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聽完整播客系列

寰宇金融
在 AI 科技股帶動下,近年美股不斷創新高,不過,隨著市場進一步挖掘生成式AI所需的龐大基建,有更多資金和投資焦點,開始由軟件股轉移至電力供應與能源相關行業。
無論是訓練 AI 模型,還是日常應用生成式 AI,都需要大量高耗的 GPU 在數據中心全天候運轉、同時需要高效冷卻系統,背後消耗驚人電力。
據美國能源機構估算,單是AI推理模型所需的電力,在未來幾年可能會增長十倍。這股「電力焦慮」正逐步推高數據中心需求,令相關電力公司、可再生能源、智能電網技術供應商逐漸受到關注。
與此同時,輝達(Nvidia)CEO 黃仁勳近日出席《金融時報》主辦的「Future of AI Summit」時,更直言「中國或因為電價便宜、監管寬鬆,有望在AI競賽中跑贏美國」。這番話一方面道出中國在建設AI基礎設施上的成本優勢,另一方面亦顯示,政策與能源,已成為AI競爭中不可忽視的「底層變數」。
在AI技術由「模型時代」走入「基建時代」的過程中,能源投資機會或許正悄然成形。
今集《寰宇金融》,蔡苡雯請來獨立經濟分析師潘萬新 Brian,分析 AI 科技及電力之間的連結,亦會分析中美AI競賽中,中國是否可能會贏美國?
*以上內容為一般性資訊、並非具體建議。如果大家想進一步了解與個人相關的財金資訊請尋找專業意見,或向閣下的理財顧問查詢。
SBS 中文堅守《SBS 行為守則》等政策,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歡迎在每天早上 9 至 11 時透過 SBS Radio 1 收聽廣東話節目及在每天早上 7 至 9 時收聽普通話節目,或透過 SBS Audio App 手機應用程式收聽直播、節目重溫及其他語音內容。按此進一步了解 SBS 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