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霍莉,我是Macquarie大學大二的學生,但我學了中文學了3年了。去年我去過台南,交換了一個月。」澳洲女生霍莉(Holly Stapleton)接受SBS普通話訪問時,以不太標準的中文自我介紹。
她表示,台灣一開始只是她從書本、網絡上瀏覽到的一塊土地,直到不久之前決定參與學校和成功大學的交換計劃前往台灣,沉浸式體驗和學習台灣的語言和文化。
作為中文專業的學生,霍莉表示,在澳洲學中文總是覺得不得要領,缺少一些「實操經驗」。「我和朋友都認為,在澳洲的中文課我們說太多英語了,所以口語不太好。」
一直以來,霍莉學習的都是簡體中文,這是她第一次接觸繁體字。儘管學起來挑戰十足,但她十分喜歡這種高度圖形化的文字,並享受將其拆解、記憶和學習的過程。「我們在課堂上也學過甲骨文、金文,到我們現在所熟知的簡體字的演變過程。」
雖然簡體字的偏旁部首也能表達一些意思,但我覺得繁體字的結構更具象、更像圖畫,可以幫我真正理解字的含義,在學習時也更容易拆解。
「這不僅幫助我回憶簡體字,也讓我能用一種說故事的方式記住繁體或簡體字。這也讓我更理解這些字的文化意義。」
她覺得,台灣人是通過夜市和廟宇來表達身份和文化:「我在台灣和語言夥伴一起去了很多台南的名勝古蹟,教會了我詞語和表達方式。這讓我能在一種舒服的情境中,把課堂上的知識學以致用。」
「(現在)我覺得我對文字的記憶能力更好了,更能理解漢字的深層涵義和它們的起源。」

霍莉對台灣夜市印象深刻。 Credit: Holly Stapleton
「如果我不敢走出自己的舒適圈,不敢去一個講英語沒人聽得懂的地方,那學語言還有甚麼意義呢?你必須比自己去面對那些不舒服的情況。」
霍莉說,台灣帶給她最大的文化衝擊是交通和食物,和她生活的雪梨很不同。「我幾乎去哪裡都騎車,這是澳洲不常見的,在澳洲馬路上騎車挺危險的。」
「我住的地方有一條街道,晚上總是有各種食物攤位,一開門就能聞到臭豆腐味——我頭兩周都不知道那是甚麼味道。我後來嚐了一點點,但我真的受不了那個味。」
她還記得有一次從台北回台南,Uber司機很驚訝她會說中文。對方誇她說得很棒,還熱情地介紹了很多景點,令她感受到台灣人的友善,「感到很被歡迎」。

霍莉表示她在台南時,幾乎去哪裡都是騎車。 Credit: Holly Stapleton
她說,在澳洲,說中文的人很多,世界上也有很多人說中文,懂中文不只讓她更理解別人的文化,也讓更理解自己的處境。
她坦言,如果有人有類似的去異國他鄉學外語的想法,她的回應是:請不要猶豫,大膽地去沉浸式體驗,學習語言和文化。
SBS 中文堅守《SBS 行為守則》等政策,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歡迎在每天早上 9 至 11 時透過 SBS Radio 1 收聽廣東話節目及在每天早上 7 至 9 時收聽普通話節目,或透過 SBS Audio App 手機應用程式收聽直播、節目重溫及其他語音內容。按此進一步了解 SBS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