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少受苦】 家庭法律師: 防止客人分居伴侶「擅帶未成年兒女出境」

Family lawyer

Source: Supplied

郭儷珊(Lucia)中學時移民到澳洲,最初不諳英語,每天與電子辭典為伴,幾年間努力下在高中考獲第一名,選讀法律和商業系。畢業後受老師啟蒙,成為一位家庭法律師 - 專門負責離婚、財產分配和爭取撫養權的案件。


從事家庭法的律師Lucia在15歲的時候隨父母移民來到雪梨,她指出開始時面對最大的問題是語言障礙。

與字典為伴的日子

Lucia說:「記得頭幾個月上課的時候,英文單詞幾乎都是不認識的,需要逐個字查電子字典翻譯成中文。每天放學回家,都會把當天新學的英文單詞寫出來背誦。這樣持續了半年至一年的時間,才慢慢不再依賴電子字典。」

高考的一年Lucia幾經努力下,ATAR 考獲98.7的理想成績,成為當年高中的第一名。最後選擇了新南威爾斯大學修讀法律和商業系。
Family lawyer
Lucia高中時考獲第一名。 Source: Supplied
Lucia小時候的夢想,是當一名大學講師。

Lucia說:「我喜歡跟別人分享自己所學的知識。而且學校工作會有固定的假期,可以多陪伴家人。」

上大學以後,Lucia有四年的時間在畢業的高中當助教。過程中她需要備課,也接觸到學生,了解到當老師這個職業跟想像有點差距。

大學後期要到律師行實習,每次需要處理不同的案件,相比下覺得律師這個行業更富挑戰性,最後還是選擇走法律這條路。

老師啟蒙選取家庭法

Lucia畢業前兩年在律師行和大學的法律援助中心實習。現時已從業7年的她,是一名家庭法律師 - 專門負責離婚、財產分配和爭取撫養權的案件。
Family lawyer
Source: Supplied
Lucia說:「我在大學的時候,最喜歡家庭法這科。當時我的教授也是一名家庭法律師,她同時也是一名兒童律師。兒童律師在撫養權官司中,專門代表孩子爭取最佳利益。」
「專業的家庭法律師是幫助破碎家庭盡快解決困難,重啟新生活,讓孩子少受一些苦。」
「我的老師曾帶我們到法院觀摩學習,看她如何出庭,並教導我們如何為自己所代表的孩子設身處地出發考慮他們的未來。當中深深觸動到我。所以我就選取了家庭法這個領域。」
Family lawyer
Lucia與同事合照。 Source: Supplied

替破碎家庭重開新頁

現時Lucia每年平均為80個客人作諮詢服務,當中每個個案背後的故事都不一樣。
「曾經有客人發現他們的配偶偷偷花光存款、銀行餘額突然變成個位數、也曾遇過客人的另一半想把孩子偷偷帶回中國,需要緊急通知海關扣人等。」
Lucia表示,在撫養權案件當中,客人的伴侶擅自帶孩子回中國的情況非常普遍。每當收到客人通知,她會立刻提供證據去申請法庭命令(court order),聯絡海關扣人,一般緊急情況下隔日就能成事。若客人的另一半不幸帶走孩子出境,基於兩地法律的基礎不同,客人就只能夠另聘當地律師處理案件。所以辦事必須「爭分奪秒」,間中假日也需要工作。

Lucia表示,印象最深刻的是真正體會到幫助別人的那種感受。

Lucia說:「記得有次客人來找我,她剛剛跟未婚夫分手。婚禮原定在一個月後舉行,可想而知這個打擊對她來說有多大。她來的時候臉色深沉,有深深的黑眼圈,不斷哭泣並無法回答我的問題。」

這位客人的案件持續了八至九個月的時間。之後每一次的溝通,她察覺到客人慢慢接受這段關係的結束,可以理智地處理問題。到案件完結的時候,客人帶著鮮花和朱古力來找她。

Lucia說:「當天她化了妝,看上去像變了另一個人。她來跟我道謝,並表示她要和朋友去旅行,慶祝人生另一個新階段開始。 」

「那一刻,我感覺到我的工作的真正價值。」
Family lawyer
Lucia假日會出外運動或旅遊放鬆身心。 Source: Supplied
不過,這份工作壓力確實很大。她表示她會保持健康的生活規律。

Lucia說:「我每周會去健身和上舞蹈課,同時會與家人和朋友傾訴。我也會盡量在周末的時候不想工作的事情,讓大腦得到充分的休息。」

Lucia認為,一名專業的律師需要對自己的客人有同理心,能夠承受處理案件的壓力,以及對法律保持好奇心。因為做律師最基本就是不斷地學習和探索,替自己的客人找到解決問題的最佳方式。
Family lawyer
Lucia表示律師工作壓力大,但會與家人和朋友傾訴。(圖右:丈夫) Source: Supplied
Lucia說:「律師這個職業外表光鮮,但其實非常辛苦。很多時候在起草法院文書的時候會感到無聊。但是,當看到書本的知識真的能被運用到生活中幫助客人,就會給予我無比的成就感。」

所以我會建議有興趣入行的朋友勇敢去嘗試,看自己是否喜歡這一行。真心喜歡才能做得長久。

有關從事家庭法的經歷,可收聽郭儷珊(Lucia)接受SBS中文廣東話節目記者余巧恩的足本錄音訪問: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廣東話節目 Facebook 專頁MeWe 專頁Twitter 專頁,或訂閱廣東話節目 Telegram 頻道

SBS 中文堅守《SBS 行為守則》及《SBS 編採指引》,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作為一個公共服務廣播機構,SBS 的主要作用是提供多語種媒體服務,為全體澳洲人提供資訊、教育性及娛樂性內容,並與此同時反映澳洲多元文化社會的特色。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電台節目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按此進一步了解 SBS 中文。


分享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
【孩子少受苦】 家庭法律師: 防止客人分居伴侶「擅帶未成年兒女出境」 | SBS 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