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聽完整播客系列

人物誌
「阿佬」原本是一位由中學教師,現時轉為從事幼兒教育。這位港人爸爸,曾經站在香港中學講台上教中文、與學生一同面對公開考試壓力,到今天在澳洲,他在幼兒園地墊上,說故事、陪小朋友砌積木,身體力行在異地重新探索教育的意義。

阿佬在Monash教育碩士畢業時和家人的合照。 Credit: Ah Lo
教書十六年 移民澳洲重啟人生
2022年,阿佬帶着妻子和兩名年幼子女移民澳洲。面對香港教育制度的高壓與社會氛圍轉變,他希望可以給家人一個喘息空間,也為自己尋找中學教育以外的可能。
他坦言,「都係諗緊會唔會有地方更適合一家定居,澳洲天氣、教育制度都係原因。」
抵埗後,除了進修教育碩士,他亦毅然報讀幼兒教育文憑課程,多角度探索澳洲的教育體系。「中學講書已經十幾年,要放低講台上老師嘅角色,重新學習。」

阿佬在中學教戲劇時的謝幕照。 Credit: Ah Lo
從講台到地墊 「蹲低」學同行
授課對象由中學生到幼兒,年齡差距只是其中一環,更大的轉變是教與學的主導權。「香港教學老師話事,學生要考好試。但澳洲幼教,我學識要跟住小朋友興趣走。」
阿佬記得第一日實習,走入幼兒園班房,小朋友對他的說話都沒有太大回應,其他幼教老師提醒:「你企得咁高,小朋友會驚,試下蹲低身。」從那一刻起,他深深體會到,作為教師或教學本身不應該居高臨下,而是要真誠、願意用同一角度與學生看世界。
「坐喺地上,同佢哋一齊玩、眼神交流對望,係建立信任第一步。」他領悟到原來教育,不止是傳授知識,亦是陪伴。

阿佬在香港中學時教公開課。 Credit: Ah Lo
男教師做幼教 面對的不止是小朋友
作為澳洲相對少數的男性幼兒教師,阿佬表示,初入行時也曾感到尷尬與疑惑。面對小女童需要換片,如何處理比較恰當而不會被誤解?怎樣是安撫小孩的正確方式?
「我試過問女同事,男教師幫女孩換片有冇特別安排?佢哋話:保持專業就可以。」
聲線低沉、肢體不夠柔軟,曾是他的劣勢,現在他慢慢學會以柔和聲線、細心動作與孩子相處。
他強調,無論男女,在幼教工作崗位上應該「平等分工」。男教師同樣會照顧小孩、設計活動,基本上與女教師無異;而女教師在中心照樣亦會幫忙搬檯、做一些粗重工作。

阿佬家庭日託的工作照。 Credit: Ah Lo
開設家庭日託 教育理念在家中實踐
累積經驗後,阿佬和太太決定開辦家庭日託中心,把所學的教育理念融入日常。他將家居改裝為符合安全的日託空間,獲得相關認證後,正式營運。他說:「自己空間裡,我可以按照小朋友個別需要設計活動,唔使遷就外面託兒中心公司管理層。」
他笑言,經營家庭託兒讓他更貼近「教育初心」。「我可以靈活教學、同家長溝通,照顧每個小朋友情緒與興趣。」

阿佬的家庭日託。 Credit: Ah Lo
教育,不限於傳授知識
由中學講台到幼教地墊,從應試教育到由兒童主導的探索式學習,阿佬不介意「蹲低」實踐同行的教育信念。
他不是「放棄」教學,而是「換一個方式」學做教師。現時多傾聽孩子的需要,而這次轉型亦意外地助他找回選擇當教師的初心。
他堅信只要用心對待和尊重每一位孩子的獨特性,無論在香港還是澳洲,教育的溫度是可以跨越文化、語言與年齡。
立即收聽今集的《人物誌》。

阿佬和家人移居到Geelong後的生活照。 Credit: Ah Lo
SBS 中文堅守《SBS 行為守則》等政策,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歡迎在每天早上 9 至 11 時透過 SBS Radio 1 收聽廣東話節目及在每天早上 7 至 9 時收聽普通話節目,或透過 SBS Audio App 手機應用程式收聽直播、節目重溫及其他語音內容。按此進一步了解 SBS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