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澳大利亚中风基金会的数据,2023年,全澳发生了将近4.6万例中风,平均每11分钟就有一人中风,约有44万名澳大利亚人曾有中风史。
一项新研究发现,提升女性送院前的中风准确识别率,可改善患者健康状况并节省医疗成本。
西悉尼大学卫生服务管理副教授司磊博士(Dr Lei Si)是这项新研究的合著学者,他接受SBS普通话节目采访时介绍,在全球,中风是致残或者是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澳大利亚为前十五大严重疾病之一。
“对于这些急性中风的治疗,我们强调争分夺秒,”他说,“治疗效果高度依赖在发病后的‘黄金时期’内尽快对病人进行正确的识别和处理。”
“对于缺血性的卒中(中风),它要求溶栓一般都要在4.5个小时之内,取栓的时间可以延长到6到24个小时,”他指出,如果错过这一时间窗口,可能导致较严重后果或者较差的预后,如永久性残疾、生活质量的下降、语言或行动能力受损,甚至是卧床。
在澳大利亚,约四分之三的中风患者通过救护车送医。如果救护人员怀疑中风,他们可以直接将患者送到专门治疗中风的医院,并提前通知院方以便立即启动扫描与治疗。
专家强调,治疗越及时,患者生存和康复的机会越大。然而并非所有人都能平等获得快速治疗的机会。有研究表明,女性患者送医前的中风准确识别率明显低于男性。
改善澳大利亚妇女院前中风诊断将带来健康和经济效益,这一新研究发表在《澳大利亚医学杂志》(Medical Journal of Australia)上。司磊博士表示,他们的这项新研究基于乔治全球健康研究院研究人员的数据分析——该研究表明,70岁以下的女性在送医之前,被正确识别为中风的几率比男性低11%。
当被问到为何女性的识别几率相对较低时,司磊分析,一些研究发现,女性和男性中风时,同样可能会出现一些运动方面的障碍,比如胳膊抬不起来、可能走不动,或有语言障碍。
“但女性可能会有一些比较模糊的症状,这样会导致急救人员有时在处理时,不知道这到底是哪一种症状,”他举例说,这些症状就包括全身乏力或警觉性的改变、意识混乱,这个时候的确是让很多急救人员很难去确定她到底是中风还是别的原因,“其实在我们现实中,就看到有一些可能是发生中风的病人,但是被错误认为可能只是偏头痛”。

Source: Supplied / Dr Lei Si is an Associate Professor in Health Services Management at Western Sydney University.
司磊和研究人员通过建模分析了弥合这一性别诊断差距可能带来的健康收益与成本节约。
当女性的中风正确识别率提高到与男性相当时,“我们发现平均每一位女性可以获得多0.14个year of life(生存年数),也就是将近51天、更长的一个生存期。”
“如果我们把这51天转成完全健康的生活,是有将近30天生命健康的促进。”
“并且我们测算,如果女性可以被正确识别和男性同样一个等级的情况下,对整个卫生系统来说可以减少540万澳元。”
那么能做些什么来缩小这一诊断差距?
“如果开展相关研究,就说以后其实是应该纳入更多的女性来参与这种样本,可能她们的那些症状会被更加清晰地识别到,” 司磊博士认为,此外还可以考虑一些措施,比如改进院前急救评估的一些工具、培训急救护理人员以更好识别性别差异和更广泛的中风症状、加强公众对女性中风早期信号和识别的医学教育,以及对高风险患者提前启动中风应对流程等。
他指出,没有单一的措施能够完全解决诊断性别差异问题,更需要全社会努力,以及通过更为标准全面的医学研究来缩小这一差异。
以上为受访嘉宾观点,并未考虑个别人士的体质和健康情况。如您对个人健康有任何疑问以及寻求健康或医疗建议,请咨询您的全科医生(GP)或医疗保健专业人士。
欢迎下载应用程序SBS Audio,订阅Mandarin。您也可以通过YouTube、Apple Podcasts、Spotify等平台随时收听SBS普通话音频内容。请在YouTube、X、Instagram、微博和微信平台关注SBS中文,了解更多澳洲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