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带娃而来,为自己而舞:华人阿姨们的澳洲人生第二幕

DSC_8055.JPG

华人黄萍、老赢和Emily均为了照顾孙辈而来到澳洲。 Source: SBS

华人老赢、黄萍和Emily生活在悉尼的不同角落,但她们有一个共同点:都是为了照顾孙辈而来到澳大利亚。 研究显示,许多华人祖父母,尤其是祖母,在跨国照料家庭的过程中,往往因为语言障碍和家庭责任的增加而面临持续的压力与社会孤立。 三位华人女性几乎都不会说英语。孙辈上学后,她们的生活突然安静了下来——时间多了,却也更感孤单。 但在一个社区舞蹈团体中,她们重新找到了归属感,也重新发现了自己在澳大利亚生活的意义。(点击上方收听音频)


对于悉尼华人老赢来说,在澳洲生活的前十年,她的日常被照顾孙辈这件事所占满。

今年74岁的她不会英语,很少有社交和活动,每天的生活就是围绕孙辈吃饭穿衣、上学放学。

“十多年来一直是在这边看孩子,因为孩子上学以后我才出来玩,”她说,“要是因为人老了就一直待在家里,24小时不睡觉,家里的活也干不完,所以要走出来找乐趣。”
同样的故事也发生在华人Emily身上。她告诉SBS中文普通话,作为老年移民,她对出门社交感到恐惧,曾经一度生活在万事依赖孩子、与外界隔离的状态中。
华人来到澳洲总觉得会社恐——社交的恐惧,但在团队里,我找到了自我。
DSC_8033.JPG
Source: SBS
发表在《澳大利亚教育研究者》的一项研究指出,有证据还表明,中国移民祖父母在孙辈的生活中扮演着积极的角色,尤其是在孩子出生后的最初几年,他们对孙辈的早期学习经历有着重要的影响。

然而,中国老年移民,尤其是祖母,由于家庭责任的增加而面临持续的压力和社会孤立。

相似的故事也发生在华人黄萍身上。

在孙辈上学后,老赢、Emily和黄萍的时间突然空了出来。为了找到避免孤独,找到社交圈,她们在一个社区舞蹈班相遇。

“我在中国就参加老年大学的模特队,来到这里带孩子觉得特别孤单,”她说,“不管有没有基础,老师都教得非常到位,每一个动作都教得非常好。”

这个舞蹈班由Willoughby当地社区议会组织,由志愿者任教,参加者几乎都是老年女性。

她们来自中国、马来西亚、印尼等地,在一起跳中国舞,还参加旗袍走秀。

除了周五的舞蹈课,团员们还在其他时间自发组织练舞。
研究表明,祖父母,尤其是持有临时移民签证和/或英语水平较低的祖父母,需要获得支持以应对公共、教育环境和日常交流。他们严重依赖子女获取和筛选有关可用服务和支持的信息。

舞蹈团的团员们表示,在与团员们交流的过程中,英语的确是一个挑战——但团队中移民较早,英语水平较高的成员,会志愿充当翻译的角色。
2025-10-27_11-06-08.png
Source: Supplied
悉尼华人蓝琴是一位义工舞蹈老师和旗袍仪态培训师,平时,她的生活就是与义务教授学生们中国民间舞蹈。

她和学生们往往身着中国传统旗袍,伴着或古典或热烈的音乐,编排、演绎中国民间舞蹈。

她坦言,做义务舞蹈教师的初衷,就是为了帮助向她一样,来澳照顾孙辈的华人女性。
Image.jfif
Source: SBS
“我看到有很多和我一样的人,她们感觉无聊,特别想家。”

“我希望她们不要也得自己老了,要永远都积极向上的年轻心态,生命随时都是可以绽放的,”她说。
 
请点击收听详细采访:
欢迎下载应用程序SBS Audio,订阅Mandarin。

您也可以通过YouTube、Apple Podcasts、Spotify等平台随时收听SBS普通话播客,YouTubeInstagram微博和微信平台关注SBS中文,了解更多澳洲新闻。


分享

SBS中文

注册SBS中文newsletter即可获取最新资讯

一旦订阅,意味着您认同SBS的服务条款隐私政策,包括接收来自SBS的电邮更新。

下载我们的应用程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听我们的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Mandarin-speaking Australians.
Understand the quirky parts of Aussie life.
通过您最喜欢的播客应用程序,收听我们独家的SBS普通话播客获取最新信息。

在SBS收看节目
Simplified Chinese Collection

Simplified Chi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