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悉尼华人老赢来说,在澳洲生活的前十年,她的日常被照顾孙辈这件事所占满。
今年74岁的她不会英语,很少有社交和活动,每天的生活就是围绕孙辈吃饭穿衣、上学放学。
“十多年来一直是在这边看孩子,因为孩子上学以后我才出来玩,”她说,“要是因为人老了就一直待在家里,24小时不睡觉,家里的活也干不完,所以要走出来找乐趣。”
READ MORE

不远万里来澳带孙 华人祖父母如何看待育儿报酬?
同样的故事也发生在华人Emily身上。她告诉SBS中文普通话,作为老年移民,她对出门社交感到恐惧,曾经一度生活在万事依赖孩子、与外界隔离的状态中。
华人来到澳洲总觉得会社恐——社交的恐惧,但在团队里,我找到了自我。
Source: SBS
然而,中国老年移民,尤其是祖母,由于家庭责任的增加而面临持续的压力和社会孤立。
相似的故事也发生在华人黄萍身上。
在孙辈上学后,老赢、Emily和黄萍的时间突然空了出来。为了找到避免孤独,找到社交圈,她们在一个社区舞蹈班相遇。
“我在中国就参加老年大学的模特队,来到这里带孩子觉得特别孤单,”她说,“不管有没有基础,老师都教得非常到位,每一个动作都教得非常好。”
这个舞蹈班由Willoughby当地社区议会组织,由志愿者任教,参加者几乎都是老年女性。
她们来自中国、马来西亚、印尼等地,在一起跳中国舞,还参加旗袍走秀。
除了周五的舞蹈课,团员们还在其他时间自发组织练舞。
READ MORE

年度澳大利亚长者入围者郭郑素雯:让“老年大学”成为移民长者融入社区的方式
研究表明,祖父母,尤其是持有临时移民签证和/或英语水平较低的祖父母,需要获得支持以应对公共、教育环境和日常交流。他们严重依赖子女获取和筛选有关可用服务和支持的信息。
舞蹈团的团员们表示,在与团员们交流的过程中,英语的确是一个挑战——但团队中移民较早,英语水平较高的成员,会志愿充当翻译的角色。

Source: Supplied
她和学生们往往身着中国传统旗袍,伴着或古典或热烈的音乐,编排、演绎中国民间舞蹈。
她坦言,做义务舞蹈教师的初衷,就是为了帮助向她一样,来澳照顾孙辈的华人女性。
Source: SBS
“我希望她们不要也得自己老了,要永远都积极向上的年轻心态,生命随时都是可以绽放的,”她说。
请点击收听详细采访:
欢迎下载应用程序SBS Audio,订阅Mandar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