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黑色星期五”购物季正式开始,澳大利亚消费者需警惕新型诈骗“幽灵商店”。
消费者监管机构警告,这类诈骗全年存在,但近年来有所上升,且在“黑五”购物高峰期尤为猖獗。
澳大利亚竞争与消费者委员会ACCC七月发布的一份声明中表示,自年初以来,已有约360起针对60家“幽灵商店”的投诉。然而,这类行为“似乎十分普遍”,实际数量可能更多。
READ MORE

“黑五”销售料创新高 澳洲人掀起必需品囤购潮
什么是“幽灵商店”?
“幽灵商店”看似合法,实则是一场骗局。它们通常以商家名义建立网站或社交媒体账号,出售服装、鞋类等商品,但很少或从不发货。
这类商店常使用澳大利亚城市或郊区名称重新命名以显示本地化。
澳大利亚消费者权益组织CHOICE的利亚姆·肯尼迪(Liam Kennedy)表示,“幽灵商店”往往自称是长期经营的小型优质商家,但因某些原因不得不关闭,通常还伴随感人故事。
肯尼迪表示:“我们看到的一些仍活跃的幽灵商店Facebook页面仅有少量点赞和关注者,而正常运营、销售优质商品的本地商家通常会有更多粉丝。”
他补充道:“如果网站上没有实体地址,这也是一个重大警示信号。”
昆士兰科技大学零售营销专家加里·莫提默教授(Gary Mortimer)指出,这些商店往往提供异常大幅折扣,高至2-3折,并使用倒计时或“时间有限”等紧迫性语言来催促购买。
落入“幽灵商店”陷阱后该怎么补救?
尽管“幽灵商店”通常不会窃取信用卡信息,但消费者一旦上当,仍可能遭受金钱损失。
ACCC警告称,幽灵商店可能拒绝退款,只提供部分退款,或干脆无视消费者投诉。
肯尼迪表示,如果你怀疑自己被骗,应立即联系银行停止交易,或申请信用卡拒付。
不过,他提醒消费者不必尝试退回低劣商品以索取退款。
“你只会在邮费上损失更多,因为幽灵商店提供的退货地址往往不可靠甚至是假的,”他说。
CHOICE的调查显示,53%的澳大利亚消费者曾在黑五购物中后悔或经历负面体验,约47%感到营销压力被迫购买,52%花费超出预期,28%收到的商品质量低于预期。
欢迎下载应用程序SBS Audio,订阅Mandarin。您也可以通过YouTube、Apple Podcasts、Spotify等平台随时收听SBS普通话音频内容。请在YouTube、X、Instagram、微博和微信平台关注SBS中文,了解更多澳洲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