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長查默斯本週再次承諾對人工智能 (AI) 監管進行另一次審查,以確定該技術是否需要新的法律或是否適合現有法律框架。
查默斯周四(8月21日)在政府生產力圓桌會議上表示,政府將加快制定一項圍繞澳洲人如何使用人工智能技術的國家發展計劃。
人工智能可以將澳洲的勞動生產力提高4%以上,但一位專家警告稱,由於澳洲在世界各地的同行都面臨著同樣的挑戰,其效益可能不會被均衡分享。
澳洲全國總工會(ACTU)秘書麥克馬納斯 (Sally McManus) 在經濟峰會上表示,她並非呼籲對人工智能進行「過度監管」,而是主張採取以員工為中心的方式推廣這項變革性技術。
在談判開始前,人工智能監管問題成為僱主及工會之間的主要分歧點。
澳洲全國總工會呼籲政府強制僱主在引入新的人工智能工具之前諮詢員工,而商業團體則警告稱,額外的監管可能會抑制人工智能的採用並降低生產力的提升。
工會與科技業達成一項重大進展,旨在設計一種模式,讓澳洲創意人員在利用其成果訓練人工智能時獲得報酬。
麥克馬納斯稱,她與科技委員會主席Scott Farquhar達成的這項協議是一項「突破」。
麥克馬納斯說:「我們一致同意,我們將全力以赴,打造一個確保大眾真正獲得報酬的模式。這是一件大事。」
商界領袖也承認,人工智能的風險遠不止失業。
澳洲工業集團 (Australian Industry Group) 行政總裁威洛克斯 (Innes Willox) 說:「我強調,風險不僅在於工人。企業老闆們正在考慮自身的未來或滅亡。」
生產力委員會本月稍早發布的一份報告估計,未來十年,人工智能有望為澳洲經濟貢獻1,160億澳元,但前提是政府必須避免用嚴厲的監管手段扼殺這項技術。
澳洲政府先前曾表示,正在與業界合作制定一項國家人工智能能力計劃,該計劃將於年底前發布,該計劃將闡述如何增加投資、提升行業能力、提高人工智能技能,包括對員工進行再培訓。
澳洲的謹慎態度
生產力委員會建議政府暫緩推出新的人工智能項目法例。相反,該委員會表示,應先調整現有的消費者保護、私隱及反歧視法等框架。
根據其《駕馭數據與數碼科技》中期報告,該委員會指出,人工智能專案法例應僅作為最後手段。
該報告也敦促政府暫停制定高風險人工智能強制性防護措施的工作,直到充分了解現有法律中的這些漏洞為止。
報告進一步強調,只有在現有框架無法調整且技術中立的方法不可行的情況下,才應引入具體的法例。
人工智能的「高風險」
報告稱,人工智能預計在未來十年內將勞動生產力提高4.3%,但專家警告稱,其效益可能並不均衡,並警告稱,削弱人類監督可能會損害良好的管治。
澳洲管治研究所 (Governance Institute of Australia) 人工智能政策與倡議負責人波波夫斯基 (Daniel Popovski) 告訴SBS新聞,隨著所謂的「代理人工智能」(即幾乎無需人類監督即可自主運作的系統)的興起,風險很高。
波波夫斯基說:「代理型人工智能不僅是像聊天機器人那樣生產內容。這些自主系統幾乎無需人工監督即可運作。這引發了關於問責制、透明度及工作場所治理等不容忽視的全新緊迫問題。」
他又表示,圍繞人工智能的討論常常被框定為失業問題,而忽略了其成長潛力,前提是製定了明確的策略。
波波夫斯基說:「實際上,如果轉型管理得當,人工智能擁有巨大的成長及增強潛力。挑戰在於確保澳洲人做好準備,並支持他們應對這些變化,以便人工智慧服務人類,而不是與人類作對。」
我們需要製定一項國家人工智能策略,闡明政府將如何應對這些挑戰及機會。澳洲管治研究所 (Governance Institute of Australia) 人工智能政策與倡議負責人波波夫斯基 (Daniel Popovski)
波波夫斯基表示:「良好的管治應該以人為本。它應該支持負責任地採用人工智能的組織,並確保所有勞動者都能從中受益。」
全球格局如何比較?
世界各國政府正採取不同的措施來因應人工智能的崛起。有些國家優先考慮透過提升技能來保護工人,而有些國家則在推動具有約束力的規則。
中國正在推動全球合作,英國及新西蘭則正在根據現有法律調整監管措施。
美國
美國人工智能行動計劃指示其勞工部為因人工智能而失業的工人提供快速再培訓資金,並指導各州提高未來面臨失業風險工人的技能。
歐盟
歐盟正在推進《人工智能法案》。通用人工智能模式的義務已於8月2日生效,高風險系統的要求將於2026年8月到期。目前已有一項自願性實踐準則可供企業參考,以做好準備。
中國
在上海舉行的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中國發布了全球人工智能管治行動計劃,呼籲加強國際合作、增強包容性並關注環境永續性。
英國
英國政府表示將就人工智能立法徵求公眾意見,並致力於採取與現有法律相適應的適當方式,遵循其支持創新的框架。
新西蘭
新西蘭發布了其首個國家人工智能策略。該策略符合經合組織的原則,鼓勵負責任地使用人工智能,同時旨在加速私營部門的採用及創新。
SBS 中文堅守《SBS 行為守則》等政策,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歡迎在每天早上 9 至 11 時透過 SBS Radio 1 收聽廣東話節目及在每天早上 7 至 9 時收聽普通話節目,或透過 SBS Audio App 手機應用程式收聽直播、節目重溫及其他語音內容。按此進一步了解 SBS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