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事(1月26日)

今日澳洲日,當局公佈年度傑出澳洲人和傑出長者、青年及本地英雄獎得主,以及授勳名單。

2023 AUSTRALIAN OF THE YEAR AWARDS

身體形象倡議人士、作家兼演說家布琳姆菲特(Taryn Brumfitt)獲頒年度傑出澳洲人。 Source: AAP / MICK TSIKAS/AAPIMAGE

身體形象倡議作家獲年度傑出澳洲人獎

2023年度「傑出澳洲人獎」獲獎名單公佈,身體形象倡議人士、作家兼演說家布琳姆菲特(Taryn Brumfitt)獲頒最高榮銜。

布琳姆菲特是 Body Image Movement 身體形象運動嘅創辦人,在2016年推出名為《擁抱》的紀錄片,探討身體形象、社交媒體及女性如何看待自己。

他在昨晚的頒獎儀式上呼籲國家專注目前面對的重要問題。「大家生命的目標不是和自己的身體作戰。大家都共同面對著一些當今最富挑戰性的環境、人道和社會問題。不如少花時間去討厭自己的身體,而將時間投資在共同應對這些挑戰。」

年度傑出長者、青年及本地英雄獎公佈

2023年度傑出長者榮銜由人權及社會公義倡議人士卡瑪(Tom Calma)教授獲得,而澳洲國家足球隊員馬比爾(Awer Mabil)獲頒傑出年青人獎。

本地英雄獎由創辦錫克教慈善團體 Turbans 4 Australia 的辛格(Amar Singh)獲得。

總理艾巴尼斯讚揚獲提名者勵志的品格。「這批環球明星、本地英雄、年青的澳洲人以及有豐富年資人士,來自不同背景、來自澳洲大陸各地。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質素,就是都能夠激勵我們。」

【澳洲日】1047人獲授勳 包含9位華裔得主

另外,澳洲總督赫利(David Hurley)公佈澳洲日授勳名單,1047名國民獲殊榮 ,今年女性佔比例再創新高。有354名女士獲授勛,佔48%。

獲授勳者來自不同領域,包括社區服務、國際關係、公共服務、經濟商務、法律、環境保護、醫學、教育、資訊科技、工程、多元文化事務、媒體、宗教、旅遊業等。

而最高年齡為102歲,年齡最小的37歲。今年至少有9位華裔得主

【澳洲日爭議】全國舉行遊行活動反對

與此同時,全國各地的原住民社群今日舉行遊行活動,抗議將本地殖民化的日子定為全國公眾假期。

澳洲自從1994年開始每年1月26號被定為公眾假期。

青年社工及精神健康倡議者Brooke Blurton昨晚在NITV電視台的日落儀式上表示,這個並非值得慶祝的日子

他說:「大家都知道這個日子代表甚麼,而在不同時間會有不同感受。我知道今日覺得1月26日是哀悼的日子,是沉重一日。我相信將來會有一個日子可以和這些分開。」

新州鄉鎮首次不在今天慶祝澳洲日

新州中西部有4,000人口的鄉鎮 Wellington 昨晚舉行澳洲日慶祝儀式,首次不再1月26日舉行。

大概300人在黃昏33度的氣溫下參與,一個慢慢移動的煙熏儀式在人群之間進行。

Dubbo地方政府指,改變慶祝日期是承認鎮內的原住民人口,以及避免在日間最炎熱的時候舉行。

分析:工人加薪7千元才能追上通脹

有分析指,工人需要加薪大約 7000 元,才能追得上生活開支上漲。

金融平台 Canstar 的分析顯示,一般年收入 92,030 元的工人需要加薪7178 元,才能追上通脹步伐。

Canstar 理財專家Effie Zahos表示,轉工可以取得更高薪金,他又指出,根據求職網站 SEEK 的數據,12 月份每份招聘廣告的申請人數上升超過一成。

