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供應問題】「停收移民」或「經濟衰退」只能二選一?

ANTI IMMIGRATION PROTEST

最新民調顯示,71% 的澳洲受訪者支持政府暫時停止接收移民,直至住屋與基礎設施供應跟上需求。有業界人士認為停收移民有助紓緩基建不足的問題,但相信 Source: AAP / JOEL CARRETT/AAPIMAGE

最新民調顯示,71% 的澳洲受訪者支持政府暫時停止接收移民,直至住屋與基礎設施供應跟上需求。有業界人士認為停收移民有助紓緩基建不足的問題,但相信政府難以採納。


收聽完整播客系列

寰宇金融


澳洲樓市持續升溫之際,買家中介公司GrandVision總裁劉駿樺(Frank Lau)向本台表示,雖然移民確雖未必是實推高樓價與租金的主因,但卻是其中一項「導火線」。

詳盡錄音:

上一個財政年度澳洲淨移民約44.6萬人,但年新增住宅僅約17萬套,供需落差對樓價帶來巨大壓力。
但他強調,「移民並非唯一原因,供應短缺才是核心」。「在租賃市場緊張、基建難以及時追上人口增長之下,生活質素亦面臨壓力。」

他認為,真正的底層問題是住房供應長年短缺,並指,政府更可能透過「微調移民政策」而非暫停接收移民;而「5%自備款」的首次置業計畫,已令細價樓競爭升級,10月更出現「瘋搶」情況。

但他認為政府全面暫停接收移民的機會極低。「因移民能填補醫療、建築與科技等關鍵技能短缺,亦帶動消費與稅收,若失去這部分動能,政府財政壓力恐增,甚至觸發衰退。」
從政治面看,沒有任何執政黨希望在任內遇上衰退...這等如政治自殺。
他亦建議,相信政府更可能的做法,將會是為移民攻府作出微調,提高簽證門檻、或引導新移民前往偏遠地區。

真正難題在供應端:四重壓力疊加

他指,目前樓市供應端正遭遇「比需求問題更嚴峻的結構性危機」,主要包括:
  1. 建築成本飆升:木材、鋼材、物流與人力成本大增,令項目失去可行性;
  2. 高息環境:開發商融資成本急升,項目延後或取消;
  3. 審批繁複:流程冗長拖慢供應;
  4. 倒閉潮風險:建築公司相繼出事,樓花爛尾打擊信心。 他預期短期(一至兩年)仍有在建個案完工,但新批項目銳減意味著約兩年後新屋落成量或出現「斷崖式下跌」。長線(三至五年或以上)則需政府在土地釋出、規劃審批與基建配套上推動重大改革。

5%自備款計畫:細價樓「火上加油」

Frank亦認為,政府「5%首期」的首次置業計畫本身非單獨主導樓市升溫的因素,但因為澳洲樓市此前已一直面臨壓力,新政策提前落地會「火上加油」。

「消息曝光後,8至9月不少業主延後放盤,預期10月需求暴增;」
「細價樓原已是首置、投資者及縮屋族(Downsizer)競逐最激烈的區塊,政策推出後競爭更趨白熱化,恐引發連鎖換樓推升效應。」

在市場白熱化的階段,Frank向首置者有以下建議:
  • 預批在手、資金到位快:選擇可迅速放款的銀行,提升出價競爭力;
  • 別把廣告價當依據:以近期真實成交與走勢為準,避免「價基過時」;
  • 快出價、快簽約:時機關鍵;
  • 擴大範圍、保留彈性:毋須固守單一地段;
  • 別用盡彈藥:避免把所有資金與貸款額一次耗盡,保留未來配置空間;
  • 尋求專業規劃:及早處理貸款與稅務策略;
  • 設上限、抗FOMO:嚴守預算,財務健康比「搶到一間屋」更重要。
更多訪問詳情,請聽足本錄音。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 SBS 廣東話 Facebook 專頁X 專頁Instagram 專頁,或訂閱 Telegram 頻道

SBS 中文堅守《SBS 行為守則》等政策,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歡迎在每天早上 9 至 11 時透過 SBS Radio 1 收聽廣東話節目及在每天早上 7 至 9 時收聽普通話節目,或透過 SBS Audio App 手機應用程式收聽直播、節目重溫及其他語音內容。按此進一步了解 SBS 中文。

主持

Frank,從業界觀點來看,移民人數偏高,是否真的是推高房價或租金的主要原因之一?

Frank

移民確實是推高樓價與租金的一個關鍵因素,但並非唯一原因。澳洲的問題在於本已存在住房短缺。以上一個財政年度為例,澳洲淨移民人數達到約44萬6千人,而目前全國每年只能新建大約17萬套住宅。在此情況下,對樓價上升自然形成巨大壓力。因此,移民可說是「導火線」,但真正的底層問題,是澳洲長期累積的住房供應不足。我個人主張暫停接收移民。雖然這無法立刻解決當前的住房問題,但至少可暫時緩解需求端的壓力,尤其是租賃市場。許多城市的基礎設施需要時間追上如此高速的人口增長;否則長期下去,交通、醫療與民生服務都會受到嚴重影響,國民生活質素反而可能持續下降。但站在政府立場,我幾乎可以肯定他們不太可能這麼做。移民是澳洲經濟增長的重要動能,既可填補醫療、建築、科技等領域的關鍵技能短缺,也能帶來消費與稅收。倘若缺少移民所帶動的經濟活動與稅收,政府在醫療、養老及各項社會福利上的支出壓力將更大,嚴重時甚至可能引發經濟衰退。從政治層面看,沒有任何執政黨會希望在任內經歷衰退。若全面暫停接收移民,形同在政治與經濟上自我傷害。政府更可能採取的是政策微調,例如提高簽證門檻,或引導新移民前往偏遠地區,而非像某些國家那樣全面暫停接收移民。

主持

但就業界觀察,移民會否同時也為住房市場帶來一些正面影響?

