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現金社會迫近?】全球搶住發行「穩定幣」快取代「現金交易」?

coins.jpg

隨著美國推出新的「穩定幣」監管法規,全球及澳洲爭相仿效,澳洲今個月亦修例並出現本地發行的穩定幣「AUDM」,到底被稱為穩定幣的加密貨幣,為何比其他電子貨幣更有望挑戰現金地位?


收聽完整播客系列

寰宇金融


澳洲證券及投資委員會(ASIC)上月放寬規管,允許符合條件的中介機構分發由持有 AFS 牌照的機構所發行的穩定幣,無須另申市場或清算牌照。

盡詳錄音:


本月開始,一款目標是與澳元一比一掛鈎的澳洲穩定幣 AUDM 已投入使用,並陸續在部分加密貨幣交易所上架。

雪梨大學商學院的高級講師李薇博士向本台【環宇金融】環節,解析穩定幣的功能定位、與加密貨幣的差異,以及對支付生態與監管的影響。

重點摘要

  • 功能定位:穩定幣最早作為清算/結算工具,藉區塊鏈在跨境支付中降低時間與成本,無需完全依賴 SWIFT 等傳統銀行網絡。
  • 與加密貨幣的差異:多數加密貨幣由市場供需定價、波動高;穩定幣通常與法幣或黃金等資產掛鈎,價格波動相對可控。
  • 應用拓展:在 DeFi 與 Web3 生態中,穩定幣逐步承擔支付、儲值與交易媒介角色,可用於買賣加密資產與借貸。
  • 產業動向:國際支付機構(Visa、Mastercard、PayPal)已試行以穩定幣進行跨境結算,未來有望降低海外刷卡成本。
  • 監管趨勢:美國推出針對支付型穩定幣的聯邦框架(Genius Act),歐洲與澳洲亦加速審視貨幣主權、金融穩定與支付連通性。

專家觀點

李薇博士指出:「穩定幣透過新技術為跨境清算提供替代路徑,可同時縮短時間與降低費用;隨 DeFi 與 Web3 發展,穩定幣在支付、儲值與交易媒介上的角色日益明確。」

她續稱:「在監管逐步明朗的背景下,穩定幣可承接部分傳統銀行功能。國際上,美國的監管框架帶動其他市場加速跟進;對澳洲而言,本地發行澳元穩定幣有助維持金融穩定、貨幣主權與國際協調。」

應用場景與影響

  • 個人支付:海外刷卡與跨境小額支付的手續費與處理時間有望下降。
  • 企業收付:中小企業跨境收付款(特別是金融基建較弱地區)可望以更快、更低成本完成。
  • 數位經濟:在遊戲及數位資產購買中,穩定幣可作直接支付或作為配置其他加密資產與借貸的基礎。

取代法定貨幣?

雖然李薇博士認為,若監管恰當,穩定幣的發展將會有更大機會取代現金交易,但它並非意議上的法定數碼貨幣。

同時,她亦認為,澳洲目前離出現數碼法定貨幣的可能性仍然頗遠,因此穩定幣可以起到補位作用。

「數碼澳元屬央行發行的法定數位貨幣,(與穩定幣)兩者的技術部分重疊、但定位不同,在澳洲情境兩者更屬互補關係。短期內在消費端落地機會仍低,主要挑戰在於民主社會對政府掌握個人金融數據的顧慮。」

「相較之下,由私營機構發行的穩定幣在支付效率與成本方面可起補位作用,但最終仍需相應法幣或資產儲備作支撐,穩定幣亦難以完全取代法定貨幣。」

更多詳情,請聽【寰宇金融】完整訪問錄音。
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 SBS 廣東話 Facebook 專頁X 專頁Instagram 專頁,或訂閱 Telegram 頻道

SBS 中文堅守《SBS 行為守則》等政策,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歡迎在每天早上 9 至 11 時透過 SBS Radio 1 收聽廣東話節目及在每天早上 7 至 9 時收聽普通話節目,或透過 SBS Audio App 手機應用程式收聽直播、節目重溫及其他語音內容。按此進一步了解 SBS 中文。

