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本節目:
無牌經營凸顯監管漏洞
政府新措施已提高保障減少工程爛尾
業主簽約前應檢視三大要素
- 合同完整,列明公司 ABN/ACN。
- 查驗建築牌照是否有效,無欠款紀錄。
- 確認工程已購買建築保險。
墨爾本再有建築商宣布清盤,更被揭發負責人並無持有建築牌照,有業界人士提醒有一書合約並不等如安全,客戶簽約前應至少檢查三項重要的資訊。 Source: Getty / Justin Sullivan/Getty Images
主持
再次歡迎大家來收聽我們 SBS 早上的廣東話節目,來到大眾論壇的環節。各位好,我是梁焱剛。今天呢,也會在大眾論壇環節裡面,跟大家傾談一個大家都很關注的話題。最近大家經常提到樓宇、樓價、房屋供應等等的問題。不過今次,我們就再和大家聚焦於一個重點,就是——不知大家有沒有留意新聞?有沒有看到這個墨爾本建築公司 MJ Harris Group 上星期宣布清盤的消息?事後,其實有不少客戶向媒體表示,他們擔心自己可能會因此失去畢生的積蓄。同時,報導也揭發,原來有大量客戶發現這家公司的老闆其實沒有建築牌照。而公司出現債台高築、有工程未完成,法院也曾下令公司需支付未付工資等問題。除此之外,還接獲多宗有關「不履行合約」等投訴。不過,他們的客戶表示,他們不明白為何這家公司仍然可以繼續營業這麼長的時間,直到最近才宣布清盤。那麼,現時當局是否對這些小型建築公司缺乏合理的監管?這也是值得大家關注的問題。所以今天,我們的節目請到墨爾本資深建築顧問、YouTube 頻道 O'McDonald 的博主 Don Pan,和大家聊聊這個話題,提供一些建議。萬一大家真的不幸遇上一些建築商倒閉的情況,究竟是否會血本無歸?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跟進?先打聲招呼,Don Pan 你好。
Don Poon
Hello Ivan,你好。
主持
其實我們剛才提到這家 MJ Harris Group 宣布清盤的消息,他們也揭發,在這個個案裡,公司老闆是沒有建築業牌照的,但仍然可以接工程。我想先了解一下,現在在規管或法律上,這樣的情況是否真的可行?沒有建築牌照,是否仍可以開公司接客?
Don Poon
其實在墨爾本,凡是工程金額超過一萬澳元,就必須持有建築牌照。所以 MJ Harris 這個情況,是絕對不合法的。
主持
一直以來他們接到這麼多投訴,根據新聞報導,他們仍然能繼續營運、接工程。這是否反映出目前的監管制度存在很大的漏洞?
Don Poon
對於「無牌可接工程」這件事,簡單的答案是——監管制度確實有不足。不過情況也有點複雜。原因是許多裝修公司的持牌人與公司老闆是兩個不同的個體。如果有人有心誤導買家,無牌經營的方法確實有可能一段時間不被揭發。此外,澳洲人很多時會自己買工具做家居 DIY,所以像 MJ Harris 這類翻新廚房、車庫的小型工程,因金額不高,客戶容易掉以輕心,沒有深入查證公司是否有牌。至於監管問題,現時無牌經營的後果多為罰款。如果公司像 MJ Harris 那樣宣布破產,又同時涉及訴訟,其實根本無法追究,結果就欠缺阻嚇力。
主持
是啊,我們看到這次事件,其實就如你所說,在監管和阻嚇性上,都讓準業主缺乏信心。不過會否因此令監管當局或政府,未來更希望強化這方面的機制,杜絕沒有建築牌的公司經營?
Don Poon
坦白說,以前的監管確實有漏洞。以前若拖延工程,或無牌經營,其實很難追蹤。有時公司做完工程就倒閉,也很難處理。不過現在政府成立了一個新部門,叫做 BPC(Building and Plumbing Commission),前身是 VBA(維州建築協會)。改名後,他們推出了新條例,專門監管無牌經營或拖延工程等情況。
主持
那你覺得這些新措施,是否真的能讓制度更完善,令準業主有更多保障?
Don Poon
例如以前,一些工程拖延,公司未倒閉或剛倒閉的情況下,好像 MJ Harris 的業主,他們要等十八個月才知道公司倒閉。過去如果要找保險公司索償,必須等到建築公司破產、死亡或失蹤,業主才能啟動申請。這就導致像 MJ Harris 這類債台高築的公司,只要未正式倒閉,仍可接新工程。政府改革後,BPC 推出「維修令」(Rectification Order),賦予當局權力強制要求建築商維修或繼續工程。若建築商不遵守,業主可以直接向保險公司索償,毋須等公司破產。如果某建築公司經常被索賠,保險公司就會提高保費,甚至剔除高風險公司出市場,從而保障業主。
主持
嗯,希望這些措施能令市場更安全。我剛提到,很多人以為簽了合約就「白紙黑字」,安全無慮。但原來仍有可能遇到無牌公司。那業主在簽合約前應該注意什麼,才能保障自己?
