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参议院周三(11月5日)通过立法,正式确立将建立永久性国家疾病控制中心(CDC)。
专家认为这一机构将显著提升澳大利亚的公共卫生应对能力,但也担忧其初期职能范围可能忽略部分重要健康议题。
事实上,临时性疾控中心早在2024年1月起已在联邦卫生部下运作,政府也已承诺在未来四年投入2.51亿澳元建立正式机构。此次立法明确了该中心的职责,并确立了其独立地位。
根据法案,疾控中心将由卫生部长任命总干事领导,并于2026年1月1日正式运作。
国家残障保险计划部长珍妮·麦卡利斯特(Jenny McAllister)在参议院表示,该中心旨在“强化公共卫生能力,提高防疫准备,并在危机之外的日常中保护所有澳大利亚人的健康与福祉”。
卫生部长马克·巴特勒(Mark Butler)称,这一机构兑现了阿尔巴尼斯政府创建独立公共卫生机构的承诺,将帮助澳大利亚应对疾病与健康威胁。
“我们知道未来可能还会有新的疫情,而澳大利亚疾控中心将确保我们做好更充分的准备。”
澳大利亚公共卫生协会(PHAA)称,这项立法是“几代人以来最重要的公共卫生基础建设”。
昆士兰大学医学院副教授保罗·格里芬(Paul Griffin)对SBS新闻表示,疾控中心的成立将改善澳大利亚在传染病应对方面的能力。
“我们目前处于一个非常危险的状态,无论是现有威胁的应对,还是疫苗接种率的问题,”他说。“我们不仅要应对当前的挑战,更要为新兴威胁做好前置准备。”
格里芬还指出,疾控中心将统一全国在传染病监测、数据收集、公众沟通和疫苗接种建议等方面的标准,“目前各州之间存在混乱和差异,希望通过这一机构能实现一致性和更高透明度。”
疾控中心的职责
疾控中心表示,其建设将分阶段进行,初期重点是公共卫生应急准备、全国监测系统建设、以及在人类健康、动物健康与环境健康之间建立联动机制。
麦卡利斯特指出,从2026年起,中心的首要任务将包括传染病防控、防疫准备、环境健康、职业健康及呼吸系统疾病等。但她补充说,机构将在2028年独立审查后可能扩展至慢性疾病领域。
独立议员莫尼克·瑞安医生(Monique Ryan)批评这项立法忽视了慢性疾病问题。她指出,“澳大利亚90%的死亡与慢性病有关,如癌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但疾控中心至少要到2028年之后才会处理这些问题。”
格里芬认为,初期不涵盖慢性病是合理的,但未来应纳入其职能范围。“慢性疾病与传染病风险密切相关,对整体人口健康影响巨大,因此整合管理将十分重要。”
历经40年呼声终落地
建立澳大利亚疾控中心的呼声可追溯至近40年前。临时中心设立前,澳大利亚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中唯一没有类似机构的国家。
早在1987年,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流行病与人口健康国家中心首任主任鲍勃·道格拉斯教授(Bob Douglas)就曾质疑,澳大利亚是否需要这样的机构。
他指出,尽管澳大利亚的治疗性医疗服务高度发达,但疾病控制工作“分散、薄弱且缺乏协调”。
2011年,澳大利亚公共卫生协会与澳大拉西亚公共卫生医学学会发表联合报告,强调设立疾控中心可带来“强有力的、由专家领导的国家级传染病防控协调”。
疾控中心的正式建立最终成为阿尔巴尼斯政府对新冠疫情调查报告的回应。这份长达670页的报告建议将建立永久性疾控中心列为优先事项。
尽管澳大利亚在新冠疫情期间的死亡率和经济复苏方面表现优于多数国家,但疫情应对仍给社会造成严重影响。
欢迎下载应用程序SBS Audio,订阅Mandarin。您也可以通过YouTube、Apple Podcasts、Spotify等平台随时收听SBS普通话音频内容。请在YouTube、X、Instagram、微博和微信平台关注SBS中文,了解更多澳洲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