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我们的故事,SBS普通话请到西澳大学中国研究副教授陶郁博士,透过史料重温澳洲早期华人陈霞的经历。
陈霞(Chan Harr Warley)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澳大利亚经营着一家华人商铺,他不仅积极参与社会活动,还与1900至1901年访问澳洲的近代思想家梁启超有过一段渊源。
陈霞生于广东新会,1878年随父亲来到悉尼,在当地成长并学习经商。1896年,他到西澳弗里曼托尔开设商铺。1900年,近代著名思想家梁启超访问澳洲时,曾下榻于这家商铺,并称赞其规模和经营水平,认为这是华人“并不比别人更差更笨”的最好证明。
1901年澳大利亚联邦成立后,政府开始实行带有歧视性的《移民限制法》。其中的“听写测试”要求非欧裔移民听写任意一种欧洲语言的50个词,几乎不可能通过。像陈霞这样已在澳洲落地生根的华人,要出境经商再返回,必须提前申请豁免文件,俗称“回头纸”。

State Records Office file SRO, S675, Cons 527, 1899/1770 Chan Han Warley - Certificate to return to the Colony
面对制度性限制与社会成见,陈霞并未沉默。1904年前后,他多次在《悉尼先驱晨报》上撰文,与白人至上主义者公开辩论,强调族群平等与多元共存的价值。
“多元文化的种子,其实在澳大利亚建国之初就已经存在。”陶博士说。陈霞的经历提醒我们,早期华人不仅经商纳税,还积极参与公益,只是这些贡献在漫长叙事中渐被湮没。重温这些故事,有助于理解今天澳洲多元文化的根基。
点击音频,收听完整节目。
欢迎下载应用程序SBS Audio,订阅Mandarin。您也可以通过YouTube、Apple Podcasts、Spotify等平台随时收听SBS普通话音频内容。请在YouTube、X、Instagram、微博和微信平台关注SBS中文,了解更多澳洲新闻。
READ MORE

【我们的故事】“大不了回去咖啡店干活” 三娃移民妈妈闯澳洲职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