她總結說,許多澳洲人都考慮在 2023 年轉工。目前工資一直穩步上漲,但就遠低於快速上升的通脹率,以致實際工資出現創紀錄的下跌。

維州動物保護組織籲禁獵野鴨

維州野生動物協會呼籲當局禁止捕獵野鴨,2023年捕獵季節即將開始。州政府表示會經過詳細考慮再作出決定。

多個州份已經禁止捕獵野鴨,包括西澳、昆州和新州,而西澳在1990年代已經實施禁令。

去年有超過26萬隻野鴨被合法射殺成為獵獲物。

共享汽車服務的電動車數目增加

在澳洲,使用 Uber 汽車服務的乘客,乘坐電動車的次數在半年間增加了一倍。

Uber公佈數字之前,曾經證實正在設計成本較低,而特別適用於共享汽車服務的電池推動汽車

業內專家認為Uber投資在綠色運輸是「正確方針」,但認為 Uber司機需要更多經濟援助才可以升級到電動車。

Uber一名發言人表示,自從2021年7月,駕駛電動車的司機數目增加了差不多9倍。

當局或強制網上約會平台改善安全

當局警告,約會程式提供者必須要切法維護澳洲婦女的安全,否則就要採取強制措施。

其中一個考慮中的方案是在業內引入保障用戶安全的目標,但不會明確列出程式提供者必須採取的行動。而如果提供者無誠意,就可能會實施強制守則。

通訊部長魯能(Michelle Rowland)向澳聯社記者表示,當局向程式提供者講明,如果他們達不到政府期望的標準,就要動用規例和法定的機制。

昨日魯能在雪梨同各州及領地廳長、業內代表、反對暴力倡議者,就約會程式的安全問題舉行會議。

教宗譴責否認納粹大屠殺人士

澳洲政府正面對猶太人社區越來越大的壓力,要求拒絕美國讓說唱歌手Kanye West入境。教宗方濟各對否認猶太人曾被納粹大屠殺的人,提出譴責。

教宗在梵蒂岡的每周公開接見活動中說,很重要的是要記住納粹大屠殺,讓反猶太主義成為過去。

「1 月 27 日是納粹大屠殺受難者國際紀念日,大家既不能忘記,亦不能否認有數百萬猶太人和其他信仰的人曾經被屠殺。唯有首先消除助長大屠殺的仇恨和暴力根源,大家才可致力建設友好的情誼。」

美國宣佈向烏克蘭提供先進坦克

美國宣佈會向烏克蘭提供31輛M1艾布蘭(Abrams)主戰坦克。

總統拜登在白宮發表簡短講話時形容,美國提供的是世界上最有實力的坦克,可以加強烏克蘭保衛領土的能力及實現戰略目標。

「正如國防部長奧斯汀將會告訴大家,裝甲能力是至關重要。所以美國至今已承諾提供數百輛裝甲車,以援助烏克蘭,其中包括上周五宣佈的500多輛裝甲車,今天我宣佈美國會再向烏克蘭運送31輛艾布蘭坦克。」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讚揚美國的決定,但就表示需要美國急切運送坦克。

德國鬆口向烏克蘭提供主戰坦克

德國亦宣佈計劃向烏克蘭運送重型坦克。過去幾個月,烏克蘭一直呼籲西方為烏軍提供主戰坦克,以增強實力突破俄軍防線。

德國表示,會從庫存中撥出14輛豹2型主戰坦克運往烏克蘭,同時亦批准其他盟國提出的同樣要求,目標是要為烏方迅速組建兩個坦克營。

短期內亦將開始在德國境內訓練烏克蘭士兵操作坦克,以及提供後勤、彈藥和系統保養的支援。

德國發言人指,他們將很快開始訓練,並且很快確定補給路線,「第一批坦克將在大約三個月內運送到烏克蘭。」

其他擁有豹2型坦克的國家可能亦會追隨德國的決定,挪威已宣佈將向烏克蘭提供數量不詳的同類坦克。

港貨船在日韓公海沉沒 至少2人死亡

一艘載有22人的香港註冊貨船在日本附近沉沒,死亡人數升至2人。中國駐福岡總領事律桂軍說,中方高度關注該宗海難事故。

中國駐長崎總領事館早前指,事件中有5人生還,9人仍然失蹤。南韓海警就指有14人獲救,其中9人尚未恢復意識;餘下8人失蹤。日本海上保安廳、自衛隊以及南韓海警繼續搜救,但海面風高浪急,阻礙救援進度。

