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的,發錯單、收錯錢也曾發生。我們組織成立的目的之一,就是不想移民被人欺負,也不想因為知識不足、語言障礙而不懂得如何協商、省錢,或做一些節能減碳的行動。所以若大家有問題,我今天答不到的,也可以考慮成為免費會員;我們網上有中文資料,在AAFCS.AU,歡迎你發問。賬單字很多,一時間未必看得明白,所以我簡單說:首先賬單上有個編號叫NMI(National Meter Identifier),就是你電錶的獨特編號。因為舊式「入屋讀錶」的裝置已逐步淘汰,大多數人都是自動讀錶,讀錯的情況會愈來愈少。單位大廈有時因為新舊戶口交接也會出狀況。如何比較是否被收貴?全國政府有個網站叫Energy Made Easy,你輸入賬單上的NMI編號,它會即時替你比較你所住地區其他供電商的價錢,看看是否有更便宜的選項。Energy Made Easy網站有中文,提供32種語言。如果你發現賬單有問題,例如明明去了旅行為何那個月還這麼貴,你可以質疑:先致電你的供電商,報上編號查問是否出錯;若交涉不成功,第二步就找監察組織—Energy Ombudsman(申訴專員),他們會就你的情況調查供電商是否有錯。同時,你也可比較市場上是否有更省錢的計劃,再回頭和現有供電商談,例如由全日制改為分時收費方案,或指出其他供電商更便宜,爭取折扣,看看能否減低電費或更正多收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