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万澳元的代价:留学生陷入“移民担保”骗局

240925 TC IMMI SCAM THUMBNAIL CLEAN.jpg

Source: SBS / SBS Chinese

去年,年仅19岁的Jerry(化名)带着留学梦想来到澳大利亚。为了尽快获得永久居留身份(PR),他误信了所谓的“移民捷径”,最终在短短几个月内被骗走了10万澳元,甚至被威胁取消签证、赶出澳洲。点击 ▶ 收听完整报道。


点击 ▶ 收听播客。

去年,19岁的Jerry(化名)带着憧憬来到澳大利亚求学。

他以学生签证入境,本希望通过合法途径尽快获得永久居留权。

然而,追求快速获得永久居民身份(PR)的渴望,却让他在今年4月跌入一个精心设计的骗局。

“我在社交平台上看到有人在组织主申请人带副申请人的移民路径,”Jerry说,“我很想尽早拿到PR,把学费转成本地学生的学费,就联系了他们。”

看似“正规” 实为骗局

通过网络留言,Jerry很快通过介绍人见到了中介自称的负责人,对方有办公室,有合同,流程也看起来有条不紊。

他当场交了5000澳元定金,随后按照合同要求分期付款,总额15万澳元。

“骗子就是拿捏到我们的心理, 觉得一次骗15万肯定不会很现实。”Jerry解释道,对方将款项分为三笔,第一阶段是签合同,付款5万;第二阶段是递交申请,再付款5万;最后才是尾款。
Jerry第一次支付定金后,被要求继续支付余款。

他选择了银行转账,最终累计转出了10万澳元。

此时,对方仍保持着“专业形象”,甚至承诺签证即将获批。

然而在他和其他受害者等待过程中,“David”和所谓的团队突然消失。

微信和电话不再回复,办公室也人去楼空。

至此Jerry才意识到,所谓的“正规流程”其实是连环骗局。

办公室里看似不同的工作人员,实际上互相扮演着“主申请人”或“公司员工”的角色;他们不断更换公司名称、微信账号,甚至在对话中切换简体和繁体字,制造出不同身份的假象。

“我们一部分受害者互相取得联系之后, 发现自己的主申请人都是同一个人,”他回忆道。

Jerry描述的场景仿佛一出“移民剧本杀”:同一批人反复变换“马甲”、扮演不同NPC角色,对每个受害者演绎同一套故事。
像给每一个人编单独的故事,但是套路是一样的。

律师:“花钱搭车”不存在

律师Sean Dong在接受SBS中文采访时指出,此类移民骗局往往针对年轻留学生,利用他们对移民政策的不熟悉,以及急于改变身份的心理。

Jerry 介绍称,中介所谓的“主带副”操作,是让受害者以“副申请人”的身份挂靠在一名高分的“主申请人”身上。

他回忆说:“我们把所有的信息提交给他,他帮我们去匹配合适的主申请人。主申请人的分数要非常高,而且专业必须在移民清单上。递交的时候,带上一个副申请人。只要主申请人获邀,我们也能顺便被带上。”

为了让申请看起来“真实”,Jerry说中介要求他和所谓的“主申请人”制造同居关系的证据。

例如共同拍摄合照、朋友出具证明信,甚至开设联名银行账户并通过账户流水来模拟同居开销。

他回忆道:“其实当时我觉得不对劲,因为主申请人拍这些照片非常熟练,好像已经和别人做过同样的事。”

Jerry表示,后来许多受害者发现,这些联名账户里的资金被中介转走,而所谓的水电费账单或租房合同并没有兑现。

对于所谓“主带副”套路,董律师解释,按照澳大利亚现行规定,确实允许家庭成员作为副申请人和主申请人一起递交申请,但这并不适用于陌生人之间,更不存在“花钱搭车”的途径。

他表示,诈骗的追责存在一定难度。

一方面,骗子公司往往频繁更换名字,甚至注册空壳公司掩盖身份;另一方面,资金转账一旦完成,追回极其困难。

他提醒留学生和新移民,移民流程本身是严格、透明的,几乎没有所谓“捷径”,任何“保证获批”或“买分搭车”的说法都值得警惕。

一旦涉及大额转账或现金付款,更是危险信号。

“套路”都一样 警惕“捷径”的诱惑

Jerry回忆,他在社交平台上匿名发帖寻找机会,很快就有人私信主动联系。

他说,当时觉得费用并不离谱,加上对方声称有“高分主申请人”,于是很快就同意了合作。

而Jerry的遭遇也并非孤立个案。

据他透露,在与其他受害人建立联系后,大家发现被骗的套路几乎一致。

除了财务损失,Jerry表示自己还遭到过言语威胁和人格侮辱。

“他们赤裸裸地说,只要你继续闹事,就会举报你的签证,让你在澳洲被逮捕下去。”

他还表示,中介有辱骂受害者的言辞,包括称对方是“底层垃圾”。

Jerry说:“他们企图让你相信他们很不好惹,真的能随时举报你的签证。”

据 Jerry 了解,部分受害者确实因此遭遇签证被举报,最终不得不离开澳大利亚。

他表示,受害者群里许多人目前只能依靠上诉来尝试挽回签证资格。

董律师表示,现行制度确实存在一些“灰色地带”,比如移民中介的监管漏洞。很多骗子打着中介的旗号,但并没有注册资格。

即便换了公司名继续行骗,受害者也很难通过法律途径追回损失。

董律师指出,国际学生往往承担着高昂学费的压力,部分人希望尽快获得PR,以减轻负担或规划未来。

对这类群体而言,“捷径”的诱惑更大,也更容易成为目标。

欢迎下载应用程序SBS Audio,订阅Mandarin。您也可以通过YouTube、Apple Podcasts、Spotify等平台随时收听SBS普通话播客,在 YouTube, Instagram微博和微信平台关注SBS中文,了解更多澳洲新闻。

分享

SBS中文

注册SBS中文newsletter即可获取最新资讯

一旦订阅,意味着您认同SBS的服务条款隐私政策,包括接收来自SBS的电邮更新。

下载我们的应用程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听我们的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Mandarin-speaking Australians.
Understand the quirky parts of Aussie life.
通过您最喜欢的播客应用程序,收听我们独家的SBS普通话播客获取最新信息。

在SBS收看节目
Simplified Chinese Collection

Simplified Chi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