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 MORE

職.夢.人
今天的嘉賓所寫的不是傳奇故事,而是父母的慳儉在經濟上支持,由留學墨爾本開始,澳洲給他苦讀的機會,因為當年留學生活簡樸,除了讀書,並沒有太多的娛樂,有幸遇上友好的寄宿家庭,體驗澳洲文化生活。
在學習的過程中也鮮有遇到香港人,英語不是母語,卻要在英語環境中求存,努力應付學習與工作,澳洲給他人生新的可能性。
急症室不是醫療劇
Gabriel 選擇成為急症醫生是因為自稱沒有耐性,但喜歡挑戰,以及團隊一起工作的精神,遇上的病例屬多方面,病情深淺亦每天不同。
講述其中一個最深刻的經驗,該是一位年青新任母親的病患,為她進行了一、兩個小時的心外壓仍然失救,當時Gabriel腦海盡是這位年青母親的身影,以及留在家只有兩周的初生嬰兒,那時全個醫護隊都為此黯然神傷。
他說對急症室的人生體驗是:生命既脆弱又頑強。

尼泊爾醫療隊看診。 Credit: Gabriel Kwok
將專業知識與行山興趣結合,Gabriel走到尼泊爾東北偏僻貧窮的村落,與同行的隊友建立臨時醫療站,治療當地的村民。
他說最常見的病例有由關節炎引起的手痛腳痛,因為經常走路提重物;還有是呼吸系統的毛病,主要是氣管經常吸入燒柴的化學物,此外由強烈紫外線造成的眼疾、白內障。
平時常見的止痛藥,在當地都成為珍貴的資源。在簡陋的設施之下,做手術的設施很有限,面對長有像半個西瓜大脂肪瘤的婦人,因太痛不能躺平,雖然不是外科專業,因為過去的經驗,得到病患的同意就在帳幕進行。

切除背部脂肪瘤。 Credit: Gabriel Kwok
雖是貧窮,奇在互聯網和手提電話的盛行,他們的事蹟傳遍以Tik Tok傳遍加得滿都 (Kathmandu)吸引另一輪患者求診。

輪候等候看診。 Credit: Gabriel Kwok
維州只需開車一、兩個小時的車程,便可以找到行山的好去處。
大自然讓他心情平伏,將工作的壓力舒緩。
海外機會交流機會
每年Gabriel說他都有到歐美出席最新醫學會議的機會,讓他反思澳洲醫療水平很高,歐美雖然有先進醫療設備,但不是人人可以負擔,且要真金白銀來支付醫療費用,澳洲國民保健完善,實在是一塊福地。
最後他分享在北歐丹麥無人機運送緊急救援的先進醫療發展,在發生交通意外的時候,可以盡快將物資運送,在現場進行輸血。
訪問內容,請收聽今集【職‧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