載有木材的涉事貨船「金田」號前晚11時許,從馬來西亞開往南韓仁川期間,在接近長崎縣的公海遇險,全部船員登上救生艇。貨船隨後沉沒。

船上22人包括14名中國船員和8名緬甸船員,當中4名中國船員和1名緬甸船員被一艘中國船隻救起。

南韓政府及學術機構網站遭中國黑客攻擊

南韓12間學術機構的網站日前遭到中國黑客攻擊,有關的中國黑客組織亦企圖入侵南韓政府的網站。

南韓韓聯社報道,文化體育觀光部官員證實,在春節假期期間,該部門的網絡安全中心負責管理的部分機構遭到非法接入,系統通過監控功能自動進行切斷。

報道指,政府雖然未查明發動今次攻擊的黑客,但從中國黑客組織的預告及IP地址等推斷,兩次攻擊都屬同一組織所為。

中國黑客組織「曉騎營」早前預告,會對南韓國家機構進行網絡攻擊,並聲稱在春節假期前後,已對南韓70間教育相關機構的網站,發動黑客攻擊,並將公開從南韓公共機構官網竊取的數據。

英國亞馬遜員工首次罷工要求加薪

英格蘭中部的跨國電商亞馬遜公司的倉庫工人因爭取加薪而罷工。

今次是亞馬遜員工首次在英國進行罷工行動,目前英國正因通脹飆升而經歷自前首相戴卓爾夫人 (Margaret Thatcher) 以來最嚴重的罷工浪潮。

煤氣工人及普通勞工總工會發言人Stuart Henderson表示,英國員工需要與美國員工的薪酬看齊。

「英國亞馬遜工人要求的工資是每小時 15 英鎊,原因是看到美國發生的事情而作出的決定。工會看到美國亞馬遜管理層四處遊說工人,告訴他們不需要工會,因為他們每小時已有 15 美元的薪金, 現在已提高到 18 美元。」

「而英國工人的工資則遠遠落後,目前在這個倉庫工作的工人薪金是每小時 10.5 英鎊,工會只想拉近他們與美國同事之間的薪酬距離。」

西班牙男子涉寄炸彈包裹被捕

西班牙警方拘捕一名男子,他涉嫌向首相桑切斯以及美國和烏克蘭駐當地的大使館,寄出6封裝有爆炸品的包裹。

疑犯是一名 74 歲的退休男子,當局未有公佈他的名字。

內政部指,6 個裝有爆炸物的包裹在11 月 24 日至 12 月 2 日期間寄出 。部份是在去年11月寄給首相桑切斯,以及烏克蘭駐當地大使館,導致使館一名職員輕傷。

內政部表示,不排除有其他人參與或影響疑犯這樣做。疑犯將於當地星期五在高等法院提堂。

體育消息

澳網賽事,前一哥祖高域昨晚以6:1, 6:2, 6:4 直落三盤擊敗俄羅斯好手魯布列夫 ,晉級四強,賽事只是為時兩個多小時。

祖高域在四強賽事將會與美國好手保羅對壘,爭取是否可以贏得創紀錄的第 10 個澳網冠軍頭銜。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廣東話節目 Facebook 專頁MeWe 專頁Twitter 專頁,或訂閱廣東話節目 Telegram 頻道

SBS 中文堅守《SBS 行為守則》及《SBS 編採指引》,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作為一個公共服務廣播機構,SBS 的主要作用是提供多語種媒體服務,為全體澳洲人提供資訊、教育性及娛樂性內容,並與此同時反映澳洲多元文化社會的特色。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電台節目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按此進一步了解 SBS 中文。

分享

Published

By Jennifer Mok, Elsa Tsang
Source: SBS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
今日大事(1月26日) | SBS 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