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居墨爾本的 Elly,是一位做了十年以上的護士,同時亦是一名專門為新娘服務的化妝師。她笑言,自己踏入化妝行業,最初並不是因為時尚或夢想,而是因為一張「暗瘡臉」。
「我本身係一個好唔自信嘅病人,對自己皮膚好介意。當護士輪班、失眠、壓力大,皮膚就係咁爆暗瘡。」
Elly 當時心想:「如果我塊面係咁,除咗護膚之外,仲有冇一個方法,起碼喺重要嘅場合,都可以畫靚少少,自信啲見人?」

Source: Supplied / Elly
在香港日夜更之間的「第二職業」
在香港,Elly 當護士期間已經開始學化妝。大學畢業後,她選擇到離家較近的醫院工作,一做便接近十年。同一時間,她亦慢慢累積新娘化妝經驗。
「我一個禮拜返五日長短更,最誇張嗰陣,可能凌晨四、五點起身去幫人化妝,跟住中午前趕返醫院繼續輪班。」
對於外人來說,這種生活近乎「自討苦吃」。但在 Elly 看來,這是她為未來鋪路的必經階段。
「如果你想搵高人工,就要預咗辛苦;你想輕鬆啲,就可能揀啲無咁辛苦但收入有限嘅嘢。每一樣都係取捨。」
在忙碌的醫院和婚禮現場之間穿梭,Elly 慢慢發現,化妝給自己的,不止是遮蓋瑕疵的技術,還有一點一滴累積回來的自信。
一個禮拜返五日長短更,最誇張可能凌晨四、五點起身去幫人化妝,跟住中午前趕返醫院繼續輪班。Elly
機會來到:無縫接軌的墨爾本醫院生活
幾年前,正值澳洲放寬護士簽證與招聘條件,一間墨爾本醫院向 Elly 伸出橄欖枝。
醫院不但願意為她辦理簽證,還包辦頭一個月住宿,以及她和伴侶的機票。於是,她決定把握這個機會,從香港直接飛到墨爾本的醫院上班。
「我覺得趁仲後生,呢個機會喺度就先做咗先。如果過多五年,我仲喺度諗,可能個窗口已經關咗。」

Source: Supplied / Elly
「我冇諗過,原來做手術嘅時候,醫生係一路同你傾偈,仲會同埋病人一齊傾。」
「佢哋會記得每個護士嘅名,記得你上次講過啲咩,甚至會問你隻狗叫咩名。呢種 真正嘅關心,喺香港手術室真係比較少感受到。」
她形容,雖然澳洲醫院工作同樣很忙,但節奏不同、人手分工較清晰,同事之間多了尊重與幽默,令她慢慢適應了這邊的生活。
我覺得趁仲後生,機會喺度就做咗先。過多五年,可能個窗口已經關咗。Elly
讓化妝成為「正職」
在墨爾本工作兩年後,Elly 開始認真思考自己未來的路。護理工作穩定、專業受尊重,但她發現,真正令自己眼睛發光的,是婚禮化妝。
「做護士,你當然知道自己幫到人,但有時你係系統入面一個齒輪。」
「做化妝師,當我遇到濕疹、敏感、冇自信嘅客人,逐步同佢哋討論、幫佢設計妝容,化完之後佢望住鏡真心多謝嗰下,我覺得自己對佢嘅影響好大。」
於是,她做了一個很多人不敢做的決定:將新娘化妝變成全職,護士工作則改為於護老院做散工(casual)一星期只上班一、兩日。
這個選擇,讓她保留專業身份與收入安全網,同時可全心發展個人品牌與化妝事業。
訪問中 Elly 談到自己十分嚮往、亦已經實踐的「斜槓生活」。

香港 vs 墨爾本:兩種婚禮節奏
談到新娘化妝,Elly 亦很真實地比較了兩地差異。
在香港,多數新娘會選擇全日跟妝服務,清晨敬茶、儀式、出門、晚宴,每一個環節都要換妝、換頭,化妝師幾乎是「從天未光做到收檔」。
「香港新娘嘅審美要求比較高,妝要對抗潮濕、焗促同長時間;收入可以相對好啲,但真係好攰。」
相反,在墨爾本,大部分客人只會預約早上的化妝及髮型,一個造型走整天。由於氣候較乾爽,妝容和髮型的更持久,整體工作節奏亦相對輕鬆。
「喺度好多時化完一個新娘、一兩個姊妹,我就可以返屋企補眠。」她笑說。
收入固然未必及得上香港全日跟妝,但換來的是更均衡的生活,以及時間上的主導權。
化妝唔只係畫靚塊面,而係令人夠膽行出第一步、望住自己覺得『我都得㗎』嗰份自信。Elly
情緒價值:化妝亦是「治療」
Elly 曾自稱「冇自信嘅化妝師」,她不諱言,自己曾經因為皮膚問題自卑,正因如此,她對每一位走進鏡前、坐上化妝椅的女生,都有額外的同理心。
「有啲客人係濕疹,有啲係暗瘡,有啲係真係唔識點樣扮靚。當我一步一步幫佢,最後佢望住鏡,原來自己可以咁靚,嗰種感覺其實係治療咗佢內在一部分。」
她相信,化妝不只是技術,也是一種情緒支援(emotional value):「化妝唔只係畫靚塊面,而係令人夠膽行出第一步、望住自己覺得『我都得㗎』嗰個自信。」

Source: Supplied / Elly
為未來預備:斜槓人生
Elly 談到自己十分嚮往、亦已經實踐的「斜槓生活」。在她眼中,這種模式特別適合在海外生活的華人,尤其是準備成家立室的女生。
「我見到喺澳洲好多朋友都有第二技能:有人幫人做插花,有人教瑜伽、教打波,乜都有。」
「如果有一日生BB,冇工人姐姐、又未必有四大長老,你又唔想完全做全職媽媽,其實而家係咪可以先學一樣嘢,將來都搵到少少錢幫補屋企。」
我見到喺澳洲好多朋友都有第二技能:做插花,教瑜伽、教打波,乜都有。Elly
在她看來,與其等到人生被迫轉彎時才匆忙找出路,不如趁還有時間時,先栽培一項令自己開心、又有可能變成收入來源的技能。
「機會幾時出現我控制唔到,但我可以控制自己準備好未。」
從香港私家醫院到墨爾本婚禮現場,從自卑暗瘡到幫別人重建自信,Elly 用自己的經歷,示範了一種不那麼戲劇化、卻真實可行的移民與轉職故事。
立即收聽今集《人物誌》。
SBS 中文堅守《SBS 行為守則》等政策,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歡迎在每天早上 9 至 11 時透過 SBS Radio 1 收聽廣東話節目及在每天早上 7 至 9 時收聽普通話節目,或透過 SBS Audio App 手機應用程式收聽直播、節目重溫及其他語音內容。按此進一步了解 SBS 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