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堪培拉的一个普通工作日,职业作业治疗师温天旭(David Wen)的诊室里,常常有人带着沉重的情绪坐下。
“很多人第一次来时并不明白,职业作业治疗师到底能帮上什么忙。”温天旭笑着说,“其实我们不是让人‘去工作’,而是帮助他们在生活中重新找到平衡。”
温天旭是澳大利亚职业治疗学会(OTA)堪培拉分会代理会长,也是堪培拉为数不多获得“心理健康职业作业治疗师”认证的专业人士之一。他解释,occupational therapy 中的“occupation”,并非“职业”本身,而是“生活中让我们被占据的所有事情”——吃饭、社交、学习、睡眠、休息。“如果这些环节出了问题,人就会陷入焦虑和失衡。”
他形容,心理健康治疗的核心不是“想开一点”,而是让人能在生活中实践改变——“比如早上几点起床、白天要不要运动、晚上看不看手机,这些看似小的行为,其实是康复的关键。”
相比心理学家或咨询师,职业治疗师的独特之处在于“感知调节”(sensory modulation)——帮助病人重新平衡身体对光线、声音、触觉等刺激的反应。“当人焦虑或抑郁时,有些感官会被放大,有些会被压制。我们帮助他们重新‘调频’。”

温天旭是澳大利亚职业治疗学会(OTA)堪培拉分会代理会长。 Credit: supplied
全球求职网站Indeed的亚太区经济学家卡拉姆·皮克林(Callam Pickering)表示,澳大利亚的就业增长速度已经跟不上劳动年龄人口的增长速度,在这种情况改变之前,失业率会持续攀升。
温天旭表示,在过去一年,随着澳洲失业率升至4.5%,越来越多病人带着失业后的焦虑和情绪失控前来求助。
“他们不是因为没工作而来看我,而是因为生活乱了:睡不着、和家人争吵、借酒消愁、甚至酒驾。”温天旭回忆,有一位长期找不到工作的客户在负面循环中越陷越深,直到他用“情绪调节训练”和“日常结构重建”帮助对方一点点恢复节奏。
语言障碍与文化污名也让华人患者更难主动求助。“很多长辈觉得失眠没关系,或者去精神科是‘疯了’。其实心理健康问题就像血压高、糖尿病一样,是需要专业帮助的。”
欢迎下载应用程序SBS Audio,订阅Mandarin。您也可以通过YouTube、Apple Podcasts、Spotify等平台随时收听SBS普通话音频内容。请在YouTube、X、Instagram、微博和微信平台关注SBS中文,了解更多澳洲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