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詩人凌愷晴回澳發布新書 在食物、語言與日常尋找詩意

IntranetTile - 169.jpg

詩人凌愷晴(Belle Ling)於2019年憑作品獲得澳洲重要文學獎項「Peter Porter Poetry Prize」,六年後帶着英文詩集《Nebulous Vertigo》到澳發布 。

詩人凌愷晴(Belle Ling)於2019年憑作品獲得澳洲重要文學獎項「Peter Porter Poetry Prize」,六年後帶着英文詩集《Nebulous Vertigo》到澳發布 。詩集以日常生活與食物為靈感,探討人際情感、命運與語言的藝術可能。


詩人凌愷晴(Belle Ling) 曾於憑詩作奪得澳洲重要文學獎項《Australian Book Review》舉辦的 Peter Porter Poetry Prize。六年後,她帶著英文詩集 《Nebulous Vertigo》 回到澳洲,在不同州份展開書展,與讀者分享創作靈感與語言的藝術美學。
edd76b62-73d2-4b96-9306-db446642a630.JPG
Belle Ling 帶著新作,在澳洲多個州份舉行發布會。 Credit: Belle Ling

用日常與食物書寫情感與命運

凌愷晴的新詩集《Nebulous Vertigo》融合了許多生活中微小的事物,尤其是與食物相關的意象,藉此反映人與人之間的情感關係與親切感。

詩集中不僅呈現人際之間的溫度,也深入探討當命運無法改變時,人應該如何與之共處。

語言不是界限 是創作的橋樑

凌愷晴在訪問中表示,語言對她而言從來不是障礙。她認為英文的節奏與音樂感極具藝術性,與廣東話有著不同的魅力。
當我用英文創作時,會自然地以一種更具藝術性的角度去接觸語言;但用中文時,反而是表達日常情緒與感受的方式。
凌愷晴
她認為兩種語言互相補足,為她的詩歌創作帶來更多層次與靈感。

「荳」字成詩 讓中文文字重生

在《Nebulous Vertigo》中,其中一首詩以中文的「荳」字為題。凌愷晴將這個字擬人化,賦予它生命與故事。

全集的其中一個重要命題,是重新想像中文寫作中的「原稿紙框框」,並提出跳出框架的多種可能。

她鼓勵讀者透過閱讀,回望童年的自己,思考真正想要的生活與人生方向。
efb236d8-31c2-427c-a4a1-5053bf7c0287.JPG
「荳」字成詩,讓中文文字重生。
她亦希望透過這種創作方式,打破東方傳統語文教育的框架,讓中文不再只是筆畫與語法的堆疊,而是能喚起童年記憶、詩意與想像力的藝術載體。

帶詩集回起點 回望創作之路

凌愷晴表示,這本詩集大部份作品都是她在昆士蘭大學攻讀創意寫作博士期間完成,因此選擇回到澳洲舉行書展,象徵把作品帶回孕育創作的地方。

想了解更多凌愷晴的創作理念與詩集背後的故事,在香港的生活對創作又有甚麼影響?請收聽足本訪問。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 SBS 廣東話 Facebook 專頁X 專頁Instagram 專頁,或訂閱 Telegram 頻道

SBS 中文堅守《SBS 行為守則》等政策,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歡迎在每天早上 9 至 11 時透過 SBS Radio 1 收聽廣東話節目及在每天早上 7 至 9 時收聽普通話節目,或透過 SBS Audio App 手機應用程式收聽直播、節目重溫及其他語音內容。按此進一步了解 SBS 中文。

分享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