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樓市持續升溫之際,買家中介公司GrandVision總裁劉駿樺(Frank Lau)向本台表示,雖然移民確雖未必是實推高樓價與租金的主因,但卻是其中一項「導火線」。
詳盡錄音:
上一個財政年度澳洲淨移民約44.6萬人,但年新增住宅僅約17萬套,供需落差對樓價帶來巨大壓力。
但他強調,「移民並非唯一原因,供應短缺才是核心」。「在租賃市場緊張、基建難以及時追上人口增長之下,生活質素亦面臨壓力。」
他認為,真正的底層問題是住房供應長年短缺,並指,政府更可能透過「微調移民政策」而非暫停接收移民;而「5%自備款」的首次置業計畫,已令細價樓競爭升級,10月更出現「瘋搶」情況。
但他認為政府全面暫停接收移民的機會極低。「因移民能填補醫療、建築與科技等關鍵技能短缺,亦帶動消費與稅收,若失去這部分動能,政府財政壓力恐增,甚至觸發衰退。」
從政治面看,沒有任何執政黨希望在任內遇上衰退...這等如政治自殺。
他亦建議,相信政府更可能的做法,將會是為移民攻府作出微調,提高簽證門檻、或引導新移民前往偏遠地區。
真正難題在供應端:四重壓力疊加
他指,目前樓市供應端正遭遇「比需求問題更嚴峻的結構性危機」,主要包括:
- 建築成本飆升:木材、鋼材、物流與人力成本大增,令項目失去可行性;
- 高息環境:開發商融資成本急升,項目延後或取消;
- 審批繁複:流程冗長拖慢供應;
- 倒閉潮風險:建築公司相繼出事,樓花爛尾打擊信心。 他預期短期(一至兩年)仍有在建個案完工,但新批項目銳減意味著約兩年後新屋落成量或出現「斷崖式下跌」。長線(三至五年或以上)則需政府在土地釋出、規劃審批與基建配套上推動重大改革。
5%自備款計畫:細價樓「火上加油」
Frank亦認為,政府「5%首期」的首次置業計畫本身非單獨主導樓市升溫的因素,但因為澳洲樓市此前已一直面臨壓力,新政策提前落地會「火上加油」。
「消息曝光後,8至9月不少業主延後放盤,預期10月需求暴增;」
「細價樓原已是首置、投資者及縮屋族(Downsizer)競逐最激烈的區塊,政策推出後競爭更趨白熱化,恐引發連鎖換樓推升效應。」
在市場白熱化的階段,Frank向首置者有以下建議:
- 預批在手、資金到位快:選擇可迅速放款的銀行,提升出價競爭力;
- 別把廣告價當依據:以近期真實成交與走勢為準,避免「價基過時」;
- 快出價、快簽約:時機關鍵;
- 擴大範圍、保留彈性:毋須固守單一地段;
- 別用盡彈藥:避免把所有資金與貸款額一次耗盡,保留未來配置空間;
- 尋求專業規劃:及早處理貸款與稅務策略;
- 設上限、抗FOMO:嚴守預算,財務健康比「搶到一間屋」更重要。
更多訪問詳情,請聽足本錄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