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今年峰會亦被譽為是十年來最重要的一次峰會,有專家指,今次是應對全球暖化行動「成敗攸關的十年」。而今次峰會距離各國簽署限制全球碳排放的《巴黎氣候協定》已有十年的時間。
不過,在峰會舉行前,在貝倫市亦進行了抗議活動,要求與會人士必須正視全球暖化的問題。樂施會巴西行政總裁桑提亞哥表示,大家對這次峰會均寄予厚望。
她表示:『我們向全世界發出呼籲:是時候作出改變了。我們覺得世界各國領袖似乎還在睡覺,但全球正處於水深火熱之中。所以,是時候作出改變,請各位醒醒吧。』
聯合國氣候峰會是由近200個簽署了氣候公約的國家每年舉行為期一周的會議。雖然所有締約國和觀察員都一致認為,各國是迫切需要採取行動,但大家對最終能達到多大成效仍然存疑。其中一個原因,是全球三大碳排放國—中國、美國和印度的領袖均不會出席今次會議。
美國總統特朗普在9月的聯合國大會上亦明確表達了他的立場。
他說:『氣候變化,無論升溫或降溫,氣候變遷始終存在。而我認為,這是有史以來對全世界的一個最大騙局。 』
與此同時,舉行會議的地點亦引來爭議,巴西當局為了讓貝倫市能夠舉辦這場峰會,當局需要清理附近一小片的亞馬遜雨林來建造道路, 此外,巴西仍然在不斷發放新的石油及天然氣的勘探許可證。
更諷刺的是,11月5日也是巴西班托羅德里格斯水壩(Mariana dam)決堤的十周年紀念,而該次事件,亦是當地史上發生過的最嚴重環境災難。
保護森林將會是今年峰會的重要議題,而日前亦經已展開了一項全球基金,為發展中國家保留的每一公頃森林提供資助。而巴西亦會與其他領袖共同制定一項計劃,對發展中國家的氣候融資規模擴大到1.3兆億元。
除此之外,峰會當然會重點關注減排目標。根據《巴黎協定》,195個國家同意將全球氣溫升幅,限制在比工業化前的標準在攝氏1.5度以內。但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經已發出警告,指全球已經處於升溫幅度達到攝氏1.5度甚至更高的水平。
綠色和平組織的澳洲太平洋地區峰會負責人布拉德肖(Simon Bradshaw)表示,如果把所有國家的氣候計劃加起來,最終的升溫幅度約是低於攝氏3度,而情況是災難性的,因此他認為各國需要一個排放曲線, 能夠令升溫的幅度更快和更大幅度地下降。
另外,今年亦是《巴黎協定》的簽署國需要提交更新後的溫室氣體減排量目標的一年,以便能夠達致原先訂下的標準,但只有三分之一的締約國提交了目標。
至於澳洲的目標,是到2035年將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百分之62至百分之70,略低於歐洲希望能夠減少百分之66至百分之72.5的目標。
同時,早前,國家黨宣布放棄在2050年實現溫室氣體淨零排放的承諾,令兩黨聯盟內部在能源政策上出現嚴重分歧。
而自從國家黨宣布有關舉措以來,自由黨一直被外界質疑他們是否會效法國家黨放棄2050年的淨零排放目標。事件亦令外界忖測自由黨領袖利蘇珊的地位岌岌可危。究竟自由黨最後會如何處理這個問題? 詳情請收聽鄺美玲和梁焱剛的報道。
SBS 中文堅守《SBS 行為守則》等政策,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歡迎在每天早上 9 至 11 時透過 SBS Radio 1 收聽廣東話節目及在每天早上 7 至 9 時收聽普通話節目,或透過 SBS Audio App 手機應用程式收聽直播、節目重溫及其他語音內容。按此進一步了解 SBS 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