Frank

當然,任何事都有正反兩面。移民對住房市場的正面影響主要在勞動力面向。澳洲建築業正面臨嚴重人手短缺,而新移民中的建築工人、工程師、測量師等,都是興建新住房、解決供應問題的關鍵力量。若限制移民,反而可能惡化建築業的人手不足,進一步拖慢建屋速度。同時,許多移民抵澳後亦可能成為投資者或開發商,帶來資本與企業思維,投入新的地產開發,從而增加供應。

主持

剛才討論重點放在需求端。就目前情況,業界是否也看到住房供應在持續而嚴重地萎縮?

Frank

是的,供應情況正急劇惡化,這其實是比需求更嚴峻的結構性危機。主要因素包括:第一,建築成本飆升,木材、鋼材、物流與勞工成本在過去數年大幅上漲,導致許多項目失去可行性,開發商無利可圖,自然不願推進開發;第二,利率上升,高利率不僅影響買方,也大幅推升開發商融資成本,致使不少項目因融資困難而延後甚至取消;第三,審批流程繁複;第四,建築公司倒閉潮,在上述多重壓力下,大量建築公司已破產,許多已售出的樓花項目因而爛尾,進一步打擊市場信心與供應。無論短期或長期,形勢都很嚴峻:短期(一至兩年)內,已獲批且在建的項目仍有機會完成,但新批項目的數量正急速下滑,意味著約兩年後新屋落成量恐將出現斷崖式下跌,供應在短期內會更為緊張;長期(三至五年或以上)而言,要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各級政府在土地釋出、規劃審批與基礎設施配套等方面推動重大改革。【不明片段位置】在土地釋放啊。-或者說是推遲了一段時間,還是延後到了今年三月份【/不明片段位置】另外一項很重要的消息,就是目前澳洲政府正在考慮對房產中介行業的規管,包括規劃審批、基礎設施配套等方面進行重大改革。考量澳洲的政治週期與改革的複雜性,短時間內很難迅速扭轉局面。

主持

另一個令樓市更緊張的因素,是政府推出「5%自備款」的首次置業計畫。很多人認為這是近期帶動市場升幅的主因。這項新安排是否正衝擊細價樓市場?

Frank

嚴格說,這項政策並非單獨主導市場走勢,因為在政策正式生效前,澳洲樓市已明顯進入新一輪上升週期;不過,政策提前落地確實起到「火上加油」的效果。消息一出,8至9月期間許多業主選擇暫緩掛牌,因為普遍預期10月的市場需求將大幅增加;若我是業主,也會如此操作。到了現在(10月),市場幾乎進入「瘋搶」狀態。還記得近一年前我提過,細價樓原本就在未來兩三年最受買家追捧;該區塊本來就是首次置業者、投資者與縮屋族(downsizer)競爭最激烈的領域。政策推出後,這部分物業的競爭更趨白熱化,售壓必然最為明顯。FOMO(擔心錯失)的情緒非常嚴重,首次置業者夾在高租金、持續上升的樓價與高利率之間,將此優惠視為「救命稻草」,擔心若不趁此機會便難以上車。這種恐慌心理真實且普遍存在。至於是否會推高樓價並影響供應?我認為間接可能會:當部分首置者買入入門級物業後,原屋主取得資金,往往會進入下一個價位帶再購,連鎖反應會一層層向上傳導。

主持

對仍希望入市的首次置業買家,你有何建議?

Frank

現在入市的首次置業者勢必面對非常激烈的競爭,須在實務與心理上都做好準備:及早取得貸款預批,並選擇能快速放款、加速過戶(settle)的銀行,自方資金到位時間將直接影響你的出價競爭力;學會自行為房產估價,切勿把廣告上的「price guide」或「offer from」當作加價的基礎;了解市場動態,例如某區近幾個月每月上升約1~2%,若仍以三個月前的成交價作為出價基準,將很可能屢買不成;出價要果斷、簽約要迅速,才有機會成功購屋;擴大搜尋範圍,若心儀區域難以負擔,毋須固守單一地段;不要為了一套自住房而把所有資金與貸款額用盡,以致日後缺乏投資空間;如不確定長遠部署,務必尋求專業人士,先做好貸款與稅務規劃。總之,保持冷靜,避免在FOMO驅使下作出非理性的財務決定;設定嚴格的預算上限並堅持執行;市場永遠會有機會,但保護你的財務健康,比「搶到一間屋」更重要。

主持

感謝 Frank 劉俊華。再次提醒各位:以上內容為一般性資訊,並非具體建議。若需了解與你個人情況相關的準確資訊,請諮詢專業意見,或向你的財務顧問與稅務/理財會計師查詢。

END OF TRANSCRIPT

分享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