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撐粵語15周年】親歷者憂「文化滅絕」:多元政策不及澳洲

Guangzhou Cantonese

Credit: SBS Cantonese

2010年7月25日,廣州發起撐粵語集會。15年過去,幾位親歷者認為,廣東話在廣州還有未來嗎?他們又如何看待澳洲在語言文化方面的多元政策?


15年前,仍就讀小學的「00後」Steven,在江南西目擊大批廣州市民集會撐粵語;15年過去,即使意識到本地人口被「沖淡」,仍對粵語的未來感到樂觀。

「2020年後,我留意到民間,包括媒體和市民之間有(保育)意識,大家會談到保衛廣州話、宣揚粵語文化,這比起10年前多了很多......(網上內容)某程度上是填補了傳統媒體在本土文化保育上的缺失。」

當年集會人士之一的Jennie,認為廣州人使用粵語的情況「感覺變差了,但又多了人推廣」。「例如(年宵)花街店舖多了很多粵語諧音、有創意的名字,很多媒體博主通過社交網絡平台,創作節目推廣粵語,還有機構開辦粵語課程。」

但她也承認,實際現狀是「80後、90後很撐粵語,而00後幾乎不會說粵語」。
2024年10月,香港科技大學(廣州)訪問了3,000多個家庭、共逾5,000名市民後,曾發表《廣州都市動態調查》報告,分析居民語言使用情況。數據顯示,受訪者在家常用語言,粵語和普通話均為 51%,有 16% 家庭說客家話,潮汕話佔不足半成。

語言熟練程度方面,有 47% 受訪者認為,自己在掌握粵語方面「熟練」或「非常熟練」,與普通話的比例相若;三成覺得自己粵語「不熟練」或「非常不熟練」,比普通話多逾一倍。

調查亦詢問廣州居民飲早茶的習慣,發現本地人和外地人的頻率差不多,都是數個月一次。

廣州市政府在2025年4月發表的人口概況指,全市總面積為 7,434.4 平方公里,在2024年末的常住人口為1,897.80萬人,其中本地戶籍人口1075.02萬人;過去一年,戶籍出生人口11.43萬人,戶籍遷入16.52萬人。
音樂人 L 在1997年移民澳洲,之後回流廣州發展。他當年和一群音樂人參與推廣江南西的撐粵語活動;他接受SBS廣東話採訪時,流露對未來的悲觀。

「大勢情況下,這些(網上內容)只是迴光返照,到你們(撐粵語一代)百年歸老後,還有誰站出來?現在見到這麼多人支持,是因為這群人在做博主。」

「你見到新生代說粵語才有救...... 如果政府開始在教育上重視粵語,才有曙光、有改變,否則全都是小打小鬧,因為教育才是政府機器。」
(學生)在學校說廣東話,可以被扣操行分,這是很離譜,等於不給小朋友有語言環境,變成現在(廣州)這樣。已經沒有了,是一種文化滅絕。
L
阿健於當年參與集會的兩年後,移民澳洲。他回穗時親眼見過有祖輩說廣東話、孫兒卻回答普通話的現象。「聽朋友說,現在廣州小朋友在家不說廣東話,問題頗嚴重...... 說普通話會感到自豪,說粵語反而自卑。」

對比澳洲和廣州政策,他形容中方對地方語言是「慢慢撳你」;而澳洲雖然以英語為官方語言,但並不會「刻意『㧬冧』你的文化」。「如果你(語言)有人使用,那就用;要淘汰那就自然淘汰。不會說覺得你講得太多,要你停一停。」
語言其實是用來溝通,是生活的一部份,不應該帶有甚麼政治色彩。
阿健
L 也認為,澳洲作為移民國家,廣東話不會構成威脅,自然不會被打壓,反而支持多元文化。他說自己在本地亦堅持盡量說廣東話,除非對方完全不懂。

曾經在西澳打工度假的Jennie,也對這裡「講粵語的人太多」感到驚訝。她在澳洲時,除了和來自廣州的朋友說廣東話,也靠這母語認識到來自馬來西亞等地的朋友。
Guangzhou Cantonese
2014年,坊間倡議成立「粵語日」,以紀念撐粵語行動。近年廣東開始流行「粵語文創」產品,還有人在街頭張貼支持粵語的海報。 Credit: 小紅書
對於廣州人使用粵語的未來,Steven相信家庭應肩負傳承責任:「現在父母是80後、90後,可能就是2010年保衛粵語的主力......10後、20後,由於他們的父母是有意識的一群,我身邊認識的朋友都注重小朋友會不會說粵語、說得是否正確。」

「現在有很多人在『唱衰』,認為『廣州冇未來』、『出街都係普通話』,但我自己不這麼認為。現在老城區仍有很多人使用粵語,出外也是先說廣州話...... 他們有堅持、有意識,所以我對未來基本是抱有信心。」

2014年,廣州民間文化網站「羊城網」創辦人勞震宇提議,將7月25日定為「粵語日」,以示紀念撐粵語行動。近期也有人在街頭張貼支持粵語的海報。

Steven認為,這些行動有一定積極意義,但又略感諷刺:「如果要特意提醒大家使用自己的語言,是否代表我們的語言已經式微?」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 SBS 廣東話 Facebook 專頁X 專頁Instagram 專頁,或訂閱 Telegram 頻道

SBS 中文堅守《SBS 行為守則》等政策,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歡迎在每天早上 9 至 11 時透過 SBS Radio 1 收聽廣東話節目及在每天早上 7 至 9 時收聽普通話節目,或透過 SBS Audio App 手機應用程式收聽直播、節目重溫及其他語音內容。按此進一步了解 SBS 中文。

分享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