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確診乳癌的消息很平靜,Susan莊徽齡說「很奇怪」。
澳洲政府鼓勵適合年齡的婦女每兩年做一次乳癌篩檢,她在今年4月收到通知,明白自己家族歷史屬於高危人士,5月便進行檢查。
之後收到電話要做詳細檢查,報告僅顯示有沒有乳癌的徵兆,要做詳細的檢查顯然不是沒有徵兆。
不過她在20年前也試過要再做詳細檢查,經超聲波發現有兩粒異物,再做抽針,再三日後看報告。
三天後 Susan獨自去看報告,結論是:「妳係確疹乳癌」。
聽到消息後,Susan說很奇怪,她的內心很平靜。
護士向她解釋情況,當天她就約了6月去見外科醫生預備做手術。
她說當時還有選擇,作全乳或部局切除手術,但先做磁力共振掃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再安排。
6月中再見醫生時,異物巳由1.1厘米增長至超過3厘米,隨即安排手術在6月底作全乳切除手術。
可是手術後結果發現癌擴散去淋巴,再要做一次手術,但她說當時心情仍然平靜。
她在7月進行第二手術,一個半月之間做了兩個手術。
「可能因為信仰,沒有恐懼,一步一步接受治療。」
及後的電腦斷層掃描(CT scan) 及骨骼掃描( Bone Scan)都顯示沒有擴散到身體其他部份。
問她手術後有沒有痛楚,會有情緒低落嗎?
「沒有感到沮喪低落,也不需要吃止痛藥,只是手術後最初期吃過。」
Susan說:「好奇怪,由頭到尾都沒有恐懼感,我只是去接受,覺得既然這個病來到,是比較突然的,但是可以選擇要不要接受,如果不去接受,情緒方面一定不好,我選擇去接受。」
「我並不知道將來如何,因為才剛剛開始[進行治療],尚有漫漫長路,就像現在要做化療,很安然地去接受。」
她現在接受漫長的療程,需要半年時間,由最初3個月,每3個星期做一次化療;到後來的3個月,每星期1次,總共16次。

還笑著答:「我像是很有信心,會打贏呢場仗。」
為甚麼她會有這麼大信心?因為她有一位有相同經歷住在海外的朋友,9年前患第三期乳癌,跟她的情況一樣,她說現在尚在人間,又相信如今醫學昌明,認為目前最重要的是照顧自己情緒,如果能保持內心平安,沒有恐懼,有助於治療。
接受訪問時,Susan 剛開始化療,問她有否出現脫髮的情況,她說:
「我未做化療前,巳經請當髮型師的朋友幫她將頭髮全部剃掉,因為進行療情時才慢慢掉頭髮實在太麻煩,倒不如現在先剃掉,那就不需要擔心脫髮這問題。」
「況且又有另外一個在墨爾本的朋友,幾年前也是患上乳癌,同樣做過化療,也是先將頭髮剃掉,之後重新再生的頭髮很漂亮。」
所以Susan對頭髮重生也懷著相同的期望。

「因為我不是第一個(患病的人),我認識的朋友當中都是曾經患癌,現在依然健在,人生中會遇上病患,也是不能夠控制的,今次患病對我來說並不是一個打擊,我如何面對及處理,都是對身邊的朋友作為鼓勵。」
Susan 說大家覺得她很勇敢,都是來自信仰的力量。
對於面對病患或人生低谷,Susan 相信每過一天都是一個恩典。
「可以選擇開心過,又可以選擇不開心去過,若選擇不開心,就是和自己過不去。人生有高有低,有起有跌,並不是得到病患之後就被打倒,雖然有病,但將咒詛變成祝福,將來如果康復,將會成為別人的祝福,用自己經歷勉勵別人,積極面對,以生命影響生命。」
SBS 中文堅守《SBS 行為守則》等政策,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歡迎在每天早上 9 至 11 時透過 SBS Radio 1 收聽廣東話節目及在每天早上 7 至 9 時收聽普通話節目,或透過 SBS Audio App 手機應用程式收聽直播、節目重溫及其他語音內容。按此進一步了解 SBS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