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競爭及消費者公署(ACCC)今年 7 月發布聲明表示,自年初以來,已有約 360 宗針對 60 間「幽靈商店」的投訴。然而,此類騙局「似乎十分普遍」,實際數量可能更多。
何謂「幽靈商店」?
「幽靈商店」看似合法,但其實是一場騙局。它們通常以商家名義建立網站或社交媒體帳號,出售服裝、鞋類等商品,但很少或從不發貨。
這類商店常使用澳洲城市或郊區名稱重新命名以顯示本地化。
消費者權益組織 CHOICE 的發言人 Liam Kennedy 表示,「幽靈商店」往往自稱是長期經營的小型優質商家,但因某些原因不得不關閉,通常還伴隨感人故事。
「我們看到的一些仍活躍的幽靈商店 Facebook 頁面僅有少量點讚和關注者,而正常運營、銷售優質商品的本地商家通常會有更多粉絲。如果網站上沒有實體地址,這也是一個重大警示訊號。」
昆士蘭科技大學的零售市場專家 Gary Mortimer 指出,這些商店往往提供異常大幅折扣,價格低至二三折,並使用倒數或「時間有限」等緊迫性語言來催促購買。
落入陷阱如何補救?
儘管「幽靈商店」通常不會竊取信用卡資訊,但消費者一旦上當,仍可能遭受金錢損失。
消費者公署警告,幽靈商店可能拒絕退款,只提供部份退款,或乾脆無視消費者投訴。Kennedy 表示,如果懷疑自己被騙,應立即聯絡銀行停止交易,或申請信用卡拒付。
不過,他提醒消費者不必嘗試退回低劣商品以索取退款。「你只會在郵資上損失更多,因為幽靈商店提供的退貨地址往往不可靠甚至是假的。」
CHOICE 的調查顯示,53% 的澳洲消費者曾在黑五購物中後悔或經歷負面體驗,約 47% 感到促銷壓力,52% 花費超出預期,28% 收到的商品品質低於預期。
SBS 中文堅守《SBS 行為守則》等政策,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歡迎在每天早上 9 至 11 時透過 SBS Radio 1 收聽廣東話節目及在每天早上 7 至 9 時收聽普通話節目,或透過 SBS Audio App 手機應用程式收聽直播、節目重溫及其他語音內容。按此進一步了解 SBS 中文。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