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食品縮水新招】除了加價、變細,仲有呢招

偵查報道分析了超過 11,000款 Woolworths 網站上的食品,並從中挑選出 47 款主要成分比例下降的產品。

偵查報道分析了超過 11,000款 Woolworths 網站上的食品,並從中挑選出 47 款主要成分比例下降的產品。 Source: Supplied / supplied/Sana karanouh

消費者過去巳經受「縮水式通脹(Shrinkflation)」影響,價格不變,但產品變小。而最近一項偵查報道更發現了一個新現象:「偷工減料式通脹(Skimpflation)」,所指的的是產品品質在不知不覺中下降,主要成分被減少或替換,但包裝與價格維持不變。


根據《澳洲廣播公司》的數據調查發現,超市中有數十款食品在成分標籤上出現主要原料比例下降的情況,而消費者可能毫不知情。

這些產品包括雪糕、肉類、蘸醬(dips)、果醬、穀物和包裝食品,通常不清楚具體是那些成份取代了減少的比例。

以 Carman’s 的「蘋果批澳洲燕麥棒」為例,燕麥比例從 55% 降至 45%,新增了膨化米(puffed rice),公司表示這是為了改善口感。

另一款 Chris’s「烤蒜鷹嘴豆泥」(Chickpea and Roasted Garlic Hommus),鷹嘴豆比例從 71% 降至 59%,但公司未有解釋原因。

澳洲廣播公司分析了超過 11,000款 Woolworths 網站上的食品,並從中挑選出 47 款主要成分比例下降的產品。

這些產品包括雪糕、穀麥片、蘸醬、果醬、即食餐與麵包等類別,而多數情況下,並不清楚主要成分被甚麼取代。

這些改變食品成份的現象,有外國媒體稱為「偷工減料」(Skimpflation

與「縮水」不同,企業不減少包裝容量,而是減少高成本成分的比例。
根據澳紐新食品標準局(Food Standards Australia New Zealand) 規定,食品包裝必須按成分重量遞減次序標示,並標出「主要成分」的百分比,例如燕麥片的燕麥比例、草莓乳酪中的草莓比例。

參與今次偵查報道的數據科學家 威廉森(Adam Williamson) 收集了 Woolworths 超過11,000種食品資料,協助澳洲廣播公司分析成份變化。

他表示經常追蹤 Coles 和 Woolworths 的產品價格,很多消費者都會在他的社交平台留言「這產品的成份變了」。

調查發現這些產品中,變化最大的是 Chris’s 芝士細香蔥鷹嘴豆泥 (Cheese & Chive),軟芝士的比例從 60% 降至 26%。

Connoisseur 雪糕的奶油成分也下降了 21% 至 28% 不等。

多數企業未說明被減少的部分由甚麼取代。

不過亦有產品如 Abbott’s Bakery表示,改配方是為了「改善口感與風味」。也有其他廠商指出,原料成本上漲與供應鏈壓力是主要原因,部分例子則是標籤或計算方式更新,而非實際更改配方。
至於出現這種偷工減料式通脹情況雪梨大學零售專家艾雪(Lisa Asher) 表示,通脹是最關鍵的因素。
她分析近年通脹高企,原料、包裝材料、電力成本都在上升。

為了避免提高價格,企業會選擇「重新調整配方(reformulation)」,減少昂貴成分、增加較便宜的材料。

她解釋這就像家庭煮食時「節省預算」,會減少高價食材,但盡量保持味道與營養。」

雖然改變了成份,但多數品牌向澳洲廣播公司表示,產品建議售價未改變而只有少數,如 Bega,承認因「持續的通脹壓力」而調高價格。

艾雪指出,大品牌更謹慎改變食品的配方,因為可能失去忠實顧客,至於對超市自有的品牌來說,風險較小。

她解釋零售商擁有整個網絡,即使顧客不滿,也可能改買其他自家產品。

而Woolworths亦回應稱,部份自有品牌確實更改了配方,以「保持低價」,又同時改善外觀與口味。

至於外界質疑有關做法是否有誤導消費者成份,澳洲國立大學行銷講師休斯 (Andrew Hughes) 指出,即使成份只小幅調整,也能顯著提高利潤,並形容這做法「相當不光明」」(sinister)。

「只要消費者察覺不到,企業就成功了。這就是所謂的『體驗門檻』(experiential threshold)改到你不會注意到的程度。」

他說,目前澳洲法律並未要求企業明確通知配方變更,若有標示,通常僅以「全新升級(new and improved)」等模糊字眼呈現。

另一方面喬治全球健康研究所 (George Institute for Global Health)研究員馬干雅 (Damian Maganja) 博士認為,減少主要成分後,往往會以食品添加劑取代,如瓜爾豆膠(guar gum)或麥芽糊精(maltodextrin),使產品更「超加工化」,長期下來可能增加健康風險。

他與消費者組織 CHOICE 都呼籲應提高透明度,讓市民清楚知道食物中真正的成分。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 SBS 廣東話 Facebook 專頁X 專頁Instagram 專頁,或訂閱 Telegram 頻道

SBS 中文堅守《SBS 行為守則》及《SBS 編採指引》,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歡迎在每天早上 9 至 11 時透過 SBS Radio 1 收聽廣東話節目及在每天早上 7 至 9 時收聽普通話節目,或透過 SBS Audio App 手機應用程式收聽直播、節目重溫及其他語音內容。按此進一步了解 SBS 中文。

分享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
【超市食品縮水新招】除了加價、變細,仲有呢招 | SBS 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