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兩大航空公司 - 澳航及澳洲維珍航空將於下個月起禁止乘客在飛機上使用俗稱「尿袋」的便攜式充電裝置,同時,亦會推出多項新的電池安全措施。此舉相信是因為早前在國內外多次在飛機上發生因為這些充電裝置引起的火警有關。
其他變更包括限制充電裝置的容量,並要求乘客能夠方便取用及限制每名乘客可以攜帶充電裝置的數量。新的措施規定乘客不可在飛機上使用有關裝置充電,而澳航發言人亦證實,每名乘客在隨身行李中只可以最多帶兩個便攜式充電裝置上機,而每個充電裝置的容量不得超過 160 瓦時(watt-hours)。同時,如果充電裝置的容量超過100瓦時的話,亦需要先獲得航空公司批准才可帶上飛機。
澳航、澳洲連接航空(QantasLink)及捷星航空公司將於下個月(12月)15日起實施有關措施。而澳洲維珍航空更加會在下個月(12月)1號起便實施類似的措施。
澳洲維珍航空的首席營運負責人斯努克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新政策是出於安全考慮, 同時亦為了遵守國際的標準。
他在聲明中表示:『在世界各地有越來越多旅客攜帶鋰電池充電器。雖然這些設備在妥善包裝和處理的情況下通常是安全的,但新措施將會把與這些設備相關的任何潛在風險減至最低。』
不過, 斯努克表示,乘客仍可使用座椅上提供的充電接口為他們的電子設備充電。但澳航、澳洲連接航空及捷星則不允許乘客使用充電接口。
其實除了澳航及澳洲維珍航空之外,其他好像阿聯酋航空、新加坡航空、國泰、大韓航空及越南航空等多間國際航空公司經已禁止在機上使用這些流動充電裝置。而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FAA)亦早於9月向各航空公司發出有關鋰電池的安全警告。而早前, 各航空公司亦已經禁止乘客在托運行李中放置這些充電裝置。
而在今年7月,澳洲維珍航空一架由雪梨飛往荷伯特航班的乘客頭頂行李艙內,亦因為有關的流動充電裝置起火引起火警。澳洲運輸安全局 (ATSB) 表示,他們亦將會在短期內公布有關該事故的調查報告。
早前,在多個國際航班中,亦發生過多宗類似事件,包括上個月中國國際航空公司一架航班因鋰電池起火而需要在上海緊急降落。
另外,在今年初,南韓釜山航空的一架飛機在金海機場也因類似事件而發生意外。
澳洲運輸安全局表示,自從2016年以來,在澳洲境內或在澳洲註冊的飛機上,已發生過五宗在機上涉及鋰電池起火的事件。
澳洲航空服務員協會 (FAAA) 聯邦秘書奧圖爾一直要求制定更嚴格的法例,規管乘客在飛機上使用流動充電裝置。
奧圖爾又指出,乘客們必須明白,這些物品在飛機上是非常危險的,而航空公司亦必須遵守航空公司制定的規則。而現時所有航空公司都能夠統一有關政策,她認為是一件好事。
據聯邦航空管理局消防安全部經理奧克斯表示,鋰電池可能會發生所謂的「熱失控」,即是裝置會突然開始短路,而且溫度會越來越高,直到電池本身的結構損壞,到時,裝置會噴出電解液,並會出現火焰、濃煙和有毒氣體。
而國際航空運輸協會 (IATA) 的一項調查亦發現,有超過四成(44%)的乘客會攜帶流動充電裝置,同時,亦有超過八成(84%)的旅客有攜帶手機,另外,亦有六成的旅客有攜帶手提電腦。
澳洲競爭及消費者委員會 (ACCC) 表示,單在2020年至2022年間,涉及鋰電池的事故數量激增超過九成(92%)。同時,旅客平均亦會攜帶四部使用鋰電池的電子設備。
消委會自2020年以來,已發出17項回收流動充電裝置的命令,並警告指,現時市面上相信仍然有約 34,000 個有缺陷的充電器可能在使用中。大家如果準備在即將來臨的聖誕新年假期外遊的話,便要留意這些變動,同時,亦最好先檢查自己有那些電子設備是使用鋰電池,安全第一。詳情請收聽鄺美玲和梁焱剛的報道。
SBS 中文堅守《SBS 行為守則》等政策,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歡迎在每天早上 9 至 11 時透過 SBS Radio 1 收聽廣東話節目及在每天早上 7 至 9 時收聽普通話節目,或透過 SBS Audio App 手機應用程式收聽直播、節目重溫及其他語音內容。按此進一步了解 SBS 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