主持

再次歡迎大家收聽我們 SBS 早上的廣東話節目,來到《環宇金融》環節。各位好,我是梁彥剛。澳洲證監局(ASIC)上月已放寬規管,允許部分中介機構在特定情況下分發由持有 AFS 牌照的發行機構所發行的穩定幣,而無需另行申請市場或清算牌照。本月起,一款目標與澳元一比一掛鈎、名為 AUDM 的澳洲穩定幣已開始投入使用,並陸續登錄部分加密貨幣交易所。不過,對不少聽眾而言,「穩定幣」仍屬較新的概念:究竟穩定幣與一般加密貨幣有何實際分別?也有許多人認為,穩定幣有望逐步取代法定貨幣——未來是否真能實現?今天我特別邀請到雪梨大學商學院的李薇博士,與大家談談這個話題。我們先跟她打聲招呼──李博士你好。

李薇博士

你好。

主持

對大眾而言,Stable coins(中文譯作「穩定幣」)這個概念仍然相對新穎。可否先為大家解釋它究竟是甚麼?以及它與我們過去所知的加密貨幣,有哪些相同與不同之處?

李薇博士

穩定幣在當前金融體系中的作用愈見多元。最早期,穩定幣的主要用途其實是作為清算與結算的工具,也就是以穩定幣來完成一系列清算操作。這與傳統銀行系統有很大差別:我們日常支付或進行清算,多透過銀行網絡,尤其在跨境情境,通常經由 SWIFT——一個讓各銀行互通的網絡——來完成支付與清算。穩定幣的核心功能之一,便是建立一套不必依賴銀行體系的獨立系統,特別是在跨境清算上,未必需要經過 SWIFT。大家都知道,透過銀行進行跨境轉賬與清算,往往耗時較長、費用也較高;而借助區塊鏈等新技術,穩定幣能令跨境(及跨平台)的支付與清算更有效率、成本更可控。隨著去中心化金融(DeFi)資產被愈來愈多用戶採用,市場也逐漸把穩定幣視為一種支付工具。例如,在買賣新型加密資產時,不一定要用當日的澳元;可以用穩定幣作為清算媒介或交易對手。你也可以用穩定幣去借款購買資產,或把手上的穩定幣出借給他人購買加密資產。某種程度上,穩定幣正成為 Web3 生態中的關鍵組成:涵蓋加密貨幣與各類加密資產的整個生態裡,穩定幣是一個重要的環節。簡而言之,穩定幣與其他常見加密貨幣最大的差異在於:穩定幣通常與某種法定貨幣或黃金等資產掛鈎;而我們熟知的許多加密貨幣,其價格主要由市場供需決定,波動性極大——升跌幅都可能非常可觀,因為缺乏錨定的「固定價格」。穩定幣則需與法幣或資產直接掛鈎,這是二者最主要的分野。

主持

那麼是否可以理解為:穩定幣並非用來「炒賣」,不能作為投資貨幣?

李薇博士

基本上是的。與比特幣等加密貨幣相比,後者的重要功能之一是投資或投機——許多人認為持有一段時間後可能升值。相反,穩定幣更被定位為支付工具,兼具儲值與交易媒介的功能。值得一提的是,美國有一家名為 Circle 的穩定幣公司,受惠於監管政策逐步明晰,其擬上市(IPO)時的整體估值較先前評估大幅提升。市場因此認為,穩定幣一方面有較清晰的監管方向,另一方面的確可在使用層面替代傳統銀行的一些功能、並降低成本。很多人遂相信,穩定幣在未來的金融科技體系中,將會是支付、儲值與交易媒介的重要一員。

主持

其實市場上過去也出現過與澳元掛鈎的穩定幣。今次是在澳洲監管機構承認穩定幣概念後推出的首個產品 AGM。可否先解釋,為何澳洲監管機構認為這個概念值得支持,從而放寬規定?

