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熙年:從ESL班到雙語司儀之路 難忘雪梨橋驚喜求婚

Sarah's Interview

Source: Supplied

宋熙年童年隨家人移居雪梨,因不諳英語被安排上ESL課以提升英語水平,週末還要上中文班。從小培養兩文三語,幾經努力成為專業雙語司儀。早年洞悉網絡取替電視媒體,與同為藝人的丈夫成功轉型為KOL,不時分享澳洲與英國兩地文化與生活,大受網民歡迎。


香港女主持兼演員宋熙年 (Sarah) 童年5歲時隨家人移居雪梨生活。剛開始時,由於沒有英語基礎,因此學校安排她上ESL班 (以英語為第二語言課程;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大約用了一年時間才跟上進度。

她表示,那段日子曾因不諳英語致沒有太多朋友。Sarah說:「小學一、二年級說英語的時候偶爾會出錯,甚至用錯詞彙,老師往往會以鼓勵方式去引導大家。那時候年紀小,加上自己外向又『不怕醜』性格,所以英語很快有進步。」
Sarah's Interview
宋熙年童年時與家人在雪梨歌劇院前拍攝 Source: Supplied
到高小階段,Sarah 已進步神速,能說出一口流利英語,跟土生土長的同學溝通完全沒有問題,愉快融入校園生活。

從小培養兩文三語

至於廣東話方面,Sarah表示,在傳統家庭長大,父母堅持在家中以母語溝通,因此現時廣東話才能如此流利。

此外,小學時期每逢週末父母也安排她去中文學校上課,課程以學習普通話為主。年幼的她曾為花上星期六、日休息時間去學習中文感到不悅,但現在回想慶幸當時打穩語言基礎。

到中學階段認識不少來自台灣和中國的同學,所以在生活中一直有練習說國語的機會。後期回到香港發展,也有進修國語。可見語言是從小培養,不斷練習下才能成為今時今日大型活動的雙語優質女司儀。
Sarah's Interview
Sarah去年夥拍司儀強尼主持「香港除夕倒數」活動。 Source: Supplied

不同階段學習經歷塑造人生

Sarah小時候住在雪梨北岸(North Shore),中學就讀Willougby Girls High School。高中時剛巧碰上搬家,轉到上北岸的Pymble Ladies' College就讀。

Sarah說:「15、16歲踏入青春期時曾帶點反叛,讀書開始分心,碰上搬家,父母又想我學業再上一層樓,所以替我轉校。轉到新校後,發覺整個學校的體驗跟以往不一樣,新校具有校園精神(school spirit),學生亦很團結。」

「縱使以往在舊校成績不俗,轉校後仍需半年至9個月時間才能追回整體水平。所以高中階段特別勤奮,不想辜負父母期望。」
「自己的學習經歷有不少適應期,但每個階段的成長都塑造了今天的自己。」
Sarah's Interview
Sarah多年後與她在Pymble Ladies' College唸高中的同學合照 Source: Supplied
當被問及曾經參與的課外活動,原來Sarah小學時期喜歡捉國際象棋(Chess) ,至五年級曾代表學校參加國際象棋比賽並奪得女子組冠軍。

Sarah說:「捉棋既可訓練耐性,亦可以培養思維。」 

童年夢想做空姐和時裝設計師

Sarah表示,小時候的夢想是當一名空姐,因喜歡旅遊可以寓工作於娛樂。

至高中 (11、12年級) 因修讀紡織與設計 (Textiles & Design),成績不俗下想過當時裝設計師,可惜父母像典型亞洲父母,想法較傳統和保守,認為時裝設計這個行業不實際、將來不易找工作,最終決定放棄。

Sarah最後在新南威爾士大學 (UNSW) 修讀商科,主修旅遊及酒店管理(Hospitality and Tourism Management),沒料到最後未完成大學畢業就回香港發展。

豆蔻年華選美留青春回憶

Sarah於2006年參與澳洲《雪梨華裔小姐》競選奪魁。原來宋媽媽早於2004年已建議她參選,但當時她感到抗拒,表示自己並非典型太「女仔」扮靚類型,所以沒有答允。
Sarah's Interview
Sarah(右)於2006年參選《雪梨華裔小姐競選》奪魁後跟父親合照 Source: Supplied
她說:「大學時期曾對自己路向感到迷網,未能鎖定方向。媽媽建議豆蔻年華應該突破自己,留下青春回憶。(又) 表示選美目標並非一定要勝出,而是可以享受過程。」

