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相对论】墨尔本成犯罪之都?您认为治安问题症结何在?

Crime

Crime Credit: Bill Oxford via Unsplash

联邦反对党领袖近日称,墨尔本已经从“最宜居城市”沦为“犯罪之都”。 枪击案、入室盗窃、劫车……与治安相关的新闻频频近期登上头条。 您觉得澳大利亚真的更危险了吗?您觉得解决治安问题的症结何在?(请点击上方收听音频)


反对党领袖苏珊·莱伊(Sussan Ley)批评称墨尔本已从“最宜居城市”沦为“犯罪之都”,并称“如今你认识的每个维州人,都亲身经历过犯罪事件或认识受害者”。

她批评工党政府无能,未能控制局势。并呼吁支持警方、重建社区安全并强化法律。

最新数据显示,维州的犯罪率持续攀升,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犯罪统计局(The Crime Statistics Agency)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30日的12个月内,维州共发生了483583起刑事案件,较去年同期的408930起增长了18.3%。

这是自 2004-05 年度开始报告以来的最高记录。

这意味着自2017年以来犯罪事件总数增加了22%。

在同一时期,维州的人口增长了约12%。

犯罪统计局指出,这一上升趋势主要由盗窃案件推动,尤其是机动车盗窃案件激增了40%。

与此同时,记录在案的犯罪行为也同比增长了15.7%,由2024年的552053起增长至638640起。

数据显示,在此期间家庭犯罪事件增加了7.7%,而涉嫌犯罪的原住民和托雷斯海峡岛民犯罪事件也增加了31.7%。

墨尔本仍然是犯罪率最高的地方政府区域,每10万名居民估计发生18,097.4起犯罪事件。

这一数字比去年增长了17.4%。

不过,人均犯罪率仍低于2017年,当时墨尔本每10万居民发生18334.2起犯罪事件。

为了遏制日益猖獗的犯罪,艾伦政府于三月份加强了保释法,特别是针对严重的青少年罪犯。

维州继续严厉打击犯罪,颁布了砍刀禁令,该禁令于本月初生效。

警方还制定了降低全州犯罪率的目标——即每年将严重暴力犯罪减少 5%。

惯犯导致犯罪率上升

维州警方表示,一小部分屡犯不改的罪犯对该州整体犯罪率造成了不成比例的影响。

就惯犯而言,在报告期内共有5400人被起诉10次或以上,这部分人就占了40%的犯罪案件。《卫报》称,这意味着不到1%的人口却犯下了40%的犯罪行为。

警方特别指出,青少年再犯问题是推动犯罪上升的重要因素。维州警方逮捕了1128名儿童罪犯,合计被逮捕7118次,总逮捕次数比上一年增加了26.7%。

成年人的还押率上升了26%,青少年罪犯的还押率上升了46%。

反对党提议为青少年罪犯设立“矫正营”

反对党领袖布拉德·巴廷(Brad Battin)表示,艾伦工党政府正在辜负维州民众。

“我们需要真正有效的立法和法律,”巴廷说。

“这包括‘杰克法案(Jack’s Law)’,因为我们必须给予维州人应有的保护,同时赋予警方足够权力,将刀具从街头清除。

“我们还需要‘违反保释,就要坐牢’的规定,因为我们不能让罪犯在司法系统中快速流转——刚进去几分钟又被释放出来,接着再犯暴力罪行。”

所谓“杰克法案”得名于2019年在黄金海岸与朋友外出时被刺身亡的少年杰克·比斯利(Jack Beasley)。该法允许昆士兰警方在无搜查令的情况下随机拦查民众并搜查武器。

影子警务部长大卫·索思威克(David Southwick)表示,青少年罪犯应被送往矫正营,而非在保释后释放。

索思威克表示,维多利亚州也需要更完善的青少年改造项目,以应对入室盗窃、偷车和暴力犯罪等问题。

请点击收听音频:
欢迎下载应用程序SBS Audio,订阅Mandarin。

您也可以通过YouTube、Apple Podcasts、Spotify等平台随时收听SBS普通话播客,在 YouTube, Instagram,微博和微信平台关注SBS中文,了解更多澳洲新闻。


分享

SBS中文

注册SBS中文newsletter即可获取最新资讯

一旦订阅,意味着您认同SBS的服务条款隐私政策,包括接收来自SBS的电邮更新。

下载我们的应用程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听我们的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Mandarin-speaking Australians.
Understand the quirky parts of Aussie life.
通过您最喜欢的播客应用程序,收听我们独家的SBS普通话播客获取最新信息。

在SBS收看节目
Simplified Chinese Collection

Simplified Chi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