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熊襲】秋田港人親述返工遇險 東京近郊熊蹤「越來越近」

Japan bear

日本各地近日熊襲事件激增,居日港人向 SBS 廣東話講述親歷遇熊及野豬經過。 Source: Supplied

日本各地近日熊襲事件激增,居日港人向 SBS 廣東話講述親歷遇熊及野豬經過,當地人如何應對這場已成日本全國公共安全的危機 — 「熊襲」(kumaso)。


日本各地近日熊襲事件激增,從東北山區至首都圈近郊皆有熊影出沒,部份地區甚至有居民受傷及死亡個案。

居於秋田與東京的港人接受 SBS 廣東話訪問,分別講述親歷及觀察到熊或野豬接近人類活動範圍,他們亦分享當地政府及個人如何應對「熊襲」(kumaso)。

秋田職場見熊橫奔 港人Emily:同事驚恐開會傾自保

居於秋田縣大仙市的港人 Emily 向 SBS 廣東話表示,某天上班時,在公司外約 150 米的稻田見到一隻熊跑過田間。當熊發現公司外聚集的員工隊伍後,隨即轉頭離開。
JAP BEAR.gif
Credit: Emily
Emily 指,秋田本來屬熊常出沒地區,但今年情況格外罕見,「受傷個案特別多,目擊報告幾乎每日都有」,連當地煙花廠也開始擔心安全問題。

Emily 在秋田一間煙花公司工作,火藥倉庫距離森林僅數十米,同事有時候需單獨前往取料。「我哋開會都問老闆,如果去火藥庫拎火藥見到熊點算?」

公司因此備有驅熊炮竹作警示措施。她說,當地消防及警車近期亦不時巡邏播放音樂驅熊,政府設官方 LINE 通報帳號,而民間亦有網站記錄熊蹤,但政策仍薄弱,實際防範效果有限。
WhatsApp Image 2025-11-10 at 3.43.34 PM.jpeg
Source: Supplied / 居日港人 Emily
kumadas.net.JPG
記錄熊蹤網站 https://kumadas.net/ Credit: https://kumadas.net/
在秋田縣,熊隻目擊通報數量今年暴增至八千多宗,是去年的六倍。

她稱,秋田居民現在外出時,盡量避免單獨行動,「熊其實很少襲擊群體,近日傷亡個案多數係俾人嚇親先反擊,所以行山務必同行、攜帶鈴聲或聲響裝置,避免單獨深入山區。」

前往秋田地區的遊人,可透過秋田縣官方網站 www.pref.akita.lg.jp/ 查看最新資訊。頁面中可選中英版本,方便遊人閱覽。
20180309001337918138-minihighres.jpg
日本千葉縣近日野豬出沒增加。 Source: AAP

東京郊區八王子熊影逼近 千葉野豬出沒上升

住在東京 23 區的港人方小姐則向 SBS 廣東話表示,市中心仍安全,但感覺熊與野豬與都市距離越來越近。

方小姐指︰「上月底東京西邊八王子出現熊蹤,嗰度係大站,好多居民開始擔心熊會唔會入來市區。」
IMG_6882.jpg
東京定居港人方小姐指,西部近郊如八王子已有熊現身報告,加上千葉縣日增野豬出沒,令不少居民擔憂近郊安全。 Source: Supplied / 居日港人方小姐
雖然市區尚未出現熊襲,但她在千葉縣遇見野豬。當地消息指,野豬出沒次數亦上升。入秋是行山季節,當地居民都在討論行山時是否要帶「熊鈴」或防熊噴霧。「其實啱啱入秋,好多人出外行山、露營,大家都開始留意東京都官方的熊出沒地圖。」

方小姐提醒準備到東京近郊高尾山或八王子遊覽的旅客,「最好睇一睇官方網站最新警報,在行山用品店買防熊裝備,至少多啲聲響、多啲人一齊行。」

根據兩位居日港人觀察,原本專屬山區的熊襲問題,已擴散至人類活動更密集的邊緣地區。
Warning Sign in Japanese for Black Bear on Fujiyoshida Trail
近日日本各地接連傳出野熊襲擊事件。 Source: Getty / Yiming Chen/Getty Images

為何熊襲頻增?政府應對與居民自保

綜合多個報道指,自 2025 年 4 月以來,日本熊襲致受傷人數,全國超過 100 宗,死亡個案創新高。

估計原因包括橡實及櫸樹堅果失收,令原本賴以覓食的自然食源枯竭,熊被迫下山或靠近人居尋找食物。而氣候變暖造成冬眠期延遲或縮短,令熊活動時間延長,與人類接觸機會增加。再者偏遠山區人口減少、耕地荒廢,使人熊邊界越趨模糊,野生熊更容易接近城鄉邊緣與居民活動區域。

再加上日本多地獵人隊老齡化、補貼偏低及工作風險高,在青黃不接,隊伍後繼乏人下,此情況被業界及專家視為造成熊管控行動難以持續的重要障礙。

政府對策方面,當局目前已派遣自衛隊於秋田縣,協助設置陷阱與進行麻醉捕捉。

專家建議的民眾防範措施則包括:成群行動、攜帶鈴聲或哨子、避免黃昏或清晨於山區郊外行走、遇熊切勿奔跑或攀樹,應冷靜後退、保持距離。

日本熊襲危機(kumaso)不再只限深山,而是成為「邊界模糊」的人熊衝突。對於即將前往日本旅遊的澳洲人,應多了解當地情況,提升自我防範意識。
Ussuri Brown Bear
港人分享當地人及政府如何應對這場已成全國公共安全問題的「熊襲」危機(kumaso)。 Source: Getty / Myron Tay/Getty Images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 SBS 廣東話 Facebook 專頁X 專頁Instagram 專頁,或訂閱 Telegram 頻道

SBS 中文堅守《SBS 行為守則》及《SBS 編採指引》,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歡迎在每天早上 9 至 11 時透過 SBS Radio 1 收聽廣東話節目及在每天早上 7 至 9 時收聽普通話節目,或透過 SBS Audio App 手機應用程式收聽直播、節目重溫及其他語音內容。按此進一步了解 SBS 中文。

分享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