李薇博士

穩定幣的概念與加密貨幣幾乎同期出現,技術早已存在,並不難實現。澳洲過去在如何推進與如何監管上較為審慎。近來全球金融市場發生了幾件要事:隨著美國特朗普上台後,對加密貨幣與新型數位貨幣科技的支持力度加大;今年美國更推出了首部聯邦層面的穩定幣專法,稱為「Genius Act」,為「支付型」穩定幣建立全國性的監管框架,並被視為全球監管的一個重要基準。其目標之一,是藉由穩定幣進一步鞏固美債與美元在全球結算與支付中的地位。美國訂立商用標準與法案後,其他市場迅速回應。另一大金融中心歐洲亦受其影響,意識到若市面上多以美元為基礎的穩定幣擴張,可能衝擊歐元在全球的地位。歐洲遂把此視為貨幣主權議題,推出一系列政策,審視穩定幣對金融穩定、貨幣主權與支付系統的影響。澳洲此前雖已討論多時,市場上也有澳元穩定幣,但不少並非在澳洲本地發行。澳洲政府如今希望一方面完善監管,另一方面促成新的澳元穩定幣在本地發行,藉此維繫澳洲在金融穩定、貨幣主權及支付系統國際協調上的重要性。

主持

剛才提到,穩定幣的主要功能之一在跨境交易上的結算。對一般市民而言,在日常生活層面是否也有實際應用?

李薇博士

其實 Visa、Mastercard、PayPal 等已開始推動以穩定幣進行跨境結算。對消費者來說,海外使用信用卡的相關成本有機會下降——雖然未必立即有強烈感受,但每個人出國刷卡時,都知道相關費用偏高;若這些機構改用穩定幣做跨境清算,未來可能是個好消息。 中小企業在跨境貿易與支付方面更能感受到差異。以澳洲公司向亞洲供應商付款為例,傳統方式的手續費高、時間延遲長;若對方在金融基礎設施相對薄弱、費用偏高的地區,使用穩定幣作為美元的替代收付款工具,便能以更快速度、較低成本完成交易。此外,年輕族群在購買數位內容或遊戲資產時,目前多以信用卡等方式付款;未來也可能直接以穩定幣支付,或用穩定幣購買其他加密資產、進行借貸等。由於這是一種科技驅動的支付方式,系統之間的連通性也可能更為便捷。這些都是正在形成的應用場景。

主持

加密貨幣的一大願景是取代傳統現金交易。穩定幣的出現,是否會加快這個進程?

李薇博士

會的,所以監管尤為關鍵。過去在不少國家,穩定幣未被充分承認,引發種種監管疑慮。如今從美國到香港、澳洲與歐洲,大家都在迅速加強監管要求,確保無論是私營機構發行,或與法定貨幣相關的安排,都具備安全與保障。我認為未來發展取決於兩方面:一是各地監管;二是各國就金融穩定、貨幣主權與支付系統連通性所做的整體考量。眼下美國作為全球最大經濟體,且美元是最重要的國際貨幣,正明顯大力推動穩定幣,因此我傾向認為,隨著科技與應用場景成熟、監管法規清晰,各地在兼顧主權與金融穩定的前提下,穩定幣會有相當大的發展空間。

主持

如今我們看到與澳元掛鈎的穩定幣產品,是否可視為「數碼澳元」的雛形?

李薇博士

「數碼澳元」與穩定幣的主要差異在於發行主體:數碼澳元是央行發行的「中央銀行數位貨幣」(CBDC),本質上是「數位化的澳元」。二者在技術與應用場景上有相似處,但由於發行機構不同,定位也有別。澳洲央行其實已討論多時,也構想過多種應用情境。不過近期央行較為明確地表示:在消費端(零售端)直接使用央行發行的數位貨幣,短期內可能性較低。主要原因在於,澳洲民眾(許多民主國家亦然)對個人金融資訊極為重視,對由政府掌握這些資訊抱持審慎,擔心被監管或被過度追蹤。這也是美國等地推動零售型 CBDC 的一大挑戰:如何讓民眾相信政府能妥善處理數據而不濫用。在此背景下,穩定幣某種程度上補位:由私營機構發行,能以更低成本、更高效率,部分替代現實貨幣的支付功能。但我們不能說它可完全取代法定貨幣,因為穩定幣仍需相應的法幣或資產儲備作為支撐。就澳洲而言,兩者更像是互補關係。

主持

非常感謝李薇博士。再次提醒大家:以上內容僅屬一般性資訊,並非具體建議;若要了解與個人情況有關的準確資訊,請諮詢專業人士,或向你的財務顧問與理財會計師查詢。

END OF TRANSCRIPT

分享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