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官員表示,這次是自1952年發生9級地震以來最強的一次,亦是2011年日本東北9.1級地震後全球最強烈的地震。
足本錄音:
地震導致俄羅斯部分偏遠地區有數人受傷,但地震後不久,日本、美國、台灣,甚至遠至法屬波利尼西亞和智利等地,都陸續發出海嘯警報,引發關注。
日本在地震後迅速行動。當地氣象廳在上午11時(澳洲東部標準時間)發出海嘯警報,預測太平洋沿岸或會受到高達3米的海浪衝擊,並呼籲包括北海道及和歌山縣一帶居民盡快撤離到高地或較安全建築物。
據報道,北海道沿岸在警報發出約一小時後錄得約30厘米高的第一波海浪。
同時,夏威夷亦對居民發出警報。
雖然至昨晚(澳洲東部時間)為止,大部分地區如日本和俄羅斯已解除警報,但法屬波利尼西亞的馬克薩斯群島仍在警戒中,當局擔心最高浪高可達2.5米,要求居民撤離。
地震在「巨型逆衝斷層」之上發生,令密度較大的太平洋板塊插入較輕的北美板塊之下。
英國地質調查局榮譽研究員馬森博士(Roger Musson)指出,堪察加半島外海是太平洋火環地震帶中、其中一個最活躍的隱沒地震帶。
「隨著太平洋板塊每年向西移動約80毫米,令當地極易發生劇烈地震。」
這種「巨型逆衝」式地震、比稱為「走滑斷層」(strike-slip)的地震更具破壞力。
例如今年3月緬甸地震就屬於「走滑斷層」地震,主要是由地殼斷層或岩石圈與水平高度滑動而造成。
逆衝斷層地震則更容易引發大海嘯,尤其當震源淺、位於海床之下時,因應地震撕裂海床、及海水大量移動,將構成更巨大的海嘯。

A 9.5-magnitude earthquake struck in a central region of Chile in 1960. Source: SBS
今次海嘯雖然實際錄得的最高浪高只為1.7米,低於外界預期,但專家擔心,對一些太平洋島國低窪地區來說仍然可以造成嚴重破壞。
帕斯卡爾補充指:「海嘯的實際影響取決於泊岸時的衝擊力度。」
新西蘭奧塔哥大學永續中心主任奧奇斯頓(Caroline Orchiston)表示,錄得至少10次5級以上餘震,而且未來數個月仍有可能陸續出現較大規模餘震。
帕斯卡爾亦表示,目前不能排除會有更強餘震發生,但一般情況下,餘震會隨時間逐漸減少。
澳洲西澳Wheatbelt地區亦在周三凌晨2時01分錄得一次4.6級地震。截至早上7時35分,官方網站已收到約520份震感報告,大多來自珀斯附近,但亦部份來自更遠的Kalgoorlie。
地震學家艾倫博士指出,今次地震似乎影響整個西澳西南部,而過去12個月,地區地震活動活躍,累計錄得超過130次震動。艾倫擔心未來區內有可能再發生地震。
SBS 中文堅守《SBS 行為守則》等政策,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歡迎在每天早上 9 至 11 時透過 SBS Radio 1 收聽廣東話節目及在每天早上 7 至 9 時收聽普通話節目,或透過 SBS Audio App 手機應用程式收聽直播、節目重溫及其他語音內容。按此進一步了解 SBS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