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分鐘的秘密】澳洲夏令時間的前世今生

今集《數字大意義》一起來探討這「60分鐘」的意義。

今集《數字大意義》一起來探討這「60分鐘」的意義。 Source: AAP

今個星期日 10 月 5 日 凌晨兩點,維州、新州、南澳、塔州及首都領地,一齊「撥快一個鐘」,踏入夏令時間。


收聽完整播客系列

數字大意義

每年十月,澳洲部分州份會在凌晨兩時將時鐘撥快一小時,進入夏令時間。這「消失的 60分鐘」表面上只是縮短了睡眠時間,然而其背後卻蘊含逾百年的歷史脈絡,並且涉及能源、經濟、健康與社會制度的討論。

夏令時間的構想最早由新西蘭學者於十九世紀末提出,旨在更有效地利用日光。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澳洲與其他國家一樣推行夏令時間,以減少能源消耗。

二戰期間,澳洲亦曾全國性實施。戰後一度停止,直至1967年塔州因能源緊張再次採行,並獲得一定程度的社會接受,之後其他州份陸續跟進。

時至今日,新州、維州、南澳、塔州同首都領地仍然保留夏令時間,但昆州、西澳及北領地則不採納。

事實上,夏令時間爭議從未停止。支持者認為,夏令時間能延長晚間活動的日照時段,從而促進戶外休閒與消費,對零售及旅遊業有利。

反對者則指,時間的突然調整會擾亂人體生理節奏,影響睡眠質素,而節能效果亦備受質疑。

更為複雜的是,由於部分地區實施、部分地區不實施,導致澳洲全國在夏季實際出現多達五個時區,為跨州工作與交通往來帶來額外挑戰。

值得一提的是,亞洲地區亦曾有類似嘗試。中國於1986至1991年間曾實行夏令時間,並指能節省能源,但南方地區因日照變化有限而收效不彰,最終於1992年正式廢止。香港則在1941年首次推行,在日佔時期更與日本同步全年實施。

因此,這「60分鐘」並非單純的時間調整,而是能源政策、社會習慣與健康爭議的縮影。它提醒我們,時間並非自然絕對的存在,而是人類社會因應需要所作的制度性安排。

請收聽今集《數字大意義》。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 SBS 廣東話 Facebook 專頁X 專頁Instagram 專頁,或訂閱 Telegram 頻道

SBS 中文堅守《SBS 行為守則》及《SBS 編採指引》,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歡迎在每天早上 9 至 11 時透過 SBS Radio 1 收聽廣東話節目及在每天早上 7 至 9 時收聽普通話節目,或透過 SBS Audio App 手機應用程式收聽直播、節目重溫及其他語音內容。按此進一步了解 SBS 中文。

分享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
【60分鐘的秘密】澳洲夏令時間的前世今生 | SBS 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