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邦新道路稅勢在必行】 新舊能源車統一收費更公平?

Parramatta Road

Typically heavy traffic on Parramatta Road, Sydney at dusk. Source: iStockphoto / Kokkai Ng/Getty Images/iStockphoto

聯邦政府已承諾會引入新的道路使用稅計劃,據悉,主要向新能源車開刀,但亦有機會逐步取替目前從燃油抽稅的方式,到底這個新徵稅方式是否更公平?


詳盡節目:

政府敲定新道路使用稅勢

聯邦政府在坎培拉完成的三天經濟改革圓桌會議中提出十大關鍵稅改,其中之一正是逐步引入「道路使用稅」,向目前正雖享受免燃油稅「優惠」的電動車主徵收新稅。

而據初步了解,目前的新稅會分階段推行—先從「重型車輛」試行,再逐步擴展至私家車,而更廣泛的方案,亦會考慮按道路擁堵程度而實施的新定價模式,並希望透過某些價格的信號指示,引導駕駛者在何時何地出行,才能達致最具成本效益的效果。


雪梨車行Alta Group Artarmon 分店銷售總經理何凱旋 (Jason)參與本台《大眾論壇》環節時就指,相信目前的制度,主要仍針對「新能源車」。

「現行制度下,燃油車每加一公升油,政府都能從燃油稅中獲得收入,用於道路基建。然而,電動車車主則無需加油,自然也不會繳交燃油稅。」

隨着電動車市佔率逐步上升,政府擔心稅收基礎被侵蝕,於是提出道路使用稅,以確保公共基建開支來源穩定。
雪梨車行分店銷售總經理何凱旋

道路使用稅九月再議

據本台了解,外界對實際的收費安排仍有不少猜測,包括可能:
  • 按車主每年上報里程數課稅;
  • 按道路與時段差異收費:繁忙時段或特定公路可能更貴;
  • 按車重計算:車輛越重,對路面磨損越大,稅額越高。
政府已承認將在9月5日將開會討論「道路使用稅」問題,Jason亦認為,目前具體收費方式仍在討論階段,「(估計)最快可能要到2027年才實施」。

但他認為,若要普及使用「道路稅」,執行上將會更困難。雖然目前新車都會收集行車數據以回報車行,但舊車可能並不具備這些功能。他認為,新模式在技術上並非不可行,但卻涉及隱私、監管與跨州協調等挑戰。


隨著不少其他國家或地區前幾年積極鼓勵市民轉用電動車,而澳洲相對地較為缺乏推出大量的

優惠,加上新的道路稅安排,可能會扼殺電動車在本地的銷量。

Jason認為「政策可能會減慢增長速度,但不至於扼殺。因為長遠來看,傳統燃油車終將退出市場,消費者最後仍只能選擇電動車。」

網民對新稅有何意見?

在本台的Facebook專頁,網民對「道路稅」議題亦反應熱烈,主要集中在公平性與收費方式兩方面作出討論。

  • William Chung 直言,澳洲應效法紐西蘭,向所有車輛一律徵收「道路使用費」(RUC),並由稅局統一代收,以免爭拗。
  • Vincent C C Law 則認為,所有在道路上行駛的車輛都應被徵稅,這才是公平。但政府需要設計出一個可行的徵收方法,建議最簡單的方式是在續牌時強制上報行車里數,據此計算道路使用費。
  • Raymond Chan 認為,目前的燃油稅相對「簡單而公平」:「多用油、多用道路就要多交稅」。他質疑,如果新制度無法靈活地按行駛量調整,恐怕不如現行燃油稅合理。
  • Victor Lau 補充指,維州曾有做法,車主每年需上報里數並上傳照片,由當局計算應繳費用;但問題在於聯邦政府缺乏車輛行駛數據,可能需由各州代收,增加執行難度。
  • Desmond Chung 則回應指出,在新州,車齡超過五年的車輛需接受年檢,這可成為上報里數的渠道;新車則可透過保養時由車行代報。另他建議,以「車重」為額外徵稅依據,因為車身越重對道路的損耗越大。
  • 最後,有網民 Iss AC Han 則質疑:「單車計唔計?」
對於新稅項若普及至傳統燃油車,Jason則認為很難決定做法是否完全公平。

「電動車使用者在日常駕駛中省去了燃油支出,因此,引入某種形式的道路稅,也屬於正常的調整方向。」

但他同時提醒,部份貴價電動車,目前已需要支付豪華車稅(Luxury Car Tax),電動車車身的重量普遍比燃油車更重。
而在新州,每年的 registration(牌費)是根據車重計算的,所以電動車車主每年繳交的牌費,往往亦會比普通汽油車更高。

更多詳情,請收聽完整節目錄音。

*嘉賓及網民意見並不代表本台立場,所提供的資訊亦只可以用作參考,個別實際情況需要親自向有關方面查詢為準。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 SBS 廣東話 Facebook 專頁X 專頁Instagram 專頁,或訂閱 Telegram 頻道

SBS 中文堅守《SBS 行為守則》等政策,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歡迎在每天早上 9 至 11 時透過 SBS Radio 1 收聽廣東話節目及在每天早上 7 至 9 時收聽普通話節目,或透過 SBS Audio App 手機應用程式收聽直播、節目重溫及其他語音內容。按此進一步了解 SBS 中文。

分享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
【聯邦新道路稅勢在必行】 新舊能源車統一收費更公平? | SBS 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