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目前全州約有 13,000 個已獲批建築項目仍未動工,主要原因之一是銀行融資受限,新州政府的新計劃相信是針對此問題。
詳盡訪問:
而全新的「預售擔保基金」將會協助發展商克服因樓花預售不足而造成的融資障礙。
據新計劃下,政府將為每個項目提供最高 50% 的樓花擔保,每個單位擔保上限為 200 萬澳元,而單一項目的擔保總額則上限 5,000 萬澳元。整體而言,政府將預留 10 億澳元 作為擔保金額。
政府盼刺激停滯項目開工
房地產中介公司CommonRealty的副總裁傅天裕(Leo Foo)表示,州政府確實在住屋問題上「花了不少心思」,這次方案「較以往新穎,並非舊調重彈」。
他認為,新計劃雖規模有限,但可望協助部分停滯的項目重啟施工,「聊勝於無」,對市場將帶來一定正面效果。
根據申請該項政府貼補計劃的規定,發展商必須在獲批參與後六個月內,開始對項目施工,否則不獲受理。傅天裕預期,此安排將會令首批項目有望於半年內開始施工。
樓價影響有限 供應增幅仍不足
雖然計劃以增加供應為目標,但Leo亦估計,若以平均單位價格 100 萬澳元計算,整體擔保額僅能同時支持約 1,000 個住宅單位,難以對樓價產生實質影響。
此外,參與此類融資的項目地點,普遍不在熱門地區,因此即使政府接手部分樓花並以折扣出售,「對(新州)整體樓價的影響,亦並不顯著」。
建築業界盼簡化審批程序
新計劃能帶來即時效果,但未必能解釋發展商目前出現的長遠信心問題,傅天裕指出,發展商目前對建新樓最大的顧慮仍是建築成本上升及繁瑣的審批程序。
他表示:「州政府與地方政府的批文時間過長、規例繁多,導致成本增加。若能簡化程序或優化流程,對業界信心會更有幫助。」
他又補充,目前未聽聞新州政府有進一步放寬建屋審批的計劃,但聯邦與新州政府皆有意減省不必要程序,具體成效仍待觀察。
市場對樓花信心已好轉
談及樓花市場信心,傅天裕指出,目前銷售的樓花項目中,逾半買家屬於年輕客戶,他們對樓花的接受程度較高;相對而言,年長買家仍然保守。他相信,政府新措施將有助於發展商擴大銷售市場,形成「雙贏局面」。
他亦提到,隨着新州建築委員會近年加強監管,以及部分建築商自願接受審查,整體市場信心已有所改善,「比起最差的時候,情況明顯好轉」。
以上內容僅屬一般性資訊,並非具體投資或理財建議。如希望獲取與個人情況相關的準確意見,應諮詢專業財務顧問或會計師。
SBS 中文堅守《SBS 行為守則》等政策,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歡迎在每天早上 9 至 11 時透過 SBS Radio 1 收聽廣東話節目及在每天早上 7 至 9 時收聽普通話節目,或透過 SBS Audio App 手機應用程式收聽直播、節目重溫及其他語音內容。按此進一步了解 SBS 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