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撐粵語15周年】親歷者憶述江南西集會始末

Guangzhou protest 2010

Credit: SBS Cantonese

2010年7月25日,廣州發起撐粵語集會,引起香港和海外關注和參與,形成持續數月的「撐粵語行動」。15周年之際,SBS廣東話邀請了幾位親歷者,憶述這段廣州人保衛粵語的歷史。


江南西是廣州年輕人的聚集地,「00後」Steven小時候住在附近。2010年,仍是小學生的他有一天見到家樓下有很多人,把馬路和街道擠得水洩不通,令他「印象很深刻」。後來他透過和家人及年紀較大的朋友傾談,自己又查閱資料,了解事情原委。

他告訴SBS廣東話,當時正值廣州亞運會前夕,當局加強「推廣普通話」政策,包括學生在校園講粵語會「扣操行分」;後來廣州市政協又提議電視台將廣東話節目改用普通話,或增加普通話節目,「令民憤一下子被點了起來」。

L 在1997年移民澳洲,之後回流廣州發展。他當年經營錄音室,和一群音樂人得知有人想組織一次撐粵語活動,主動參與推廣。「開始由誰發起已經無從稽考,可能某個團體某個人,傳開去後大家覺得好。我最記得有一個計劃是找個地方,搞粵語猜燈謎。」

他向SBS廣東話透露,當年他們是參與推廣的其中一員,他所知大約有12、13人,一開始的想法是在江南西做一個推廣粵語的社區活動,「並不是和普通話抗衡」,強調兩種語言可以並存、「沒衝突」。
隨著活動廣泛宣傳、發酵,主題也逐漸發展為「保衛粵語」。當年集會人士之一的阿健,在社交平台獲知消息:「微博當時相對現在還挺開放的,所以傳得非常厲害。好像你不站出來,廣東話就會沒了。」

被問到為何出席,他直言:「我當年20多歲,很激動,對自己生長的地方、對廣東話的認可,所以決定出去,盡一份力,當時很熱血。」

另一位集會人士Jennie,在名為「gz4u」的學生網上論壇獲悉,又在社交平台QQ和大家討論,最後相約中學同學一起去。

她記得事前已聽說有發起人被公安「請飲茶」。被問到當年有否害怕,她回答:「不怕,反正大把人去......一方面湊熱鬧,一方面是真的覺得去是撐粵語的行為。」
據公開資料及傳媒報道,7月25日當天下午,江南西地鐵站A出口外的廣場上,3時許已有警員戒備,4時許開始陸續有約定身穿白衫的人士,到場派發粵語宣傳品,5時已有人群聚集。之後有人舉起標語,大家拍照和歡呼;人群又合唱《光輝歲月》,高呼「廣州話萬歲」等口號。

現場人數逐漸增多,大批警員將廣場圍住,並封鎖江南西路和地鐵出入口。6時許,公安加強人數部署,組成人鏈分開人群,呼籲大家離開。直到晚上7時,人群才逐漸散去。據報事件並未引發衝突,也未有人被捕。

阿健記得當天站在廣場旁邊快餐店的梯級上,看到專程由香港到場聲援的挪威籍女教師甘茜蓮(Cecilie Gamst Berg):「印象中我去了不夠一小時,(公安)就開始驅散。」

Jennie是6時後才到達現場,廣場已被公安包圍,「根本逼唔入去」。她提供的照片顯示,廣場對出的江南西路已被封鎖,大批警員走出馬路阻隔人群。

作為最初的「搞手」之一,L 直言當天只到場40分鐘便離開:「因為沒了(原本的)意義,而且人越來越多,我覺得會出問題。」

他透露其中一位發起人,事後被當局「請飲茶」,做筆錄和看愛國主義教育片:「沒說要鎖你或坐幾年監,因為你根本沒搞成功。」而他一位音樂人朋友,也因向香港傳媒講述那次集會而被警察問話。
Guangzhou protest
拍攝於當天6時07分的照片顯示,大批警員封鎖馬路並阻隔人群。 Source: Supplied
8月1日即下一個周末,廣州民眾再在人民公園集會,當局事前已封鎖公園,大部份參與者改為遊行至附近的北京路步行街,期間也有唱歌和叫口號。據報公安其後嘗試封鎖步行街,警民發生衝突,有參與者及記者被帶走。而同一天,香港灣仔也有組織遊行聲援廣州。

前支聯會副主席鄒幸彤的未婚夫、來自廣州的中國維權作家野渡,當年撰文指,這是繼1989年「粵港大遊行」後,事隔21年兩地民眾再次為同一議題共同上街。

他評論:「這次粵普之爭激起如此大的迴響,凸顯廣州人對嶺南文化長期式微、邊緣化的不滿情緒......廣州市民對粵語的集體捍衛,是城市主角意識的逐漸覺醒,公民參與意識高漲。」

幾位受訪者被問到,是否認為當年行動稱得上成功或達到目的,阿健作出肯定回答指,至少事後短期內沒人再提出改變電視台節目語言。
回想起來,其實很難得。在廣州沒甚麼機會讓你站出來伸張正義,或為自己的地方發聲。
阿健
Steven和Jennie亦持相同意見:「(當年事件)凝聚廣州人保衛廣州話的意識,非常鼓舞人心,像我們十幾年後,還在說這件事,就知道當時做的是有意義。」

L 對此則另有看法:「從來沒達到過目的。如果達到目的,現在一街都講粵語。大家見到的結果就是,現在青年人基本都不講了。沒有結果,純粹發洩。要結果肯定要有政治人士支持、要有討論,是可以『傾』,但根本一開始就『冇得傾』。」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 SBS 廣東話 Facebook 專頁X 專頁Instagram 專頁,或訂閱 Telegram 頻道

SBS 中文堅守《SBS 行為守則》等政策,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歡迎在每天早上 9 至 11 時透過 SBS Radio 1 收聽廣東話節目及在每天早上 7 至 9 時收聽普通話節目,或透過 SBS Audio App 手機應用程式收聽直播、節目重溫及其他語音內容。按此進一步了解 SBS 中文。

分享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
【廣州撐粵語15周年】親歷者憶述江南西集會始末 | SBS 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