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聽完整播客系列

人物誌
足本錄音:





- 設立使用年齡限制與駕駛資格制度,例如仿效墨爾本實施駕照或註冊機制;
- 強制佩戴安全頭盔;
- 針對銷售及改裝業者設立明確規範;
- 推行強制保險制度,以保障受害者的權益。
有家長向本台表示,學校亦已警告家長留意學童不當使用電動單車等題問,他近期亦遇上並拍下馬路上有學童「瘋狂飆車」的舉動。
人物誌
引言
其實每年都越來越多。去年,也就是2024年,在昆州共有八人因為被電動單車或電動滑板車撞到而死亡,另有四千九百多人受傷,其中部分為嚴重傷勢。我們在兩個月前也接到一宗案件,有人從餐廳出來買外賣時,在行人路的轉角處被一輛電動單車撞到,導致重傷。現在放學或假期時段,也常見這類危險情況。有些人騎兩輪電動單車,單手駕駛、抬頭炫技,各種動作都有。
主持
隨著澳洲越來越多電動單車和電動滑板車在路上行駛,各地政府都關注這些電動移動工具是否會帶來更多問題,包括電池是否合格、是否會增加交通意外。尤其是在昆州黃金海岸,一些青少年使用電動單車或滑板車的情況引起警方高度關注。當地多年來已發生多宗相關意外,九月更有一名十七歲少年騎電動單車時與四驅車相撞,最終身亡,事件震驚社區。當地學校也發信提醒家長注意青少年使用電動單車的問題。這期《人物誌》,我們邀請到一位家長 Eros,分享他親眼目睹學童危險駕駛電動單車的經驗;同時也請來昆州羅氏律師樓總裁羅文駿律師,分析當地相關法律問題。我先訪問Eros,黃金海岸是否經常見到學童以危險方式駕駛電動單車?
Eros
都有的。放學或假期時間,常見不少危險動作。例如他們會單手駕駛、抬頭、做各種花式動作,情況很普遍。
主持
我知道你最近也親眼見過學童做出危險動作,可否和大家講講當時的情況?
Eros
那天是上週,大約上午十一點。那天學校提早放學,我開車接小朋友回家。途中有三輛電動單車在我車後尾隨,全是學童騎的。突然之間他們加速追著我的車,我當然有點緊張,因為那些單車的速度顯然不止法例規定的二十公里。我車上有小朋友,也擔心安全。那三個中學生還在馬路上做花式,甚至跨過雙白線,對面有車仍照樣衝過,非常危險。我只好慢慢駛,以防發生意外。
主持
你剛才說一方面擔心他們的安危,那對你自己來說,當時會否覺得受威脅?他們有沒有任何挑釁或叫囂?
Eros
有叫囂。不過中學生可能只是覺得好玩、興奮。我後來已放慢車速,希望避免意外。開慢一點,既保障他們安全,也減少路面危險,至少我的車可以擋一擋。
主持
所以你懷疑他們的車是改裝過的?
Eros
我不敢肯定,但速度真的很快。他們能在五十米內追上來,而我車速大概三、四十公里。那是在學校區域,所以我行得慢,但他們仍能瞬間趕上。我相信他們的車速絕對超過二十五公里。
主持
這應該不是你第一次看到這種情況吧?
Eros
肯定不是第一次。現在真的越來越多學童使用這些電動單車。
主持
在黃金海岸,坊間是否都關注改裝車問題,甚至要求政府取締?當地居民是否也受到這問題困擾?
Eros
確實困擾。電動單車既會上行人路,又會上馬路,有時還會從盲點突然衝出。改裝後速度快,而青少年對馬路情況認知不足,非常危險。不少鄰居都說過,老人家出門時突然有車飆出,差點被撞。這樣的情況不少見。
主持
昆州律師羅文耀也指出,近年電子單車與滑板車意外明顯增加,部分甚至導致嚴重或致命傷亡。
羅律師
其實每年都越來越多。去年2024年,昆州有八人死於電動單車或滑板車意外,另有約四千九百人受傷,部分重傷。這類工具越來越流行,踩的人多了,自然風險也上升。兩個月前我們接到一宗案子,有人從餐廳買外賣出來,走樓梯時在行人路轉角被電動單車撞倒,跌落樓梯間造成腦部出血。這類事情其實相當常見。
主持
羅律師也解釋,部分事故可能與改裝及違規使用有關,例如在行人路上使用這些工具。
羅律師
確實如此。電動單車和滑板車行駛時很安靜。在昆州,其實規定這些工具必須裝有鈴鐺,靠近行人時要響鈴提示。但很多年輕人騎得很快,也未必戴頭盔,不但危及他人,也危險自己。跌倒時沒有頭盔,後果可能很嚴重。
主持
那當地對電動單車的限速規例是怎樣的?
羅律師
電動單車與滑板車屬不同類別。電動單車的最高時速不得超過25公里,而且當時速達25公里時,電動馬達必須自動斷電,僅作為輔助上坡使用,不可完全依靠電力推進。 滑板車則不同,在行人路上限速每小時12公里,在單車道上限速25公里。電子單車的限制較少,但在行人路上同樣不得超過12公里。
主持
如果有人被電動單車或滑板車撞到,肇事者會面臨什麼法律風險?
羅律師
除了可能涉及刑事責任,也可能被民事起訴。若撞傷他人導致其無法工作或需要醫療支出,受害者可提出索償。風險很大。
主持
哪些情況可能構成刑事責任?
羅律師
例如醉駕、危險駕駛、超速、或在道路上胡亂穿插、不理他人等,這些都屬危險駕駛行為,可能被控刑事罪,甚至坐牢。
主持
有些車輛經過改裝、提高時速,這是否也會涉及刑事問題?
羅律師
若改裝導致時速超過法定限制,就屬違規。若被警方查獲,不僅有刑事責任,還可能被視為汽車,需要有保險。若沒有保險,又造成意外,就同時面臨刑事與民事責任。
主持
那麼多學生或未成年人士使用這些電動單車,若發生意外,法律上會否有特別規定?
羅律師
未滿十八歲的,會依兒童相關法律處理。他們的法律責任一般較輕,但父母可能需負監督責任。若十三、四歲的孩子在無家長看管下騎車撞傷人,父母也可能需承擔部分責任。
主持
Eros與羅律師都認為,當地對電動單車及滑板的監管仍需法律更新。他們對未來立法有何建議?
羅律師
我覺得應該設定使用年齡限制,並強制戴安全帽。很多年輕人兩、三人共乘一車,非常危險。政府可考慮仿效墨爾本,要求駕照或註冊制度,確保駕駛者具資格。 另外,改裝車在市面上很常見,但執法困難。若警方無法在放學或上學時段加強執法,口頭宣傳也難有效。昆州議會目前正在研究如何提高安全性,有人建議強制保險制度,以便在發生意外時可賠償受害者。因目前若撞到人,沒有任何保險可保障,受害者只能自付醫療費。政府正考慮修法,未來可能要求電動滑板車或電動單車駕駛者購買保險。