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聽完整播客系列

職.夢.人
訪問詳盡錄音:
經營YouTube頻道為減壓
Polly以護士身份獲簽證移民澳洲,而最初加入網紅行列,目的原來是為了在工餘時間減壓。
Polly坦言,由於護士工作壓力大,他排解壓力的方法,會透過運動、瑜伽及海邊散步,甚至在 YouTube 分享生享等方式減壓。
剛開始拍攝 YouTube 時,Polly只為記錄生活差異與澳洲文化而少談護理的話題。主要也是因為她「放工後不想接觸護理專業。」。
「(同時,)澳洲的生活、文化差異、超市小事、英文 slang 更有趣,似乎能吸引觀眾好奇心」。
獲廣告商青睞反陷兩難
隨著她開始經營該頻道,觀眾的反應變得熱烈,令她已能從Youtube的機制開始獲得廣告收入,更獲廣告商青睞,要求她攝拍與廣告相關的短片。
我曾經有其中一條影片是講述澳洲英文俚語(Australian English slang),在發布後一個月便吸引了不少人觀看。之後,有一個語言學習應用程式(Apps)公司邀請我製作(第二條澳洲俚語影片)。
「當時我有兩種形式可選:一是整條影片完全介紹該公司的產品優勢;二是在影片中保留自己的內容(content),僅以三分之一的時間介紹公司或分享個人使用經驗(experience)。」

Credit: Polly Lung
在權衡過影片質素及觀眾的接受程度等因素下,Polly首先要求免費試用或課程(free trial or free lesson)以確保產品體驗良好,並決定三分之一時間介紹公司與個人使用經驗,剩餘部分仍保留她原本的內容。
部分觀眾對廣告敏感,Polly亦希望避免讓觀眾覺得影片完全是為了廣告而製作。
「突然間賣廣告...有些觀眾會很敏感,(質疑)你究竟是真心想做好YouTuber的工作、真心想教人英文,還是其實純粹為了賣廣告賺錢呢?」
「我想試了那個產品先...我認同的產品才會再賣廣告,希望那些觀眾不會只是覺得我只是為了廣告錢而拍片。」
「我也覺得那個產品還沒至於我可以拍一條十至二十分鐘的片,所以我就做了一些平衡,選擇只是用三分一的時間講產品,觀眾覺得不好看的,可以跳過那一段,不用逼著看二十分鐘只是講產品。」
「幸好,影片中涉及廣告的部分反而未引起負面反應。」
網紅「是非多」?
Polly認為,自己會視批評作為自己學習的機會,不過,有時在其頻視上亦會出現涉及「個人攻擊」的惡意批評。
「有時候令我最覺得有些敏感又或者奇怪,是一些p個人攻擊,例如會針對我的個人感情生活、或衣著(作出評論),我覺得這些都是針對我本人。」

Credit: Polly Lung
護士移澳更容易?
談及其移民經驗,Polly亦坦言,有別於其他職業技能移民,自己當初是「有幸獲得186 僱主擔保移民簽證(work visa, Permanent Resident)移民澳洲。」
我的 PR(永久居留)申請只用了三個月,比其他行業快很多。龍保𠊙 (Polly)
「我用 186 簽證(work visa, Permanent Resident),由雇主擔保(employer sponsor),只要完成一年全職工作,就能獲得 PR。」
「我朋友用 190 簽證也很快獲批。當時 COVID 前,我在香港進行面試,獲聘就已經拿到 PR,覺得很幸運。」

Credit: Polly Lung
Polly 亦認為其簽證容易獲評的部分原因,亦是澳洲長期缺乏護士:「尤其是 ICU、急症(critical care)及手術室(OT)護士。」
而她原本曾收到墨爾本(Melbourne)與雪梨(Sydney)的工作邀請,但最終選擇黃金海岸。
ICU壓力大但更具挑戰性
「因為喜觀這裡生活節奏較慢、環境舒適,亦有長長的海岸線(coastline)。」
Polly 在香港加入護理行列後,第一年的曾試過在兒科(pediatrics)工作,但很快就發現不適合自己。
她在第二年選擇進入深切治療部(ICU),雖然被時亦曾因工作壓力大而感到不知所措o,但她認為在 ICU工作、相較於一般外科或內科更具挑戰性。

Credit: Polly Lung
「ICU 的藥物種類繁多且危險性高,例如要向病人開升壓藥(inotropes,用作提升心跳),若未及時使用,病人的心跳可能會急速下降,情況非常危急。」
ICU 病人病情更複雜,包括創傷病人,如交通意外或自殺導致大量失血、及大手術後併發症病人(post-surgical complications),每一種藥物的使用都至關重要,每一刻都可能影響病人的生命。龍保𠊙 (Polly)
「此外,病人病情可能突然惡化,需立即插管(intubation)或使用高級呼吸輔助機(advance airway)等,並由呼吸器(ventilator)維持呼吸。這些治療往往需在十分鐘內完成,由於病人病情變化快速,工作節奏也配要極快。」
Polly 強調,ICU 對護士亦需要有批判性思維(critical thinking)。
「每個病人旁都有監測器(monitor),需即時注意血壓、心跳等生命表徵(vital signs)的異常,並分析病因。」
「例如,了解是否某位病人的狀況導致其他變化,或是否需抽血檢查,並迅速決定治療方案(treatment),任何數值或判斷都有可能直接影響病人的生死。」
除了藥物和生命表徵監測,ICU 護士還需指導病人及照顧家屬,Polly 認為,這種高度專業與緊張的工作環境,使 ICU 成為醫院中最具挑戰性與特殊性的部門之一。
亦因為工作更具挑戰性,令她「更喜歡這份工作,並一直任職至今。」
但作為ICU 護士,不免要接觸死亡。她最難忘是新冠疫情期間家人無法直接陪死者至「最後一刻」。
COVID(新冠疫情)期間,病人無法見家人臨終一面,需要透過玻璃或電話道別,我也會覺得非常心痛。龍保𠊙 (Polly)
*嘉賓言論只反映個人經驗,以上內容亦為一般性資訊、並非具體建議。如欲進一步了解與個人相關的移民資訊請尋找專業意見,或向閣下的律師或移民顧問查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