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個墨爾本,有人走,有人嚟】港人跨州創業有何考量?

Untitled design.png

不少移澳港人都會選擇創業,但如果覺得自己所住的州份不適合營商,跨州創業又是否一個選擇?


位於昆州布里斯本一間日式沾麵店,老闆是三名港人Kenny、Matthew、Nick,三人是從童年已認識的朋友,相識已逾廿載。

三人分別曾在澳洲及新西蘭讀書,之後都回港工作,但Kenny和Matthew投身餐飲業,Nick則是從事貿易。

早於15年前,三人已萌生過一起開店的想法,但礙於當時三人都很年輕,認為不夠經驗所以未有實行,15年後,三人先後從香港移民到澳洲,當年的開店夢想又再被提起。

Kenny及Matthew移民墨爾本,而Nick是去年才移民到布里斯本。但三人最後選擇在布里斯本創業。
Nekoland_25-07-09-109.jpg
位於昆州布里斯本一間日式沾麵店,老闆是三名港人。(Credit : Supplied ) Credit: RYAN YIN KI KWONG
Nick指,在移民到布里斯本後,他每一個月平均都會去1、2次墨爾本,他發現,墨爾本的餐廳競爭激烈,價格「愈做愈平」,他舉例在墨爾本的港式茶餐廳現在一個午餐可能低至12至13元,但他直言以做生意角度來說是非常不合理。

他解釋,在澳洲工資高,加上在假日,需要有假日加班費(penalty rate),人工成本已是不低,很難做到價錢這樣低。

他明言,即使在墨爾本可以人流去換取生意數量,但以小本經營者來說,這個卻是大忌。

他指,假如他們的店要開在墨爾本,就要將定位改變,現時在布里斯本的店是「中下」的價錢,但如要在墨爾本,就要做到「中上」的級數,因應定位的改變,裝修、配套都要不一樣,要花更多成本,預計成本將要高30%。

而相比之下,Nick認為布里斯本的人口結構,以及整個營商環境都更有機會讓他們再去追夢。

Nick認為布里斯本新來的人口比較多,因此他個人認為「大家想聚多啲」,在布里斯本的香港人是比較有凝聚力,而在墨爾本很多人已生活很久,因此凝聚力沒有那麼強。
IMG_4344.JPG
三人已認識逾廿載。左是Mathew,中間是Kenny,而右是Nick。(Credit : Supplied )
Kenny及Matthew本身都是廚師,都是在高級餐廳工作,但三人就未有打算在澳洲開高級餐廳,因他們認為在澳洲的人的消費習慣跟香港人不同,Kenny指,香港人很願意花錢在出外用餐上,「香港太多好嘢吃了,幾時出去都方便,不會介意使錢」,但在澳洲,大家可能只有特別的日子才願意多花錢去用餐。

Kenny及Matthew現時二人每月布里斯本、墨爾本兩邊走,二人指,假如生意穩定,長遠也不排除在墨爾本開分店。
MOI_3172.JPG
Yuki與Ryan在墨爾本經營一間港式小食店。(Credit : Aaron Wan )
有人從墨爾本走去布里斯本開店,同時卻有人從雪梨移到墨爾本創業。

港人Ryan 跟Yuki 現時在墨爾本經營一家港式小食店,Yuki本在雪梨讀書,而Ryan一直在香港自己做生意。

Yuki在雪梨完成學業後,Ryan提議一起生意,他認為「一世打工」未必有出息,不如一起開店,可能有機會發圍。

Yuki 認為Ryan說的也有道理,加上信任Ryan的生意頭腦,於是二人決定在澳洲開店。

但他們認為雪梨的物價很高,租金,食物成本都比墨爾本高,加上二人之前曾來過墨爾本旅行,對墨爾本的夜生活有很深的印象,覺得在墨爾本的食肆營業時間都比較晚,人流在晚上仍然不少,對比在雪梨,很多餐廳在約晚上7時至8時就會關門,「幾乎成條街都很靜」,於是決定來墨爾本開店。
Untitled design (1).png
店內售賣多款港式小食。(Credit : Aaaron Wan )
他們二人一開始是想開炸雞店,但一直找不到理想的店,而剛巧他們看到墨爾本市中心有一間咖啡店在出售,經了解後認為價錢與位置都不錯,只是店太小並不適合做炸雞店,於是二人改為開一間港式小食店。

Yuki指,發覺在澳洲甚少港式小食店,她指的就是在香港路邊的小食店「可以拮串魚旦就走」的小店,二人想做的就是這種方便的感覺,現時店內有售賣的港式小食包括雞蛋仔、格仔餅及咖喱魚蛋等。
為了節省成本,二人並未有聘請員工,都是二人「一腳踢」,Yuki直言「冇諗過咁辛苦」,二人由早上6、7點就要開始工作,直至晚上7時才完成工作,日做12小時,即使在星期天店鋪沒有開門,他們二人都要備貨,因此二人基本上整個星期都在工作。

二人的店在本年7月開店,開店3個月後已達到收支平衡,Ryan表示直言很滿意,他指,一般都要預期半年至一年才可收支平衡,但現時開業3個月便達到。

二人指,日後店舖真的賺到錢,亦會考慮在雪梨開分店,認為雪梨都有不少香港人,相信都會有市場。

Kenny、Matthew及Nick三人的創業故事,更詳細內容請收聽錄音訪問,而Yuki及Ryan的故事可在【人物誌】重溫。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 SBS 廣東話 Facebook 專頁X 專頁Instagram 專頁,或訂閱 Telegram 頻道

SBS 中文堅守《SBS 行為守則》等政策,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歡迎在每天早上 9 至 11 時透過 SBS Radio 1 收聽廣東話節目及在每天早上 7 至 9 時收聽普通話節目,或透過 SBS Audio App 手機應用程式收聽直播、節目重溫及其他語音內容。按此進一步了解 SBS 中文。


分享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