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聽完整播客系列

人物誌
「為什麼叫Winga Ding Ding?」
「因為電車的聲音就是『叮叮』嘛!」她笑說。
在社交平台上以發布電車司機日常的內容吸引粉絲的阿Wing表示,會開始活躍於社交平台的初衷是因為留意到網上沒有很多關於電車司機的內容,所以就忽發奇想,「不如就由我做開荒牛啦,所以就開始拍攝作為一種記錄。」
從迷惘到上軌道的契機
已在澳洲生活三十年的阿Wing,走上電車司機這條路,絕對不是一開始的計劃。
「華人家庭,小時候父母可能會希望我先有一張大學證書,不過人越大,父母就覺得『自己人生自己選擇』,其實照顧到自己已經好好。」
她有一個大學商業學位,畢業後在辦公室工作了六、七年,之後投考空姐職位成功,曾經飛過國內與國際線航班。
不過五年後,因 COVID 疫情突然癱瘓了全世界,她失去了這份於天空上翱翔的工作。那時的她感到非常迷惘。
「如果不是COVID,我可能到現在仍然會是一位空姐。」
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她得到一份政府合約工的機會,但內心的一團火還未熄滅,仍想嘗試一些新事物。
「我諗『試新嘢又唔會少咗塊肉,咁點解唔試吓?』」
於是,膽粗粗的她便遞交了電車司機的申請表。
「電車司機這個職位競爭非常激烈,幾千份求職信中,只有一人收到取錄通知。」
她第一次申請時音訊全無,但第二次終於成功入選,經過筆試、面試、體檢等程序,順利被聘請。轉眼間,她已在這駕駛座上駕駛了三年。
「每一架電車都有自己的靈魂」
阿Wing形容,電車司機的世界比外界想像中複雜得多。
「好多人以為揸電車就只係撳幾個掣,其實唔係。電車司機最難嘅地方係,除咗架車之外,好多因素都係自己可以控制嘅範圍之外。」
天氣、路面狀況、行人、交通燈、甚至其他司機的行為,都會影響一架電車準時與否及其安全程度。
「就算電車有延遲(Delay)不能準時到站,也不代表我們可以超速、衝紅燈、或者唔接客。唯一能控制的,是自己的電車及自己當下的判斷。」
她笑說,電車之間也各有性格:「即使係同一款型號的電車,可能有二百架,但每一架都唔一樣,好似有自己嘅靈魂。」

Credit: Supplied
從空姐到電車司機:職場技能無縫轉換
空姐這份工作包括七星期密集訓練,教會她如何在60秒內疏散乘客、如何在機艙著火時保持冷靜。這些經驗,阿 Wing 表示其實於電車司機需要有的條件是不謀而合。
「要有安全意識、應變能力、處理突發事件、以顧客為先的服務態度—全部都是共通點。很多人認為空姐就只是斟茶遞水,其實不然,要知道如何確保所有人的安全,跟足程序是極為重要。因為我要確保的不只我自己的安全,還有除了我之外,全部人的安全。」
電車司機的培訓為期六星期:兩星期於課室內吸收理論,四星期的實地駕駛訓練。
「我一入行時有人曾說過,電車司機這份工非常穩定,不過壓力也大。一次錯誤可能就bye bye。」
壓力是生而為人的必經階段,而阿Wing從電車司機這份工作中找到她的成就感—「當我準時將乘客安全送到目的地,就覺得自己完成了一項很有意義的任務。」
此行業女性司機比例與挑戰?
現時墨爾本女性電車司機約佔三成。
阿Wing表示,她也鼓勵更多女性入行,因為電車排班相對靈活,有助平衡生活與工作。
不過,要成為一名合格司機並不容易。
要能夠在每一站精準停車、掌握車速,甚至讓乘客幾乎「感受不到煞車的震動」,這些都是技術與經驗的考驗。
她笑言,雖然今年未能代表墨爾本於「Tram Driver Championship」出賽,但2027年墨爾本主場,她表示很可能會報名參加:「Never say never!」

Credit: SBS
最欣賞電車司機這份工作的地方?
問阿Wing最欣賞這份工作的地方,她想了想說:「好大使命感。能夠令乘客平安到達目的地,避開意外,就已經是最好的表現。」
社交媒體上的她,也希望打破大眾對電車司機的刻板印象。
「其實我原本以為亞洲女司機會有很多負面留言,結果沒有。」
不少粉絲來自美國,最主要是澳洲,他們都是公共交通工具的愛好者。
從商科學生到空姐、政府工,再到電車司機,阿Wing的職涯像她所駕駛的電車—即使前方路線早已鋪好,但仍需親手掌舵、有「執生」的能力。
在「叮叮」的聲音之中,阿Wing找到的不只是職業上的方向,更是屬於自己的人生節奏與軌道。
就如阿Wing所說:「每一架電車都有自己的性格,人都係,就俾大家做自己啦。」
SBS 中文堅守《SBS 行為守則》等政策,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歡迎在每天早上 9 至 11 時透過 SBS Radio 1 收聽廣東話節目及在每天早上 7 至 9 時收聽普通話節目,或透過 SBS Audio App 手機應用程式收聽直播、節目重溫及其他語音內容。按此進一步了解 SBS 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