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有評論稱,澳洲的經濟未來,應取決於創新、提升競爭力與持開放的態度,而不是保護主義。
在艾巴尼斯提出「支持澳洲計劃」的同時,正值多位商界領袖警告本地產業正在「逐漸凋零」,呼籲政府任命一位專責的管理高層,以削減各級政府層層架構重疊,行政繁瑣的程序(red tape),重振本地工業。
澳洲過去曾是製造業強國,根據澳洲統計局,1960年代製造業佔國內生產總值接近三成(29%);不過到今年9月卻不足6% (僅剩5.9%)。
今次「支持澳洲計劃」得到了多家知名企業支持,包括西太銀行、大型超市Coles、五金連鎖Bunnings 和 Harvey Norman。
商界領袖福雷斯特(Andrew Forrest)、史密斯(Dick Smith)和佩奇(Katie Page)也加入推動,協助澳洲企業重振本地產業。
該計劃被視為新工業革命的開端,重點在於本地生產、先進科技與清潔能源。
雖然製造業比例下降,但根據2024年澳洲工業集團(Australian Industry Group, AIG)報告,2023年製造業產值仍成長2.8%,為經濟貢獻了308億元,顯示仍是高效、被低估的其中一個經濟部份。
研究顯示,有84%的消費者更傾向購買澳洲製造的產品,89%的人認為應該增加本地製造。
READ MORE

九成澳洲人想減少依賴「中國製造」產品
商界領袖謝潑德(Tony Shepherd)指出,現況「非常危急」,呼籲成立全國工作小組,協調各級政府、簡化規章,幫助新創企業發展。
他表示:「製造業正在衰退,這對經濟和國家安全有嚴重影響。我們不得不依賴進口,國內自給自足能力大幅削弱,供應鏈也更加脆弱。」
澳洲企業正面臨多重挑戰,其中首要問題是高昂的成本,尤其是能源價格,例如高耗能企業如Tomago鋁廠被迫搬到海外。
澳洲工會(Australian Workers Union)秘書長法羅(Paul Farrow)指出,重工業廠房是「關鍵主權資產」,不能輕易關閉。
READ MORE

【再有澳洲工業面臨消失風險?】報告:中國搶佔冶煉業衝撃七萬本地職位
他認為,澳洲產業長期受到兩極化政治觀念的影響:一方面是極端自由市場派,另一方面是過度環保派。兩者都低估了本地製造的重要性。
另外,政策不確定性使企業難以進行投資與長期規劃,還有繁瑣的行政手續亦進一步壓抑了生產力。
雖然聯邦政府推出了包括工黨的「澳洲未來製造計劃」(Future Made in Australia),金額達 230億元,以及 「國家重建基金」(National Reconstruction Fund) 的 150億元資金支持,不過有批評指出,這些資金未能真正用在最能產生效益的地方。
位於墨爾本,知名的高精密工具研磨機製造商ANCA 集團行政總裁里普爾(Martin Ripple) 表示:
「看到歐洲的企業,近年因為意識形態主導政策,特別是在能源方面,導致製造業嚴重受創,擔心澳洲重蹈覆轍。」
另一方面,業界同時提醒,澳洲在量子電腦(quantum computing)等新興科技領域具有全球領先優勢。
PsiQuantum Australia正在布里斯本建造世界首台實用量子電腦。技術總監普萊德(Geoff Pryde)表示:
「21世紀的力量,來自先進製造能力。不只是軟體,更是實體產品。這台電腦有潛力帶來新的工業革命,改寫全球力量平衡。」
這種技術將帶動人才培訓和本地產業升級,吸引更多專業技術人員與移民參與。
READ MORE

「澳洲製造的未來」草案參院通過 被認為有利工黨競選連任
另一方面,對於「支持澳洲計劃」,反對黨領袖利蘇珊(Sussan Ley)都表示支持,她認為「每一次購買澳洲製造的產品,就是在支持工人、保護就業、建設未來。」
政府承諾,將創造數千個本地就業機會,尤其在鄉郊地區,並確保澳洲在全球市場保持競爭力。
不過批評該計劃的人警告,必須在持續性、勞動成本與國際貿易關係間取得平衡,特別是與中國的經貿往來。
「支持澳洲計劃」不僅是一項經濟政策,也象徵參與國家建設的機會。
透過本地製造、科技創新與人才培育,他們能夠在產業復興中發揮作用,促進社區與國際間的合作。
《澳洲金融評論》則認為,國防製造、關鍵礦物加工、人工智能資料中心、以及數碼基礎設施,才是更具說服力的優先發展項目。
該評論稱,澳洲擁有豐富的再生能源、穩定的政府管理,以及位處亞太地區的地理優勢,使其自然成為安全人工智能服務與資料儲存的樞紐。
此外,近期澳美之間針對稀土的協議,投資於開採與加工,對國防及潔淨能源技術重要的關鍵礦物,才是富有針對性、具策略性的產業政策。
又稱,與其重現 1960 年代的浪漫化工業景象,重點應該是創新、提升競爭力,與持開放態度,而不是保護主義。
SBS 中文堅守《SBS 行為守則》等政策,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歡迎在每天早上 9 至 11 時透過 SBS Radio 1 收聽廣東話節目及在每天早上 7 至 9 時收聽普通話節目,或透過 SBS Audio App 手機應用程式收聽直播、節目重溫及其他語音內容。按此進一步了解 SBS 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