Don Poon
我認為最重要的三件事是:一定要有合同、要有建築牌、要有建築保險。三者缺一不可。業主要確認合同裡寫明公司的 ABN、ACN(商業登記)及建築牌號。即使看到建築牌照,也要上官方網站查證是否過期、有無欠款。最重要的是建築保險,最好在落訂前就買。有些大公司會在付訂後一週內提供。合同上關於付款的條款也要清楚,例如工程達到某進度才付款,避免一開始就付太多。
主持
剛才提到,目前最大的漏洞是建築公司可能無牌經營。那如果屋主剛買了 home and land package,要找建築商合作,有沒有方法事先確認對方是否真的有牌?
Don Poon
有的。第一,查 builder 牌照。可上 BPC 官網 find a practitioner,輸入合同上的牌照號碼(通常以 DBU 開頭,後面六個數字),查有無過期。第二,查商業登記。上 ASIC(澳洲公司註冊處)搜尋 register,可看到登記資料、地址、歷史。第三,查建築保險。每間保險公司都有查詢機制,可看保額與日期。這三項都能在簽約時確認。
主持
那大家就記住了,要抄下這些細節。這樣一來,若要聘用建築商,就能查清楚對方有無牌照與保障。不過以 MJ Harris Group 為例,既然被揭發無牌經營,那保險公司會否以此為由拒賠?準業主要不要擔心?
Don Poon
因為他沒有牌,所以買不到保險。這樣的工程不受保險公司保障。這就是為何這些業主要靠媒體曝光,因為保險公司根本不會受理。
主持
那政府有沒有什麼機制可以幫助這些業主,讓他們拿回部分損失?
Don Poon
如果沒有買保險,公司倒閉,那就真的沒辦法,錢全都會沒了。
主持
那也太慘了。
Don Poon
所以我再三提醒,只要合同金額超過一萬六千澳元,必須購買建築保險。若公司倒閉、工程未完成或有嚴重缺陷,業主都能向保險公司索賠。一般保障額是三十萬。保險是現時買家的最大保障,一定要查清楚。
主持
這次事件雖是個別例子,但無牌經營確實令人擔心。幾年前也出現過建築商倒閉潮,當時因物料、人工、利息成本高昂,許多公司撐不住倒閉,尤其墨爾本最嚴重。很多戶主因此要另找建築商處理爛尾工程。這次事件是否只是個別?還是現時高成本問題仍未解決?會否令小型建築商更難生存?
Don Poon
建築成本與人工仍然高企,這也是許多人對建屋卻步的原因。其實倒閉潮也是市場「汰弱留強」的過程。現時環境雖對中小企業不利,但也是考驗實力的時候。相比兩年前疫情期間,現在的情況已改善,很多大公司已重回正軌。最近 HIA100 建築公司排名顯示,頭二十位公司的建築量比往年上升。中小公司應思考如何提升競爭力,才能在市場中生存。
主持
我們最擔心的,是房屋供應緊張。若有建築商撐不下去,部分項目可能胎死腹中。會否出現這種情況?
Don Poon
一定會有影響。政府希望盡快增加建屋量,但若市場環境艱難,建築商可能選擇觀望或減少接單,因為利潤少、風險高。若市場需求更強,才會鼓勵更多公司投入建屋。
主持
各地其實都有「汰弱留強」的過程,部分公司倒閉,也有新公司進場。不過似乎墨爾本情況較嚴重,為何會這樣?
Don Poon
墨爾本是一個競爭極激烈的市場。根據 HIA100,墨爾本仍是全澳洲最大的新屋建造市場,但競爭激烈,加上利息與政策環境艱難,令建築公司經營不易。很多有技術的工人與公司,寧願到其他州尋找機會,導致墨爾本的建築業發展相對停滯。
主持
在繼續和 Don 聊之前,我們有位聽眾劉女士來電。
聽眾
請問我買了一間新屋,一間房的門和木地板發生摩擦,刪不掉,這是誰的責任?
Don Poon
你說門和地板有摩擦,其實很容易修理,可以在底部放一張砂紙磨一磨。這通常屬於新屋的小問題,建築公司應可協助處理。
聽眾
但我沒有建築公司的聯絡,怎麼辦?
Don Poon
你這間屋是自己找公司起的,還是通過地產公司買的?
聽眾
我是通過地產公司買的。
Don Poon
那應該找地產公司。因為這不屬於結構問題,只是手工問題,建築公司已經交樓、轉名,就不再負責。但若是結構問題,新樓的建築公司仍需負責,可請經紀協助。
聽眾
好,多謝多謝!
Don Poon
是的。
主持
希望解答到劉女士的疑問。多謝 Don 這麼詳盡地和我們討論墨爾本建築業的情況,以及如何保障自己。希望下次有機會再談其他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