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悉尼居民吴女士而言,漫步在城市街头,最享受的事情之一就是与音乐的偶然邂逅。吴女士提及,她很喜欢中华传统音乐的街头表演,这让她在异乡找到了家的感觉。
“我很喜欢街头表演,每次走过都会停下来听。这是这个城市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而悉尼市议会近日出台的街头表演新规,或将让这一体验变得愈发稀少。
“收入锐减”、“竞争激烈”
华人Christine Guo是一名二胡演奏者,也是悉尼的街头表演艺术家。她从小学习二胡,一路在音乐学院就读,现在拥有一份银行业的全职工作。
Christine是一位街头表演者,在业余时间走上街头演出。 Source: Supplied
但她表示,近日悉尼市政府关于街头艺术表演的新政策却让演出几近变成一种奢求。
以前我们在整个乔治街(George Street)都有固定地点可以演出,每个地点可以演奏一到两个小时。现在突然取消了这条街上95%的演出地点,完全限制了我们的发挥场所。
悉尼市议会于上月发布新的《街头艺术表演规范》(Sydney Busking Code),悉尼中央商务区的部分街区将不再允许街头表演。
除规定六个指定地点之外,乔治街禁止街头表演,每个街头艺人每天限时表演一小时,先到先得。

悉尼的街头表演者。 Source: SBS
Christine提到的皮特街购物中心(Pitt Street Shopping Mall),现在只有一个一个地点可以进行“低影响”表演,例如乐器演奏——而在采访当天,这里被一个快闪店占据,一度无法供给街头艺人演出。

TownHall火车站旁曾是最热门的街头表演地点之一。 Source: SBS
“我们住得非常远,真的要很早来排队。很多人以此为生,限制令一出,他们就失业了,失去了主要经济来源。”
Jacob是悉尼街头艺术家Ūla Venckus的忠实观众。他表示,他是街头表演的支持者。
他说,以他的观察,在限制之前,表演者的之间的竞争以及颇为激烈,现在几乎已经变成难以为继的程度。

Jacob认为,新政极大限制了街头艺人的表演空间。 Source: SBS
竞争并非恶性,而是大家都要抢对自己最有利的时间和位置。你当然希望在人们下班或周末的时候表演,因为大家会去商场,口袋里会有零钱。但如果只能待一个小时,打赏的机会就会减半。
“仿佛突然被解雇了”
同样的故事也发生在街头艺人Martin Campos身上。他出生于智利,是一位古典吉他手,街头表演是他主要的收入来源。

街头艺人Martin Campos形容现在的情况“比新冠疫情期间更糟糕”。
“我们唯一的目标就是让街道变得更有生命力,但最近我们已经不能再去之前那些地点了。座位职业街头音乐人,现在的表演点根本无法保障我们的生计。”
根据悉尼市议会的《街头艺术表演规范》,街头艺人需要自费申请许可后方能上街演出。Marin认为,加之最近的禁令,现在的情况甚至比新冠疫情期间更糟糕。
疫情时我们不能做任何线下演出,但我们做直播、积累粉丝,努力寻找生存方式。但现在,我们提供免费的音乐给大家,却感觉自己被突然‘解雇’了,没有任何提前通知。
Christine告诉SBS中文普通话,对于她来说,最大的影响是,由于可表演地点大大减少,排队等待表演的时间的显著变长——而有时数小时的等待却并非总能保证她能最终得以演出——这完全取决于当天的等待艺人的数量,和天气等具体情况。
“之前很容易能找到位置,现在最起码排三四个小时才能排到。”
悉尼市议会:去年收到数百起投诉
悉尼市议会表示,新规并非“禁止”街头艺术表演,而是为了保证安全和空间共享,设定指定表演区域。
“我们非常支持街头艺人以及他们为我们的城市带来的色彩和活力,但我们也需要平衡整个社区使用公共空间的权利。”
“我们鼓励街头艺人共享最佳表演地点,减少表演空间的重叠,确保自身、观众和路人的安全,并考虑扩音设备对当地企业和居民的影响。”
市议会称,过去一年,其收到了数百起关于街头艺人在乔治街表演的投诉;并称正在重新评估街头表演区域。

Christine说,她不会放弃街头演出。 Source: SBS
“街头你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而又有多少人会买票去音乐厅听中国音乐呢?”
“我上周演出,有老爷爷听《青花瓷》感动落泪,”她说,“我很自豪能让更多人了解华人的传统文化和艺术。”
请点击收听采访:
欢迎下载应用程序SBS Audio,订阅Mandar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