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 ▶ 收听播客。
本周是维多利亚州的“赌博危害宣传周”(Gambling Harm Awareness Week)。
根据州政府最新公布的数据,维州大约有44万人正处于赌博风险中或已遭受不同程度的伤害。
年轻人受影响的比例尤其高——在18至24岁的赌客中,每四人就有一人经历过赌博带来的负面后果。
赌博带来的危害不只是金钱的损失。
焦虑、失眠、饮酒增多、社交隔离、家庭矛盾——这些看不见的影响往往更深远。
而在澳大利亚的华人社区,问题往往更加隐蔽:语言障碍、文化压力与“面子”观念,让许多人在困境中沉默太久。
来自社区支持组织“良朋互助”(Chinese Peer Connection)的三位志愿者——Claire、Ivy 和小熊——讲述了她们在前线看到的真实故事。

“良朋互助”的联系方式。 Credit: Chinese Peer Connection/ Ivy Wong
从“放松一下”逐渐沦陷
“我第一个接到的求助电话,其实是一个家人打来的。”
志愿者Claire Yao回忆说,许多来电并非来自赌徒本人,而是他们的伴侣、父母或子女。
她自学心理学后加入良朋互助,一年来主要通过电话倾听求助者的故事。
她发现,在众多来电者中,蓝领工人群体的比例出奇地高——电工、水管工、卡车司机、建筑工人都在其中。
“大概八成以上吧,”Claire说,这些人工作时间长、生活节奏不规律,白天难得休息,下班时往往已是深夜。
那时候,城市中仍然亮着灯的地方,往往只有赌场。
“他们说,‘就去放松一下’。”
Claire表示,这样的念头看似无害,却可能成为习惯的开始。

志愿者Claire Yao自学心理学后加入“良朋互助”,一年来主要通过电话为求助者提供支持。
她解释说,这个群体收入以“做一单赚一单”为主,对金钱的流动性抱有乐观预期。
“他们觉得输了也没关系,明天多接点活就能补回来。”
然而,这种信念往往让他们更容易陷入循环:输钱、加班、再赌。
Claire曾遇到过一位中年工人,他原本靠稳定的手艺养家糊口,但因为输钱太多,开始减少工作,花更多时间去赌场,家庭也因此破裂。
她说,这种转折往往不是一夜之间发生的,而是“慢慢地滑下去”。
良朋互助的支持方式并非简单地劝阻。
“我们不会说‘你不能再去赌’,那样没用。”
Claire解释,他们采用一种称为“动机性谈话”(motivational talk)的方式,与求助者一起梳理心理需求——为何去赌?为什么停不下来?能否用其他方式满足“放松”的需要?
“求助不是软弱” 更不会丢脸
良朋互助协调员Ivy Wong也会接听求助者电话,此外,她还负责在宣传周期间走进社区做推广。

“良朋互助”协调员Ivy Wong。
她指出,拨打热线(1300 755 878)是免费的,也提供中文服务,但很多人依旧踏不出寻求帮助的第一步。
她记得,不少电话来自焦虑的家属——母亲、妻子或子女——他们打来求助,希望能说服家人去寻求专业帮助。
而当事人本人,往往要到精神状态濒临崩溃时,才会鼓起勇气开口。
她回忆起一位来电者,甚至出现了自杀倾向:“他已经出现严重的自杀倾向,我们必须立刻转介到紧急热线。”
而这样的情况并不罕见。
Ivy指出,在华人文化里,“面子”和“家庭形象”是巨大的心理负担。
“很多人不愿意承认自己有问题,因为怕‘拖家带口丢脸’。但他们不知道,这种沉默往往让事情恶化。”
她希望社区能理解,求助不是软弱,而是一种勇敢。
Claire也强调,承认“自己控制不住”往往是戒赌的第一步,也是最难的一步。
但只要有勇气跨出这一步,情况就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她记得有位求助者在家人的支持下,申请了赌场“自我排除”计划,从此几年都没再复赌。
“戒赌不只是意志力的胜利,更是人际支持的结果。”
“能不赌就不赌”
对小熊(Bear)来说,赌博并非个案问题,而是移民社区的结构性困境。
她是维州华人社团联合会“健康人生服务”项目的协调人,该项目由澳大利亚赌博者援助网络(Gambler’s Help)资助,提供免费的心理与法律支持。

维州华人社团联合会“健康人生服务”项目的协调人小熊(Bear)。
在她印象最深的一个案例里,一位中年男子搭上公交车来见面,却在门外上上下下十几次都没敢进来。
“他后来告诉我,觉得‘赌徒’这个词太丢人。”
“在我们辅导时,甚至会尽量不用‘赌博’这个词,”小熊补充道,“我们说‘玩几手’,先让人愿意开口。”
她处理过的案例形形色色:有人因赌债卖房,有人陷入家暴,有人卷入洗钱和非法借贷,甚至出现过黑社会和人口贩卖的情况。
在志愿工作过程中,小熊也观察到新的趋势。
疫情以来,中年女性的网络赌博显著上升;与此同时,留学生群体也正成为新的风险点。
“有些大学社团在皇冠赌场附近举行活动,学生第一次进赌场就是那时候。一旦赢过一次,就容易误以为自己有‘运气’。”
“有人一晚上输了十几万澳元,”小熊叹息道,“这种故事听起来像传说,但在我们这里经常发生。”
她提醒,人们常被赌场营造的“赢钱幻觉”所欺骗。
“有人说‘我赢了五千’,可他没算自己投进去多少钱。就算赌场的回报率是2%,那也是数学平均值,不是现实。”
“所以我常说——能不赌就不赌。如果已经在赌,请至少设个限度,只用输得起的钱,不要伤害到家人。”
赌博的危害,并不止于金钱。
维州政府的研究显示,赌博相关问题常伴随焦虑、失眠、饮酒、社交隔离和家庭冲突等连锁反应。很多时候,问题的发生是逐步累积的——从“娱乐一下”,到“无法停下”,往往只隔着几次侥幸的赢。
在良朋互助的微信群里,志愿者们会定期组织英语角、社交活动,为华人社区建立新的连接。
Claire说:“让人重新找到社交的出口,比‘戒赌’两个字更重要。”
“孤独、压力、耻感——这三样东西加在一起,就足以让人陷进去。”
她希望身陷赌博问题的朋友们切勿对此有“耻感”,应该积极寻求帮助与支持。
“有时候,有了这份支持,就能带来很多的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