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家等你Call】肺脾腎氣虛表徵不同 頭頂生瘡和濕疹有良方

pexels-ivan-samkov-8964120.jpg

隨著年紀增長,人出現氣虛的情況會多起來。這其實也是一種退化的表現。 Credit: Pexels/ Ivan Samkov

很多上了年紀的人,都會出現氣虛的表徵。究竟甚麼是氣虛?


收聽完整播客系列

醫家等你CALL

在本集【醫家等你Call】裡,溫楚良邀請到雪梨中醫師陳曙儀和大家談談氣虛的原因和有甚麼應對的方法。

陳曙儀醫師指「氣」是一種看不到的東西,但大家都知道它的存在。
pexels-alex-green-6626033.jpg
「氣」是一種大家觸摸不到卻又存在的東西。
她以空氣和電力作比喻,而氣在我們體內雖然看不到,但一個人有力與無力、五臟六腑的功能孰好孰壞,大家確實可以感到它的存在。

陳醫師解釋,一個人如果氣虛,也即是某些功能失調。 從中醫角度看,氣虛可分為肺氣虛、脾氣虛和腎氣虛等。

如果大家走幾步路,或是走不及一百米的平路便要坐下休息,這表明肺氣非常弱。

脾虛的人一般不能吃多,也即是說消化系統欠佳,食物養分吸收困難,或吃了食物很容易便拉肚子。
pexels-cottonbro-6848392.jpg
脾虛的人一般消化系統欠佳。 Credit: Pexels/ Cottonbro Studio
還有腎氣虛便是腰痠腳軟,多夜尿、不能忍尿,有些女性收了月經後會滲尿。這些可能是退化的表現。

至於中醫通常用有哪些治療氣虛的方法?

另外,有聽眾致電指自己頭部會生一些小瘡,大概不及一粒芝麻大小。另一位則受到濕疹 (eczema) 困擾,十分痕癢,究竟可以如何對付?

詳情請點擊收聽這節 【醫家等你Call】。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 SBS 廣東話 Facebook 專頁X 專頁Instagram 專頁,或訂閱 Telegram 頻道

SBS 中文堅守《SBS 行為守則》等政策,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歡迎在每天早上 9 至 11 時透過 SBS Radio 1 收聽廣東話節目及在每天早上 7 至 9 時收聽普通話節目,或透過 SBS Audio App 手機應用程式收聽直播、節目重溫及其他語音內容。按此進一步了解 SBS 中文。

分享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