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教育差距:原住民孩子教育未來藍圖

Australia Explained - Indigenous Education

原住民主導的教育為年輕人帶來更多參與、成果和發展途徑。 Credit: courtneyk/Getty Images

教育是通往機會的道路,但長久以來,澳洲原住民學生在追求成功的路上一直面臨重重障礙。雖然挑戰依然存在,積極的改變正在發生。在本集節目中,我們將聽到原住民教育專家與學生的分享,了解哪些方法奏效、為何文化教育至關重要,以及原住民與西方知識如何融合,從而惠及所有學生。


重點
  • 多年來,原住民與非原住民學生之間的教育成果差距已有所縮小,但仍然存在。
  • 一些專家認為,採納第一民族主導的文化教育措施,有望改善所有兒童的教育成效。
  • 一位完成十二年級課程的畢業生表示,能夠達成這項學業里程碑,歸功於教師的支持以及在校園中與文化的連結。
在歐洲殖民之前,原住民擁有豐富的教育體系。這些體系與土地、知識與社群有著深厚的連結。這些傳統至今仍提供寶貴的啟示。

然而,教育成果的不平等依然存在。原住民學生的出席率、讀寫與計算能力,以及大學就讀比例都偏低。這是由於歷史與持續至今的多重因素所致,例如歧視、缺乏具文化包容性的教育,以及社會經濟上的不利條件。

來自 Bardi 族與 Kija 族的戴維斯(Sharon Davis),也是全國原住民與托勒斯海峽島民教育機構(NATSIEC)行政總裁表示,在討論如何縮小教育落差時,必須認清原住民兒童所面對的歧視歷史。

「從一開始,法例與政策就明確地阻礙原住民孩子接受教育。」

戴維斯指,這一點在全國原住民青年教育聯盟(National Indigenous Youth Education Coalition)最近發布的一份報告中有所說明。

「這份報告突顯了某些政策,例如 20 世紀初實施的『按需排除政策』……在這些政策下,非原住民家庭可以要求將原住民孩子從教室中移除。」
Sharon Davis.jpeg
來自 Bardi 族與 Kija 族的戴維斯(Sharon Davis)是全國原住民與托勒斯海峽島民教育機構(NATSIEC)行政總裁。 Source: Supplied / Sharon Davis
2008年,澳洲政府正式向原住民道歉,為他們所承受的不公待遇致歉,特別是過去強行將兒童從其家庭、社群與傳統土地中帶走的行為。

作為這項道歉的一部分,政府承諾要縮小原住民與非原住民在各個生活層面的差距,其中也包括教育領域。

如今的《縮小差距全國協議》(National Agreement on Closing the Gap)的一項核心目標,是改革政府與第一民族人民及社群合作的方式,以克服不平等現象,例如承諾建立由社區主導的機構體系。

戴維斯表示:「我們知道,由原住民社區主導的組織,是最可持續地回應社區需求的方式。」

「當我們的族人主導教育工作時,學生參與度更高、成果更佳,年輕人也能走上更穩固的發展道路。」

文化教育會是未來的方向嗎?

麥克奈特博士(Dr Anthony McKnight)是 Awabakal 族、Gameroi 族與 Yuin 族的成員,目前任職於伍倫貢大學(University of Wollongong)的 Woolyungah 原住民中心。

他多年來致力於教學與研究,專注於如何將原住民教學法融入課程、政策與教育實踐當中。

麥克奈特博士認為,我們需要重新定義「縮小教育差距」在原住民教育中的意涵。

「對我來說,如果我們把教育看作一個光譜,一邊是原住民教育,另一邊是西方教育,而原住民學生就在這兩者之間。」

他指出,現有的縮小差距政策通常著眼於讓學生朝西方教育的那一端靠攏。

「但這樣做會在學生與自身教育體系之間,留下巨大的鴻溝。」

「對我來說,應該以原住民孩子作為核心,然後讓兩種知識體系在中間交匯。我們的學生必須具備能力,能在兩套知識系統中靈活生活與學習。」
UOW INDIGENOUS LITERACY DAY
麥克奈特博士多年來致力於教學與研究,專注於如何將原住民教學法融入課程、政策與教育實踐之中。 Source: Supplied / MichaelDavidGray
麥克奈特博士認為,推廣融合西方教育與原住民知識體系的教學實踐至關重要,讓孩子們學習他們所生活的土地,並了解如何照顧這片土地。

「我們要照顧的,不只是原住民兒童,還包括非原住民的孩子,教導他們如何守護這片土地……這片土地賦予我們所需的一切,而我們共同踏在同一塊土地上,喝著同樣的水,呼吸著同樣的空氣。」

教育成果平等 仍在前行的藍圖

根據《縮小差距全國協議》最新公布的數據,原住民與非原住民學生之間的教育成果差距多年來雖有縮小,但仍未完全消除。

戴維斯指出:「例如,目前原住民學生在中學的留校率為59%,而非原住民學生則約為85%。」

「而當我們看到這些成果上的差距時,那更反映的是教育體系未能妥善服務原住民與托勒斯海峽島民學生與年輕人的問題,而不是學生本身的問題。」
Retori Lane.png
萊欣 Retori Lane(左)與她的母親傑納德萊欣 Jenadel Lane 合照。 Source: Supplied / Retori Lane
去年,來自 Gamilaroi 族的年輕女子萊欣 (Retori Lane)在達博高級學院(Dubbo Senior College)慶祝完成新州高等學業證書(HSC)。

她是新州有史以來完成十二年級課程的原住民學生之一。

萊欣表示,富有支持性的學習環境對她來說起了關鍵作用。

她的支援網絡包括學校職員、原住民教師,以及來自「全國原住民體育機構澳洲」(NASCA)的工作人員。NASCA 是一個在新州與北領地開展計劃的組織,致力於幫助原住民學生連結文化、在校表現成功。

她說:「我真的獲得很多支持,尤其是所有職員的幫助。還有 NASCA 的工作人員,他們會來接你去上課,全程協助你。而老師們也總是在那裡,隨時提供幫助。」

萊欣的母親傑納德( Jenadel) 是達博高級學院的副校長,也是家族中第一位上大學的人。

她相信,有針對性的支援以及具文化敏感度的環境,能讓所有學生充分發揮教育潛力。

她說:「讓原住民孩子順利完成十二年級是我很在乎的事,這是我能為自己的族人做的一點事,也正是我成為老師的原因。」

「然後希望這能為他們畢業後的人生,打開更多機會的大門。」

萊欣將就讀藝術學士學位,主修原住民研究。

她說:「我希望讓自己有能力去教育其他因為世代流失而與文化斷裂的原住民孩子。所以,希望自己也能成為復興文化、讓它重生的一份子。」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 SBS 廣東話 Facebook 專頁X 專頁Instagram 專頁,或訂閱 Telegram 頻道


SBS 中文堅守《SBS 行為守則》等政策,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歡迎在每天早上 9 至 11 時透過 SBS Radio 1 收聽廣東話節目及在每天早上 7 至 9 時收聽普通話節目,或透過 SBS Audio App 手機應用程式收聽直播、節目重溫及其他語音內容。按此進一步了解 SBS 中文。

分享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