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展中的工作】如何作為技術移民融入澳洲資訊及通訊科技行業?

WIP_ICT_stock_pop.jpg

技術移民在澳洲尋找資訊科技工作會遇到甚麼挑戰?

本集節目帶大家了解技術移民在澳洲資訊科技(ICT)行業中如何克服挑戰,從搵工、建立本地經驗,到擴展人脈網絡,最終在科技職場中站穩腳步。


本文摘錄自《進展中的工作》(Work in Progress),屬於《解「識」澳洲》系列,分享一班技術移民如何在澳洲建立有意義的職業生涯,並提供實用貼士。想聽更多勵志故事與專家建議,記得收聽整個系列。

今集我們帶大家了解維沙爾(Vishal)的故事,看看他如何突破重重關卡踏入澳洲的 資訊科技職場;同時亦帶來專家意見,講解技術移民可以如何跨越障礙、建立人脈,並在事業上取得成功。

為何澳洲的資訊科技行業那麼依賴移民?

移民是推動澳洲資訊及通訊科技(ICT)行業發展的主要力量,佔整體從業員超過三分之一—是全澳各行各業中比例最高之一。在軟件及應用程式開發領域,更有三分之二專業人士是移民,其中以印度為主要來源國,他們為行業帶來寶貴的技能及國際視野。

澳洲蓬勃發展的資訊科技行業高度依賴移民人才,但即使是合資格的專業人士,好像來自印度的數據分析師維沙爾(Vishal Mittal),都曾經投遞超過 80 份履歷,才搵到第一份工。
Vishal Mittal at Canberra University during his Masters in Data Science.jpeg
維沙爾在攻讀堪培拉大學(University of Canberra)數據科學碩士課程期間的相片。

澳洲資訊科技行業的未來怎樣?

隨住人工智能(AI)及量子計算等新興科技的出現,澳洲到 2030 年將需要數以百萬計的科技人才。但目前的需求遠遠超過供應。

澳洲電腦學會(Australian Computer Society, ACS)移民途徑總監貝琪.格雷格(Betsy Gregg)指出,這些數字反映出機遇及緊迫性兼而有之。
我們知道,今日見到的技能短缺,未必會是未來所面對的技能短缺。
貝琪.格雷格

技術移民在澳洲搵工面對甚麼挑戰?

很多技術移民,即使擁有強大學歷背景,仍然面對意料之外的困難。雖然有 56% 的 ICT 移民擁有學士學位,46% 更達到研究生程度,但仍有部分人要等足兩年才搵到與自己專業相關的工作。
Jiaranai Keatnuxsuo, an AI architect based in Perth.jpg
位於珀斯的人工智能架構師卡拉奈.基努索(Jiaranai Keatnuxsuo)亦有類似經驗。
以維沙爾為例,他以前在印度古吉拉特邦(Gujarat)已經是一名成功的軟件工程師,生活穩定、收入可觀,原本沒有甚麼理由離開,唯一推動他的就是「追求更高的志向」。

澳洲提供事業發展機會、世界級教育體系,還重視工作與生活平衡。

他入讀了堪培拉大學兩年制的數據科學碩士課程,疫情期間在印度遙距上課,直到 2022 年終於獲得學生簽證來澳。

但這次轉變不只是換個地方住,他說:「這裡的空氣真是好得難以置信……我連藥都不用再服。」

儘管擁有高學歷,維沙爾連一份兼職都找不到,原因是「你太高學歷了,不適合這份工。」

在 2022 年 12 月至 2023 年 4 月之間,他一共投遞咗 80 份履歷,只獲得兩次面試機會。第一次視像面試更可以說是「災難級」。

他憶述:「鏡頭一開,我整個人即刻緊張到講不出聲。明明知答案,但那些字講不出口。」

Ayesha Umar, National Executive Committee Member of the Career Development Association Australia (CDAA).jpg
來自巴基斯坦的艾莎.烏馬爾(Ayesha Umar)是澳洲職業發展協會(Career Development Association of Australia, CDAA)全國執行委員會成員。

如何提升在澳洲科技界搵工的成功率?