「從選美歷程中學習,例如談吐、規律、禮儀、如何面對競爭、增強自信等方面。參加過才了解自己的心理質素。」 

Sarah終在第三年被媽媽說服參選。當時只有20歲的她戰戰兢兢地在比賽中面對6、7位評判,她表示比賽初期仍十分抗拒,因不習慣被人評頭品足。怎料比賽當日下午立刻收到電話通知入圍。最終還在《雪梨華裔小姐》競選中奪取冠軍。
「人生裡要珍惜身邊伯樂,接受建議。在迷網中勇敢搭出每一步,才能發掘未知的潛能。」
Sarah's Interview
2007年參選《國際中華小姐競選》奪冠 Source: Supplied
Sarah指,媽媽是她的好朋友、也是個好母親,感謝她的鼓勵,讓她行出不一樣的美好人生。 

隨後一年再代表澳洲到香港參選《2007年國際中華小姐競選》,再次成功奪冠。其後隻身留港成為電視台藝人,憑著語言優勢擔任節目和大型活動主持工作。

Sarah坦言,參選是一個很好的人生經歷。

早洞悉網絡取代電視成主場

近年Sarah與同屬藝人的丈夫陳智燊(Jason)轉型開設YouTube頻道,節目不時分享生活瑣事、以及澳洲與英國兩地文化與生活,大受網民歡迎。每段片都會拍攝中英兩個版本,滿足喜歡學習英語的觀眾。目前已吸引超過15萬人訂閱。
Sarah's Interview
兩夫婦開設YouTube頻道「Sarah & Jason」 Source: YouTube
對於能成功轉型,Sarah表示,是當年一個頒獎典禮啟發自己作這個決定。

Sarah說:「多年前YouTube邀請我主持一個頒獎典禮,活動中邀請了不少來自美國的嘉賓,分享具啟發性的演說。讓我洞悉到以往電視是大眾慣常播放器、用於輔助資訊的工具,但網絡世界將會逐步取代電視成為主場。同時,網絡世界亦可接觸到一班選擇不再收看電視的觀眾。」

她與丈夫Jason從那時開始拍短片,嘗試了解觀眾喜好,尋找拍攝題材,同時學習剪接,更成為對方的攝影師。現在回看這5、6年期間,整個世界的媒體真的發生很大變革。

難忘雪梨橋驚喜求婚

Sarah表示,最懷念澳洲的天氣與家人。疫情下已有2年半沒與身處澳洲的父母與妹妹見面。除了家人,Sarah還想念雪梨海港大橋 (Sydney Harbour Bridge)。
Sarah's Interview
Sarah一家在雪梨橋下見證Jason的求婚過程 Source: Supplied
原來,當年Jason就是在雪梨橋下跟她求婚。那次Sarah剛在雪梨置業,獨自從香港回雪梨,一下機就跟父母去雪梨橋附近新居驗樓。

當父親檢查窗戶的時候,竟然看到Jason站在新居樓下浪漫求婚。Sarah表示,最感動的是一家人能見證這個重要時刻,而且當日還碰巧是父親生日,求婚的日子和地點特別難忘。

Sarah與Jason在2016年結婚後,兩人現時育有兩個孩子。Sarah表示,在家裡主要以英語和廣東話與孩子溝通,也會送孩子到Playgroup學習普通話,為他們打穩兩文三語語言基礎。
Sarah's Interview
一家四口幸福合照 Source: Supplied
關於宋熙年的成長經歷及事業發展,請收聽足本訪問。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廣東話節目 Facebook 專頁MeWe 專頁Twitter 專頁,或訂閱廣東話節目 Telegram 頻道

SBS 中文堅守《SBS 行為守則》及《SBS 編採指引》,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作為一個公共服務廣播機構,SBS 的主要作用是提供多語種媒體服務,為全體澳洲人提供資訊、教育性及娛樂性內容,並與此同時反映澳洲多元文化社會的特色。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電台節目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按此進一步了解 SBS 中文。


分享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