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本錄音:
前幾天在樓下跟朋友喝啤酒,要 16 元一杯。

我自己本身亦心郁郁。
READ MORE

新報告:全澳兩成家庭「嚴重糧食短缺」 有工作也非保障

一個澳洲員工薪水等於十個菲律賓員工。

本地機構研究指,超過一半的十八至三十五歲澳洲人考慮為住屋成本移居海外;有本地年輕律師擔心,情況將加劇澳洲技術短缺。 Source: AAP
前幾天在樓下跟朋友喝啤酒,要 16 元一杯。

我自己本身亦心郁郁。

新報告:全澳兩成家庭「嚴重糧食短缺」 有工作也非保障

一個澳洲員工薪水等於十個菲律賓員工。
主持
再次歡迎大家收聽我們 SBS 早上的廣東話節目,來到〈大眾論壇〉的環節。各位好,我是梁焱剛。可能大家有留意新聞,也看到 Home in Place 的最新研究顯示:超過一半、年齡介乎十八至三十五歲的澳洲人,正考慮為了更便宜的住屋安排而移居海外。其實在受訪者當中,有一成六人表示他們「已經肯定不會這樣做」。 今天【大眾論壇】請到新洲禾木律師事務所的江名揚律師(Johnny),從年輕人及律師兩個身份,探討在這個趨勢之下,大家如何看待住房壓力問題;又是否需要擔心若大量澳洲人離開,尤其是年輕勞動力,澳洲會否面對勞動力不足。政府又應否調整移民及住屋政策以緩解問題。同時歡迎大家來電 1300799323,或傳短訊至 0448799323 參與討論。若你有移居海外或移民相關的問題,亦可向江律師請教。先和江律師打聲招呼——江律師你好。
江名揚律師
你好 Ivan。
主持
剛才提到這份報告,其實都關你事,因為你亦是三十五歲以下的年輕人。現在有大量受訪者認為,因住屋安排需要考慮,甚至決定移居海外。你在業界,或自己朋友圈,會否也見到、聽到這些聲音?有人因為這個原因離開澳洲嗎?
江名揚律師
都挺多。除了想移民來澳洲的人通常不會那麼快走,但很多本地年輕人——十八至三十五歲、年輕專業人士——不少都想過移居其他國家,甚至已有不少人走了。我身邊大概二十五%朋友已經去了其他國家。做專業工作的,有些去了發達國家;有些想放鬆,就去鄰近地區,例如印尼,享受一下,其實都不少。
主持
你自己呢?作為年輕律師,雖然你的工作人工可能較優渥,但是否同樣感受到物價與生活開支帶來壓力?如果有機會外闖,你會否也考慮?
江名揚律師
我自己也心動。生活壓力比以前高了很多,而工資並無同比上升。簡單說,一盒超市紙巾以前九十九仙,現在二元,貴了一倍,但人工沒有升一倍。住房更難。日常方面,例如吃飯、喝啤酒,前幾天跟朋友下一樓喝啤酒要十六元一杯,也不太合理。很多人會想:既然澳洲那麼貴,不如去印尼住一下;或用工作假期去其他國家,轉換心情,體驗新生活。即使物價差不多,也當試新事物。
主持
這壓力不止年輕人才有,不過年輕人更難置業,成為主要壓力源。剛才你也說澳洲生活開支令居民壓力增大。很多人問,是否要擔心勞動力「空洞」?日後會否面對年輕勞動力不足,甚至嚴重不足?
江名揚律師
這問題一直存在。低技術未必普遍不足,但最擔心是本地年輕人:土生土長、有本地技能與文化,更能融入、回饋社會;但這一群在走。唯一方法往往是引入外來移民。現在情況更嚴重。企業為避免員工拿工作假期辭職去歐洲,有的直接准許 Work From Home,在歐洲上班、澳洲發薪;大企業與中小企都有見過。
主持
你說的是 Digital Nomad(數碼遊牧)。他們在哪兒辦公對公司影響不大,歐洲或亞洲也可為澳洲工作。你覺得這會否成為澳洲公司的新常態?企業準備好了嗎?
江名揚律師
COVID 期間已把線上工作政策與基建、科技都做起來。團隊在悉尼一起上網、或一半在美國、一半在歐洲,同步上線,影響不大。
主持
若工作性質允許可以,但服務行業等需真人在場;IT/資訊科技是否較常態?
江名揚律師
會。我擔心的是:既然允許員工在歐洲或美國遠距工作,為何不直接在較便宜國家請人、支付當地人工,可能省七成?很多大企業已做:不用澳洲本地員工,轉去菲律賓;一個澳洲員工薪水等於十個菲律賓員工。生產力是否等於十倍是另一題,但這確是我對澳洲員工的擔憂。再加上本地勞動政策加強員工保障,會否令更多企業把可外包的工種移往海外?即使嫌文化不合,也可去英語地區但較便宜的地方,例如美國中西部、南非、東歐等,比澳洲便宜一倍,甚至六成。 當然,線下工作要真人,便只能靠移民政策吸引外來人手,或調整福利與勞動政策,令更多人願意出來上班。
主持
在國際地位或法律安排上,對於想離開本地、以澳洲身份在外國生活的人,澳洲人是否較容易做到?
江名揚律師
相對容易。尤其十八至三十五歲,澳洲與多國有打工度假協議。早前澳洲與英國簽自貿協議,令澳洲人去英國打工度假年齡上限由三十歲提升至三十五歲,很多朋友拿這簽證去英國住兩年。其他如印尼、北美等,也有較容易取得的簽證安排,對澳洲人不難。
主持
若住兩、三年不難;但若更長期呢?澳洲人相對是否也容易?
江名揚律師
長期可不斷續簽的選項不多。針對澳洲人的特別就業或移民政策,主要見到美國對澳洲有澳洲特別簽證安排;只要有僱主擔保,免抽籤,直接批兩年工作簽證、可換僱主、費用較低,且可無限續。
主持
不是鼓勵大家離開,只是提供法律資訊。同時澳洲也有人移入,近年移民政策多有變化,愈加注重技術移民,例如所謂 National Innovation Visa(國家創新/創意簽證),希望吸引人才。這些政策在今年、近一兩年,對補充勞動力成效如何?
江名揚律師
整體算可以,但 NIV 簽證條件頗苛刻,較上代「全球人才」簽證難度幾何級上升,主要是吸引超高端人才帶領產業升級。要解決勞動或技能短缺,仍以僱主擔保、學生簽證,及短期以擴大打工度假為主。澳洲對來源國分散;例如與英國、印度的自貿安排,給部分高端人才配額。現屆政府更著重推動僱主擔保(如 482 技能短缺簽證)。
主持
所以未來政策仍會關注勞動力與技術移民?
江名揚律師
是。勞動與技能短缺是長年問題,木工、西廚等缺了十多二十年仍在缺。政策雖調整,但不少人拿到身份後不做原工種,短缺延續。
主持
見到這麼多勞動力流失,政府有無方法處理?
江名揚律師
較難。因為生活成本上升、生活水平下降。
主持
開支又大了。
江名揚律師
房價又貴了。這些很難立刻解決。只能改善民生,人才不會走。
主持
希望政府聽到,盡快想方法解決民生,因這關乎勞動力與大家對澳洲的歸屬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