦,而我能自信地说出这一切,对我来说意义重大。”
今年的最高奖项获得者是索努·巴斯卡医生(Dr Sonu Bhaskar),他因在中风研究与健康公平领域的贡献而获奖:“我们不需要为了庆祝自身的一部分而抹去另一部分。‘亚裔—澳大利亚人’(Asian-Australian)这个连字符不是障碍,而是一座桥梁。”
巴斯卡医生也提到,近几个月来针对印裔澳大利亚人的敌意有所增加:“我们遭遇的歧视与种族主义,并不能定义我们。我们必须变得更好,而成为更好的印裔澳大利亚人的方式,就是继续服务我们的社群。”
从今年的最高奖项获得者身上,可以感受到一种坚持不懈、致力于打破“竹子天花板”的决心。而新星奖得主周焱如则相信,未来将会有更多亚裔澳大利亚领袖涌现:“我非常荣幸能够成为这一波新兴亚裔澳大利亚人领袖的一员,他们是如今澳大利亚更具多元化领导群体中的一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