來自巴基斯坦的艾莎.烏馬爾(Ayesha Umar)是澳洲職業發展協會(Career Development Association of Australia, CDAA)全國執行委員會成員,同時亦是軟件工程師,她對這些挑戰感同身受。

她的建議是:「不要亂槍打鳥後申請,要研究市場。」
看清楚招聘廣告。第一點通常是必備條件,第二點是僱主優先考慮條件。要針對性修改履歷,反映相同用字。
艾莎.烏馬爾
移民亦經常對職位名稱感到困惑,例如「業務分析師(Business Analyst)」究竟是商業管理還是技術職位?「數據科學家(Data Scientist)」又是否工程師?這些模糊之處對新移民來說容易令人混亂。

根據澳洲電腦學會的研究,大約三成 ICT 移民初期都是低於自己技能水平的崗位工作。

貝琪強調,問題不一定出於能力上。
澳洲的求職方式同其他國家非常不同,移民很時連面試機會都未有就被篩走。
貝琪.格雷格

為何本地工作經驗對資訊科技行業那麼重要?

即使有資格、有好履歷,缺乏本地經驗仍然是最大挑戰之一。

對 55% 的 ICT 移民而言,這正是主要障礙。招聘公司往往會根據履歷上的「澳洲經驗」作初步篩選,導致很多有能力的人連面試都入不到。

如何建立人脈並展示自己的資訊科技技能?

專家建議移民可考慮非傳統入行途徑。貝琪建議,可以參與非牟利組織項目、在 GitHub 上開放原始碼作品、或者做義工,展示實際工作經驗。

「編程馬拉松」(Hackathon)都是好好的方法。

珀斯人工智能架構師卡拉奈.基努索(Jiaranai Keatnuxsuo)透過 Hackathon 擴展人脈、與本地人合作解難,亦在行內建立聲譽。

她說:「參加 Hackathon 不單止訓練技術,還可以擴展業界人脈。」

她亦強調要在網上展示作品:
寫技術博客、分享代碼、在 LinkedIn 建立連結。澳洲人都用LinkedIn — 他們會記得你。
卡拉奈.基努索
Betsy Gregg, Director of Migration Pathways at the Australian Computer Society.jpg
澳洲電腦學會(Australian Computer Society, ACS)移民途徑總監貝琪.格雷格(Betsy Gregg)。 Credit: ALISON MCWHIRTER alison@alisonmc

資訊科技專業人士在澳洲可以怎樣融入、適應並發展?

融入不單止是加入職場,還是進入文化。

艾莎分享了三個「黃金法則」:
  • 積極參與本地社區:參加地方議會、專業聚會;
  • 加入專業協會、聯繫校友:尤其是中國、巴基斯坦、印度等地大學畢業生;
  • 了解職場文化與社交習慣。
貝琪亦提醒移民,在決定搬去澳洲哪個地區前,要做好資料搜集。雖然偏遠地區移民簽證競爭較少,可能更易獲批,但當地工作機會及事業發展往往較有限。

儘管挑戰重重,維沙爾現時已經在堪培拉擔任數據分析師。他花了六個月時間、遞了 80 份履歷,但靠著準備、毅力及積極心態,終於成功入行。
不要覺得有些工細微無謂,要有信心、肯請教、持續學習。你一定做到。
維沙爾
免責聲明:本文故事僅作示例,文中建議於發佈時是正確,但可能隨時間更新。如需根據個人情況獲取詳細資訊,請參閱澳洲電腦學會( Australian Computer Society, ACS)及澳洲內政部(Department of Home Affairs)。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 SBS 廣東話 Facebook 專頁X 專頁Instagram 專頁,或訂閱 Telegram 頻道

SBS 中文堅守《SBS 行為守則》等政策,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歡迎在每天早上 9 至 11 時透過 SBS Radio 1 收聽廣東話節目及在每天早上 7 至 9 時收聽普通話節目,或透過 SBS Audio App 手機應用程式收聽直播、節目重溫及其他語音內容。按此進一步了解 SBS 中文。


分享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