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氣溫開始上升,協會警告澳洲人,應盡快清理雪櫃內被遺忘的食物—例如被放了數星期的牛油果,否則可能會成為健康隱患。
協會的行政總裁布赫特曼(Lydia Buchtmann)表示,澳洲每年估計有 467 萬起食物中毒病例,導致 47,900 人住院及 38 人死亡。食源性疾病每年為澳洲經濟帶來近 30 億損失。
當人驚訝的是,澳紐食品標準局去年發現,在超過 2,000 名受訪者中,只有不足一半的人在烹飪時會遵循正確的食品處理程序。
解決方案一:分清「最佳食用期」 vs 「食用期限」
清潔冰箱時其中一個困難,就是因為人們經常混淆食品上的兩個重要標籤——「最佳食用期」(Best Before)與「食用期限」(Use By)。
布赫特曼表示,了解兩者的區別很重要,以避免不必要的食物浪費。
「基本上,其意思就是字面上的意思。『食用期限』表示你必須在那一天之前吃掉這個食物,相反『最佳食用期』則與食物品質有關,映示在那一天之前味道最佳,但過了當天仍然可以食用。」
她建議人們可以透過將新買的產品,放在冰箱或儲藏室的後面,把舊的放在前面,來實現食物的輪換。
解決方案二:善用冰箱
協會亦鼓勵澳洲人更多地利用雪櫃內的冰箱,可將剩菜、肉類等分成適合烹飪份量的小部分再放入冰箱保存。
西雪梨大學醫學副教授兼腸胃專科師生何副教授(Vincent Ho)表示,食物存放方式出問題、與食物中毒之間確實存在關聯。
「食物應該儲存在特定的環境中,以減少細菌的生長,我們知道,細菌會在 5 攝氏度到 60 攝氏度之間的溫度區間快速繁殖,這被稱為『危險區間』。在這個時候細菌大量繁殖。」
解決方案三:棄用原盒並重新包裝
但要有效存放食物、不單止於檢查保存期限,澳洲國家科學機構 CSIRO 的食品安全消費者發言人瓦斯科斯卡 Rozita Vaskoska 表示,如何封存食物同樣重要。
「盡量在將食品的原包裝清理掉才放入厨房。」
「例如你買了即食麥片,最好把它倒入專用容器,而不是放在原包裝或任何可以移除的外部包裝...因為它可能會內含死飛蛾而構成風險。」
解決方案四:定期進行雪櫃深度清潔
何副教授表示,定期把所有食物以及冰箱的層架清空並進行深度清潔非常重要。
「當你清洗層架及抽屜時,請使用溫熱的肥皂水,彧可以用少量水醋混合液。」
「但要擦拭所有表面,重點是你必須確保之後徹底擦乾,防止水分和細菌再次滋生。」
隨著未來幾個月澳洲預計將比往常更炎熱,何副教授表示,大眾需要更加注意存放食物時的溫度,他強調,高溫也會讓人體更容易受到食物中毒的影響。
「在溫暖的環境下,人們確實更容易感染腸胃炎。我們從全球的數據中知道,通常在非常炎熱的情況下,人們更容易感染腸胃炎,」
SBS 中文堅守《SBS 行為守則》等政策,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歡迎在每天早上 9 至 11 時透過 SBS Radio 1 收聽廣東話節目及在每天早上 7 至 9 時收聽普通話節目,或透過 SBS Audio App 手機應用程式收聽直播、節目重溫及其他語音內容。按此進一步了解 SBS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