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組織 Anglicare Australia最新報告顯示,在澳洲持續陷入房屋危機、租金創下歷史新高下,澳洲的「基礎服務行業」工作者,普遍都面對租屋負擔問題。如果在大城市找不到負擔得起的租屋,搬去偏遠地區是否是解決方案?不過,搬離首都城市就會有潛在的犧牲,例如要重新找工作、與家人以及熟悉的社區分離等。
Anglicare Australia 在周四(10月16日)發佈了第三份「基礎服務行業年度租金負擔能力寫照」(Annual snapshot of rental affordability),亦是該組織行常的「租屋負擔能力寫照」的延伸版本。報告指出這些行業,要找到能負擔得起的租住房屋是「極度困難」。基礎服務行業包括餐飲、長者護理、幼兒教育、建築業、清潔工、消防員、屠房工人、護士及教師等。
報告檢視了全國超過 5萬個放租單位,並針對 16 類基礎服務行業進行負擔測試。負擔能力的標準是:單身人士以該行業全職的最低工資計算,而租金支出不應超過收入的 30%。報告指出,與去年相比,各行業的租屋負擔情況幾乎沒有改善,其中教師及社會服務工作者的負擔能力,更明顯下降。
在 51,238 筆租屋 中,當中只有 417個放租單位(約 0.8%)對幼兒教育工作者、餐飲業員工或護士來說是負擔得起。16類必要行業當中,教師的情況已經相對較好,可負擔的租屋大約有 1,672間(3.3%),其次是消防員 1,651 間(3.2%)。以首都領地為例,餐飲業員工根本沒有一間可負擔的租屋;北領地亦只有 5 間,全個維州就只有 80 間。

對清潔工而言,在新州南高地(Southern Highlands)、獵人谷(Hunter Valley)或昆洲中部地區,他們能負擔的租屋不到 1%。 Source: Getty / shironosov
報告結果直接否定了「住不起首都城市 就搬到偏遠地區」的迷思。另外,報告亦指出,有些地區的租屋負擔雖然略有改善,但有些地區卻大幅惡化,特別是昆州偏遠地區與新州西部的偏遠地區。
Anglicare行政總監錢伯斯 (Kasy Chambers) 表示,私人租屋市場「辜負」了正是支撐澳洲社會運作的重要一群。她指出:「全國各地幾乎沒有地方能算得上是『租得起』。」錢伯斯 認為,不少人理所當然地 以為私人租屋市場應該能滿足所謂「中產」的需求,但事實並非如此。
缺乏可負擔的租屋,也加劇了生活成本壓力以及就業困難,她說:「現在愈來愈多公司需要提供住宿,才能吸引員工到偏遠地區工作,例如長者護理等領域。」雖然多數偏遠地區租金仍比首都城市為低,但這並不代表「可負擔」。
根據房地產公司Domain 2025 年 9 月的租屋報告,全國首都城市的每周租金中位數為 650元,而偏遠地區平均為 585元,但單單過去一年,偏遠地區租金就上漲了 6.4%。
Domain 高級經濟學家鮑曼 ( Joel Bowman) 表示,雖然最近幾個季度的租金上升趨勢,看似「正在放緩」,但偏遠地區的租金仍處於高位。他指出:「新州、南澳及西澳的偏遠地區房屋的租金,起碼 9 月季度與 6 月季度相比並無上升。」但亦指出,租金增長放緩並非因為供應增加,因為見到空置率仍極低;而是因為租客,根本無力再負擔更高租金。
另外,Anglicare的錢伯斯就指出,多種因素導致租屋難以負擔,其中包括私人租屋市場的不穩定性,令租客被迫頻繁搬家。Anglicare 建議應建立更強的保護租客措施,並推行全國一致的租屋法規,取代現時各州各領地「拼湊式」的制度。她亦呼籲,應讓工資與私人租屋市場脫鉤,因為工資增長,遠遠追不上租金上升的速度。
然而,報告也指出若不進行稅制改革,其他改善措施都只能是治標不治本。Anglicare 建議,在未來 10 年內逐步取消 「資本利得稅優惠」(Capital Gains Tax discount);並停止對新投資者提供的 負扣稅 扣減優惠(negative gearing)等。
請收聽黃詠妮和梁焱剛的詳細報道。
SBS 中文堅守《SBS 行為守則》等政策,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歡迎在每天早上 9 至 11 時透過 SBS Radio 1 收聽廣東話節目及在每天早上 7 至 9 時收聽普通話節目,或透過 SBS Audio App 手機應用程式收聽直播、節目重溫及其他語音內容。按此進一步了解 SBS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