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統計局近日公佈最新消費物價指數(CPI),顯示截至8月的一年內電費升幅高達24.6%,成為通脹壓力的一大來源。
足本大眾論壇錄音:
一人兩狗電費高達$1600
據Yahoo財經的報導亦指,一名澳洲單身女子加德斯(Jessica Gaddes)收到一高達1600澳元的季度電費單而感到震驚,因為這幾乎是其前一季的三倍。
數據顯示,在截至7月為止的過去12個月澳洲的電價上漲了1.31%。這主要是由於政府能源補貼的結束、以及7月年度電價調整所導致的。
加德斯的電力供應商ENGIE表示,自今年7月1日起,客戶的電價已上漲。加德斯的電費上漲了約12%。
三大電力零售商Origin、AGL和EnergyAustralia在監管機構批准漲價後,將現有客戶的電價上調了最高13.5%。其他小型零售商的漲價幅度更大。由於零售商大幅脹價,令全國數百萬澳洲家庭面臨高昂的電費帳單。
這位37歲的女子、與她的兩隻狗住在雪梨西南部的一棟兩房的房子裡,其上個冬季的電費是1,070澳元,而她今年稍早的季度電費分別為550澳元和350澳元。加德斯表示,當她在郵箱裡收到近1600澳元的季度電費賬單時,「簡直不敢相信...還差點暈倒。」
「我實際上減少了用電量。收到上次帳單後,我把所有電器都拔掉了,現在家裡所有電器都處於關閉狀態,」她說,「我現在連乾衣機都沒有用,因它在幾個月前就壞了。」
加德斯呼籲提高電力價格的透明度,並指出目前的電費帳單難以理解,其中的術語就像「另一種語言」一樣難以辨識。
客戶欠理解或不作為令電費高企?
Canstar Blue的數據顯示,雪梨的家庭用戶如果從平均價位的電費方案切換到最低價方案,每年可以節省超過400澳元。
該機構對2833名澳洲居民的調查發現,只有三分之一的能源用戶完全理解他們的電費帳單。
另一項針對4951名用戶的調查發現,與供電公司合作超過兩年的用戶中,有22%客戶因為覺得流程太複雜而並沒有更換電費方案。
電價上升或受多重因素推動
「澳亞氣候解決方案」的社區發展主任梁浩賢(Louie Leung)接受SBS廣東話節目訪問時指出,電價持續上漲的原因複雜,包括部分州政府停止電費補助、澳洲多間老化燃煤發電廠頻繁維修導致供應緊張,以及輸電需求預測不足。
「有時候發電廠停機維修正值需求高峰,就會推高整體價格。」
收錯費怎麼辦?教你兩步處理
針對部分民眾懷疑電費「收貴了」的情況,梁浩賢指出,發錯單或收錯費的確曾發生。他建議民眾遇到疑問時可採取以下兩步:
- 先致電供電商查詢:提供帳單上的NMI(National Meter Identifier)編號,了解是否抄錶或系統出錯。
- 如交涉無果,向能源申訴專員(Energy Ombudsman)投訴:該機構會調查供應商是否有誤收或違規情況。
他又介紹,澳洲政府設有比價網站 Energy Made Easy(支援中文等32種語言),輸入NMI編號後即可比較不同電力公司的收費方案,有助選擇更便宜的供應商或計劃。
官方預期電費長遠有回落空間
梁浩賢引述澳洲能源市場委員會(AEMC)的預測,指未來十年電價或有下降趨勢:「因為愈來愈多家庭使用太陽能等再生能源,對輸電網絡的依賴逐步減少,從而有助穩定成本。」
但他同時提醒,煤氣價格則呈上升趨勢,原因包括供應鏈成本增加及輸送費用上調。
除了冬季,澳洲夏季一般亦將是電費高峰期,梁浩賢提醒用戶需要考慮省電省錢的選項。
實用節能貼士
節目期間,有聽眾劉先生致電分享個人節能經驗。
劉先生表示,家中會用盆接住熱水爐滲出的水再循環利用,用於清洗鞋子或澆花,亦建議少開空調,以免電費過高;他笑言:「開空調不一定比自然風吹來的涼快。」
梁浩賢亦分享數個簡單省電方法,包括:
- 利用自然採光與遮陽:冬天打開北向窗戶讓陽光進屋,夏天則用窗簾或隔熱板擋陽光。
- 加強氣流流通:同時開窗和使用風扇,增加對流能令體感溫度下降,減少開冷氣時間。
- 避免熱源集中:雪櫃周圍不要放其他發熱裝置,以免耗能增加。
- 使用定時器:展示型雪櫃或飲品櫃可在夜間關閉,不必全天運作。
他補充:「節能不單止為省錢,亦是為下一代減少污染。」
SBS 中文堅守《SBS 行為守則》等政策,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歡迎在每天早上 9 至 11 時透過 SBS Radio 1 收聽廣東話節目及在每天早上 7 至 9 時收聽普通話節目,或透過 SBS Audio App 手機應用程式收聽直播、節目重溫及其他語音內容。按此進一步了解 SBS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